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 延安政府网 > 子长政府网
中文名:

子长县政府网

官网:
www.zichang.gov.cn
地址:
暂无
车牌:
陕J
区号
暂无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子长县政府介绍

子长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清涧河上游,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介于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西包公路横穿全县44.7千米,县城距延安市区95千米,距西安466千米。下辖13个乡镇,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千米,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耕地3.4万公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名胜古迹有北钟山石窟、瓦窑堡会议旧址等。土特产有荞面煎饼等。

子长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居中,北依横山山脉南麓南临永坪川,居延安地区北部清涧河上游。县境东端马家砭、南沟岔乡与清涧、子洲两县接壤;南部热寺湾、余家坪乡与延川县、延安市毗邻;西部安定镇、李家岔乡与安塞、靖边两县相连;北依横山山脉与横山县交界。子长县介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东起马家砭乡西沟岔村,西至李家岔乡麻岭山村,最长处72公里;北起高台乡石窑台村,南至余家坪乡邢家沟村,最宽处55.70公里。子长县总面积2395.36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6%,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7%。县城瓦窑堡位于东经109°39′、北纬37°08′,为子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瓦窑堡沿210国道至清涧县城49公里,至延川县永坪镇25公里,至延安95公里,至横山县城292公里(经绥德、米脂),至靖边县城281公里(经绥德、子洲),至子洲县城135公里(经绥德),至西安444公里。沿省道至安塞县城68公里。

气候

子长县--煤炭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境内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

资源编辑动物

据绥德出土的汉代狩猎题材画像石考证,境内野生动物有虎、熊、鹿、猴、野猪、野骆驼、黄牛、鹭鸶等。随着森林的破坏和消失,虎、熊、猴、野猪、野骆驼、鹤、鹭鸶等今在子长县消失。据动物资源普查,子长县兽类饲养动物有牛、驴、骡、马、猪、羊、免、貂、狗、猫、鹿等;野兽有狼、狐、黄鼬(俗名黄鼠狼)、獾、野兔、青鼬、花鼠(俗名花格狸)、鼢鼠(俗名瞎狯)、家鼠、蝙蝠等;家禽有鸡、鸭、家鸽等;野禽有野鹊、原鸽、斑鸠、石鸡(俗名山鸡)、雉鸡(俗名野鸡)、鸢(俗名老鹰)、猫头鹰(俗名夜猫子)、乌鸦、麻雀、燕子、啄木鸟、布谷鸟、百灵鸟(俗名云雀)、黄莺、大雁、鹞等;人工饲养的虫、鱼有中蜂、意大利蜂、蚕、蝎、土元、草鱼、鲫鱼、鲢鱼、鲤鱼及金鱼;野生昆虫有七星瓢虫、赤眼蜂等;害虫有棉铃虫、豆螟、玉米螟、螟虫、二化螟、棉红蜘蛛、小麦粘虫、小麦红蜘蛛、芜青叶蜂、短星翅蟥、银纹夜蛾、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蟥、黄胫条纹蟥、蚂蚁、金龟甲、天牛金花虫、象甲、象鼻虫、壳象、蝉、蝼蛄、松毛虫、地老虎、金针虫、蚊、蝇、丽草铃、大草铃、黑带食蚜蝇、菜蚜黄蜂、小姬猎椿、直申肖蛸、横带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黑复狼蛛、丁纹豹蛛、三突花蛛、蚰蜒、纺线虫;另有蝴蝶、蜻蜓、螳螂、蟋蟀、蜗牛、青蛙、蚯蚓、蟾蜍、蜥蝎、壁虎、萤火虫等;此外还有鳖、蛇、水蛭、蜈蚣、柳叶鱼、天牛等。

植物

子长县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中纬地带过渡区,植被带具过渡特色,华北区系植物占主导地位,具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性质。据史籍载,在早第三纪的晚始新世至晚第三纪末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初期,境内属热带森林灌丛草原,植被以灌木、草类为主,散生稀疏乔木。随自然环境变化,演变为温带森林灌丛草原。秦汉以前,境内草丰林茂,经历年战争、垦荒,植被严重破坏,原始森林和草原自清代已荡然无存,现有草木多为次生植被。

土地

据1986~1989年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子长县土地总面积为2395.36平方公里,折合3593040亩。其中耕地166.1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24%;园地2.9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82%;林地49.9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91%;牧草地129.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6.1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2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47%;交通用地0.8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5%;水域3.0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84%;未利用土地1.2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34%。1990年,子长县人均土地17.65亩。

区划编辑

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瓦窑堡镇、杨家园子镇、玉家湾镇、安定镇、马家砭镇、南沟岔镇、涧峪岔镇、李家岔镇、热寺湾乡、史家畔乡、栾家坪乡、余家坪乡、寺湾乡。共有354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7万人。

