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 宝鸡政府网 > 金台政府网
中文名:

金台区政府网

官网:
www.jintai.gov.cn
地址:
中山东路148号
车牌:
陕C
区号
0917-2712345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金台区政府介绍

金台区,宝鸡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处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跨经度0°13′03,东西长20公里。跨纬度04′28′′,南北宽2—8.2公里。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所环绕。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驰名中外的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古陈仓城遗址、大唐秦王陵等坐落境内。金陵河、玉涧河、峡石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陇海铁路、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

历史沿革编辑

现金台区建立于1971年3月,由原乡级小区并扩改建为县级建制,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

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辖区内的北首岭、温家寨、

金台全景

刘家崖一带,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上古时期,这里为姜氏地,传说神农氏炎帝之母女登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炎帝于姜水。神农氏尝百草作医药,教人稼穑,制作陶器。炎帝位传八代,共历时530年,为黄帝所灭。黄帝,传说为华夏民族的奠基人。《路史》一书记载:“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教乘刚,而都于陈。”即置都于宝鸡故陈仓地,也就是现金台区辖域。

夏、商(约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时期为雍州陈国地。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前期的姓邦国建在现金台区境内的金陵河、渭河交汇之处。

春秋秦文公时(前762~前715),在斗鸡台筑陈仓城,设都邑于此。战国时,秦孝公(前350)推行县制,现金台区地域属当时所设陈仓县,并为县治所在地。

秦、汉、三国曹魏、西晋时依然。晋咸宁四年(278)分陈仓立蒯城县,后废。自东晋到南北朝的200多年间,经多次改朝换代,古陈仓在战乱中有过几次大的变迁。公元320年,前赵皇帝、匈奴人刘曜击败晋王司马保夺取陈仓。东晋建平二年(331)撤陈仓县,其地划归雍县。前秦甘露元年(359)置宛川(一名苑川)县,又置武都郡。西魏大统六年,改宛川为陈仓。北周天和元年(566),筑留谷城以置军人。天和三年于陈仓置显州,后州县俱废。隋大业十年(674),移陈仓县治于留谷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秦文公得陈宝祭宝鸡神的传说取名。五代仍置宝鸡。宋以后均设。

民国时,现金台区辖域均属宝鸡县,辖区为县城区和新市区。民国22年(1933),宝鸡县直属陕西省。1939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宝鸡县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署驻节凤翔县城,后迁至现金台区金台观。

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由原宝鸡县城区及郊区组设宝鸡市,在宝鸡市设立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宝鸡分区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宝鸡市置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下辖4个区,其中新市区、十里铺区及县城区的大部,即为现金台区的前身。以上专署、市的党、政、军机构均驻节金台区辖内。

1950年8月,县城区、新市区、十里铺区分别更名为第一区、第二区、第四区。1951年9月,又将第二区分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改为第五区。1955年7月,第一、二、三、五区分别改称城关区、金台区、金陵区、十里铺区。

1956年3月,城关区与渭滨区合并为新编第一区,金台区与金陵区合并为新编第二区,斗鸡区改称第三区,马营区改称第四区,长寿、五里两乡直属市上领导,由第四区代管。同年5月,现区内又分设金台区、斗鸡区,10月将卧龙寺乡并入陈仓乡。1958年10月,区改为城市人民公社,三个乡改为管理区,划归县功人民公社领导。1959年1月,渭滨、斗鸡、清姜、金台四个城市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级建制的金台人民公社。1960年4月,三个管理区又划归金台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撤销金台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金台和斗鸡两个区。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改金台区为朝阳区,改斗鸡区为向阳区。陈仓人民公社改为红旗公社,长寿人民公社改为红卫公社。1968年9月,区恢复原名。

1970年8月,公社恢复原名。是年11月宝鸡市新设的郊区为县级建制,并成立四季青公社,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属郊区。1971年3月27日,金台、斗鸡两个区合并为金台区,为县级行政建制。是年12月,郊区撤销,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归金台区。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金台区

