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热门城市: 昌都 衡水 临沧 长沙 葫芦岛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中文名:

陕西省政府网

官网:
www.shaanxi.gov.cn
地址:
西安市解放路280号
服务热线:
029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陕西省政府介绍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古都西安。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3733万,下辖10地级市,其中西安、宝鸡两市城市人口过百万。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 。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位置境域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 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陕西省最东位于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位于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行政区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为878.0千米,东西最宽为517.3 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区域南北最长是榆林市,为 312.0 千米,南北最短是铜川市,为 86.6 千米;东西最宽是榆林市,为 346.4 千米,东西最窄是铜川市,为 82.6千米。

地形地貌

海拔坡度

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 500 米到 2000 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 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 675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 25 米×25 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 25° 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 占全省 38%;3° — 8° 坡度段面积最小,占 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 19.9° ;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 28.4° ,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 9.3° 。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 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 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 546米。

水文特征

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汉江、嘉陵江,三级河流丹江、旬河、牧马河。汉江61959平方公里,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气候特征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 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土地资源

截至2007年,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矿产资源

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陕西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仍未探明储量。

上古文明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

法门寺)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 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陕西,这个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太白山。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并将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北地区属于黄河中上游,秦岭以南属于长江上游,关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考古分期:关中一带早有蓝田猿人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后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后来是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传说情况: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黄帝二帝的发源地及所葬之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黄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

先秦时代

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牛背梁”(据说曾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后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地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和弘农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属于并州和雍州。

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鲜卑族,氐、羌等族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魏晋南北朝

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313年,永嘉之乱后西晋在长安拥立晋愍帝。316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前赵,汉王刘聪名义上是中原的共主,但随着势力的扩大,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形成,汉国统治的地区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

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夺权,在平阳的刘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杀,靳准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与此同时,羯族首领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至汉都平阳,于是,平阳、洛阳以东的地区,皆落入石勒势力之中。前赵于是迁都到长安。

后赵,长安为陪都,咸阳又改名为石安。

前秦,东晋时氐在北方崛起,在前秦天王苻坚的军事行动下,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

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陕西地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417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天的陕南地。在陕北也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西乡江塝原生态观光茶园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北魏,386年,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436年四月,北魏灭北燕,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除了今天辽东以北的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的实权落在大将宇文家族的手中。556年,宇文泰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定都于长安(今西安)。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200万。

隋唐五代

隋朝,北周大将杨坚灭鲜卑人的政权,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在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唐朝,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属京畿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武则天因其母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这里建立过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907年-923年11月19日)篡夺唐地位后,李茂贞建立岐(901年-924年或946年)以凤翔为中心于现在陕西、甘肃、四川地区的割据政权,表示对抗后梁,此时陕西分属不同的政权内,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后汉(947年-950年)和后周(951年-960年),陕西地属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内,后唐改回大安府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阳与太原,西安却再没有成为首都。

宋元时期

北宋时,陕西为陕西路,宋初陕西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宁五年(1072年)分陕西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并为陕西路,八年(1085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

南宋时,陕西地大部属于金国,金政府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并撤销秦凤路,在此地设立京兆府,延安府,庆阳府与凤翔府。而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时,陕西属于陕西行中书省,西安地为为安西路、奉元路。

明清时期

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陕西布政使司和甘肃布政使司,后发展为陕西省和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

清朝末年,陕西甘肃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穆斯林反清起事,后演变为回民大规模屠杀汉人的恐怖活动,史称‘同治回乱’。1873年被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只有西安城内未参加作乱的3万回民得以幸存,其余陕甘回民一部分逃亡,其余人均已被军队展开报复性屠杀。

近现代

中华民国时期,为陕西省。民国21年(1933年)西安曾改名西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