人口编辑2000年,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2管委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子长县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瓦窑堡镇69279、杨家园子镇12706、玉家湾镇9857、安定镇14992、马家砭镇14583、南沟岔镇10659、涧峪岔镇9940、李家岔镇10438、热寺湾乡5323、史家畔乡11743、高台管委会5880、石家湾乡5641、栾家坪乡11082、余家坪乡8308、寺湾乡7541。

文化编辑民间艺术

龙虎山风景区民国初,民间组织小戏班,逢庙会、集日唱社戏。演员农忙务农,农闲唱戏。二十四年(1935),原西北工委组织的“列宁剧团”改为“工农剧社”,二十五年(1936),“工农剧社”又改名“人民抗日剧社”,迁驻瓦窑堡,危拱之任团长,杨醉乡、刘保林分任歌舞、戏剧班班长,有男女演员40人。三十一年(1942)春,延安“边保剧团”驻瓦窑堡,组织指导各工厂青年徒工排练节目。同年,以丝织厂为核心成立子长县民众业余剧团,可演部分折子戏,主要活动于子长县农村。大型商贸集会则多请绥德、延安剧团演出。三十六年(1947),胡宗南部进犯瓦窑堡,县民众业余剧团随军转移。1949年民众业余剧团恢复。1953年,剧团人员增至40人。1956年,成立县人民剧团。1958年,招收关中籍演员10人,排演大型秦腔、眉户剧目。1968年,剧团解散。1971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1972年,改名为子长县文工团。1973年,恢复子长县人民剧团名称,全团人员51人。1990年,团内有职工30人,以演秦腔、道情剧为主。陕甘宁边区时期,剧团设备简陋,道具靠自行解决。三十三年(1944),县民众业余剧团赴延安演出成功,边区政府奖励戏剧服装3套、汽灯4个和锣鼓等。建国后,剧团在演出收入中提取发展资金,购置设备。“文化大革命”中,大量古戏装被毁。1973年剧团恢复后,设备不断添置,灯光、舞台美术等设备达到先进水平,至1990年,县人民剧团有大排练室4间,古装和现代戏装2箱,道具20余件,打击、吹奏乐器,舞台地毯,灯光照明等器材俱全。建国前,业余剧团演员每到一地,自己动手搭柳枝棚,前台木柱上点麻油灯进行演出。50年代始,剧团主要业务为下乡演出,曾多次赴延安地区各县及西安、渭南等地演出。县剧团上演的节目有:《藏舟》、《三回头》、《走雪》、《反徐州》、《游龟山》、《鱼腹山》、《烈火扬州》、《李亚仙》、《状元打更》等古装戏和《保卫和平》、《两颗铃》、《红灯记》、《朝阳沟》、《南海长城》、《红梅岭》、《智取威虎山》、《四差捎书》等35个现代戏。其中《保卫和平》、《任志贞》、《老戏迷审案》、《风水》等分别参加延安地区戏剧调演、陕西省戏剧选调展演和陕西省首届艺术节的演出。《老戏迷审案》、《风水》两剧获延安地区演出创作一、二等奖。

文物古迹

子长县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便有人类繁衍生息。经漫长的历史变迁,这块土地上遗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建国后,文物工作者开始普查、发掘、整理境内文物,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渐趋得到重视。据1987年10月文物普查资料,境内有文物点435处,其中古遗址263处,古墓葬31处,石窟4处,古建筑14处,石刻47处,近现代史迹51处,近现代代表建筑1处,其他文物点24处;馆藏文物141件,其中古文物101件,革命文物40件。文物点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旅游编辑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

子长县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钟山石窟前有一石牌坊,通高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其后为寺院山门,门楣上方刻“石宫寺”3字。石窟前有木结构□廊。钟山石窟共有6个洞窟,从右至左依次编号,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4号窟有3个窟门,均高3.5米,宽2.6米。中门楣上篆书“万佛岩”3字。窟宽16.4米,进深9.5米,高5.5米,平面呈长方形。窟中央凿石坛,长11米,宽5米,高1.4米,有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坛上雕3尊佛像,前为胁侍,有佛弟子和供养菩萨。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弟子、菩萨等。前壁下方为16尊罗汉像,均高70厘米左右,或合目或沉思或微笑,神情各异。左壁雕释迦涅□图。钟山石窟造像,朴质写实,有个性,富于生活气息。钟山石窟在金、元、明、清各代均曾修缮。1983年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现由子长县钟山石窟管理所负责保护管理。

高柏山景点

高柏山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石家湾,海拔1527米。清道光《安定县志》载:"高柏山,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山有古柏,故名。"该山南北长而东西窄,南至石嘴村,北至曹家洼村,纵贯十余里,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是大理河与淮宁河之源头交接处,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有趣的是该山还呈现出"龙凤吉祥"的自然景观。1990年,子长县政府确定高柏山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起曹家洼村,南至石嘴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2009年9月以来,子长县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0公里的上山道路,铺设了饮水工程,栽植了1000多亩松柏,免费向游人开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观光。

子长烈士纪念馆

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子长陵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1897-1935)将军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士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