金台区为宝鸡市所属三区之一,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处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跨经度0°13′03′′,东西长20公里。跨纬度04′28′′,南北宽2—8.2公里。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宝鸡县境所环绕。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东路148号,东距省会西安176公里。

地质

金台区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属于渭河断陷带。渭河断陷是处于秦岭褶皱带和鄂尔多斯台向斜的过渡带,为新生代产生的汾渭内陆断陷的组成部分。这一东西狭长地带,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断陷盆地受东西向斜构造控制,并受南北向引力的挤压作用陷落而成,主要形成于始新世至渐新世。这一断陷,基底断裂构造复杂。金台区断层属张性长期活动的正断层。该断层东延与兴平——武功断裂相连,走向东西,构成断陷盆地北部阶梯状断层组。在渭河盆地作北西——南东向的哑柏断裂向西北延伸,与宝鸡断裂和岐山断层相接,向东南延与秦岭北侧断裂相交,构成渭河地堑内部的一条横截断层。

地貌

金台区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北、西、南三面为原、山环绕,南界隔渭河相望秦岭。全区北依紫草原、陵原、贾村原,南缘阶地;渭河自宝鸡峡西来,穿越全区,缓缓东去;金陵河自北向南,纵插其间,流入渭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为840.0米,最低为556.2米,相对高差为283.8米。

区地处于渭河断陷盆地的西端。八百里秦川自此向东伸展,逐渐平坦、开阔。按地貌形态,金台区可分为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和黄土台原及侵蚀沟谷等类型。

气候

金台区地处中国中部内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入春气温回升早,但冷暖变化大,常有春寒、春旱、低温、霜冻、少雨、大风等天气出现。夏季高温多雨,时有伏旱。初秋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少;中秋多晴朗、凉爽天气;晚秋有霜冻。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旱突出。

自然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

据普查,全区有耕地30431.8亩,占区总土地面积的62.6%。其中滩地1179.5亩,川地13778.1亩,梯地5117.3亩,原地7569.9亩,坡地2787亩。

植物资源

全区林地2533.1亩,其中林地2046.2亩;苗圃206.8亩;未成林造林地20.5亩;疏林地257.7亩;灌林地1.9亩;园林地1725.4亩;营造“四旁”和“农田林网”树554.4万株,森林覆盖率12%,低于全国12.7%的水平。林木以乔木为主,其中用材林木21种,主要有杨、刺槐、泡桐、楸、柳、榆、椿、桑等;风景林木7种,主要有侧柏、女贞、中槐、法桐、冬青、千头柏等;果树有苹果、桃、梨、杏、柿子等。

动物资源

据有关资料调查,现陆栖脊椎动物尚存有150多种。

哺乳动物以危害农作物的啮齿类种类较多,黄鼠、中华鼢鼠、社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及草兔分布较普遍。

鸟类有120余种,留居当地繁殖的鸟类有鸢、秃鼻乌鸦、小嘴乌鸦、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等。候鸟中有中华池鹭、大白鹭、小白鹭、普通燕鸥、红脚隼、大杜鹃等。

爬行动物中有中华鳖、无蹼壁虎、黄脊游蛇、丽斑麻蛇、虎斑游蛇、白条锦蛇、黑眉锦蛇、火赤链蛇、菜花铬铁头蛇和蝮蛇等十余种,其中丽斑麻蛇、无蹼壁虎、虎斑游蛇、白条锦蛇为优势种。

两栖动物有黑斑蛙、青蛙、大蟾蜍、花脊蟾蜍等。

野生昆虫数百种,常见的有黄蜂、大马蜂、金小蜂、蜻蜓、蝴蝶、蟋蟀、蜈蚣等。

水生动物有草鱼、青鱼、鲫鱼、鲤鱼、泥鳅、黄鳝、蚌、螃蟹、虾、水蛭、水蛇。

行政区划编辑

金台区所辖街、乡,在1949年7月以前,为宝鸡县城区全部及

金台区地图

城郊之一部。民国38年(1949),宝鸡县所辖的13区、4镇、18乡,其中第一区所辖的县城镇、新市镇、硖石乡之一部,第二区所辖的陈仓乡,第十一区所辖的金陵乡之大部,均在现金台境域。

金台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卧龙寺街道、中山东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众路街道、东风路街道、十里铺街道;陈仓镇、蟠龙镇、陵原乡、金河乡、硖石乡。共有67个社区居委会、103个村委会。

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5号):将原宝鸡县的金河乡、陵原乡、硖石乡、蟠龙镇划归宝鸡市金台区管辖。宝鸡市十强乡镇第5位。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金台区陵原乡、金河乡合并设立金河镇,撤硖石乡设硖石镇。

人口编辑

据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资料,金台区总户数为58767户,

金台区行政大道宝鸡市行政中心

总人口为209250人。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11.6人,为全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域。其中城市户口户数为46709户,人口为165455人,分别占全区总户数及总人口的79.48%和79.07%;农村户口户数为12058户,人口为73795人,占全区总户数及总人口的20.52%和20.93%。

2012年底全区总户数131774户,总人口387632人。其中女性190042人,非农人口328051人。全区年底常住人口396600人。年底城镇居民户数109350户,城镇人口333364人,城镇化率86%。全区乡村户数30878户,乡村人口116412人。其中,男性59754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71868人。其中,男性38881人。乡村从业人员数61543人。其中,男性34306人。据计生部门统计,2012年全区出生人口2828人,人口出生率7.43‰,计划内出生人数282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6.86%,人口自然增长率3.71‰。

经济编辑

农业

周以农立国,兴农扶桑,实行“井田”之制,秦汉时以农为本,奖励耕织,兴修水利,改革农具,为农业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盛唐、明初,面向外国异邦互通农商,拓宽了农业生产领域。数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经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坎坷,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地区的传统农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也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特别是封建制度的桎梏,加之自然灾害的袭击,小农经济的束缚,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凋零落后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粮食亩产即增长到一百多公斤,比1949年增长几近一倍。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对于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它新技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后来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所有制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加上自然灾害的严重发生和政治运动的频繁开展。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摧残。在此期间,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限制,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还有一定发展。1971年3月27日,由斗鸡、金台两区合并成立金台区为县级行政建制。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61.9万公斤,平均亩产达292.8公斤,比1953年增长近两倍多。蔬菜总产量达到2468.5万公斤,亩产达4251公斤。但由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营、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人心涣散,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体失去信心,农村经济仍较落后,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580.3万元,人均收入只有134元。1982年9月,将四季青公社划归渭滨区,原四季青公社的进新,联盟、李家崖、金星4个大队划归陈仓公社,金陵、长青、玉涧堡三个大队划归长寿公社,1984年将人民公社、大队分别改为乡、村,全区郊区范围至此稳定。

金台区郊区有土地面积48648.3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2.2%,其中耕地30431.8亩,占郊区土地面积的62.2%,共有农户8000户,人口2.96万人,劳力1.68万个(男劳0.8万个,女劳0.88万个)劳均地1.8亩,人均地1亩。

工业

境内周时已有了青铜器和砖瓦制作工笆,秦汉时期则更为进步。元代以后,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土纺、土织业遍及城乡,油坊、染坊、烘炉、竹木加工、酿造等行业陆续兴起。清末,金台区生产的银、铜、铁器颇有名气,银饰品畅销省内外。三义和炉院(位于今清香斋饭店)是当地最大的铸造业场所。

民国初年,金台区从事手工业者30余户,其中店铺只有铁炉、银炉、裁缝、染坊、木版印刷、木器加工等10余家,余多在大街小巷摆摊设点。民国10年至25年(1921~1936),一批当地和外来的手工业者,在金台区旧城内马道巷、东关、二马路、斗鸡台、龙泉巷等处陆续开设了裁缝、笔墨、箩笼、石印、钣金、铜器等作坊,其中多数为当地首创行业。

民国26年(1937),洛阳机车修理厂迁来金台区城东关铁路南,改建为宝鸡机车修理厂。民国27年(1938)秋,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合资在区境内中山街兴建西京电厂宝鸡分厂。同时,汉口的申新第四纺织厂、福新第五面粉厂迁来境内斗鸡台火车站北。至民国33年(1944),恢复建起纺织厂、面粉厂,新建起发电厂、铁工场和造纸厂。

1949年7月宝鸡解放后,首先接管国民党政府和逃亡资本家遗留下来的机械、电力、印刷、烟草和纺织用品5个企业为国营企业。1955年起,特别是1958年,中央和省、市在金台区相继改建和新建起石油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气器材、钢铁、炼焦、化工、机制砖瓦、食品加工、制药等一批新兴工业。1958年底,区内有国营工业23个,公私合营工业9个,手工业合作厂、社24个,民办社会福利街道工业78个。从业职工约1.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为0.8亿元,工业总产值约0.6亿元。

1961年起,境内先后有5个工业企业“下马”,一些小企业撤并,精减下放了一批职工。1964年,国民经济发展恢复,国家开始“三线建设”。到70年代中期,先后有3个沿海地区的工厂,部分设备和职工迁来金台区,在原市属企业基础上建起宝鸡铲车厂、宝鸡水泵厂、宝鸡标准件厂。公安部宝鸡消防器材厂重新“上马”建成。水电部在卧龙寺兴建西北列车电站基地。市有关部门将一些手工业合作工厂扩建、改建为一批国营工业企业。区内也新建起一批城镇集体工业。到1978年底,金台区工业总产值约4.5亿元。

1978年后,金台区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89年,金台区有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299个,其中国营44个(中央部属6个、省属3个、市属33个、区属2个),中外合资企业1个(市属),集体企业184个(市属12个、区属以下172个)。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实现利润46541.5万元。另有村办工业企业94个,城镇个体工业企业197户,农村个体工业企业52户,从业人员3839人,生产总值3504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57万元,盈利129万元。

教育编辑

幼儿教育

1950年,宝鸡市人民政府投资修复了因战事而停办近两年的西街幼儿园,继而又收管改造了龙泉私立幼儿园(今宝鸡市民族幼儿园)。先后为各园派遣了专职领导,选送部分幼教人员到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专业培训,依照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幼儿教学大纲”实行正规教育。后,区内各幼儿园设备逐步得到改善,规模也不断扩大。至1958年,两园入园儿童达320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兴起和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各企业、机关、街道、村组多种形式的民间幼儿园、托儿所大量建立。但大多都设备简陋,保育人员多年老体弱者,教育方式以管护为主。

1961年至1964年,幼儿园的布局调整,领导班子加强幼教人员队伍也充实了专业人员。时,参照使用北京市《幼儿园大、中、小班教育大纲》和统编幼儿教材。两园入园儿童增至500余人。1979年,《全国幼儿园工作会议纪要》下发,区人民政府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工作领导小组”,幼儿教育成为政府专项工作之一。1980年,区文教局设立幼儿教育专干。同年,农村社队办起学前班17所,学前教育兴起。

1985年底,全区有幼儿园(所)64所,入园儿童7984人,学前班41个,入学幼儿1487人。1986年,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发展幼儿教育方针,幼儿园(所)增加到83所,其中公办2所,企办64所,集体办11所,个体办6所。共有幼教人员848人。入园儿童8023人,区平均儿童入园率达72%。其中城镇为89%,农村为24%。1987年,随区划变动,宝鸡市灯头厂等6所幼儿园(所)转入金台区。1989年,全区有幼儿园(所)89所,其中区属公办2所,企办71所,集体办7所,私立幼儿园9所。各小学附设学前班48个。入园(所、学前班)儿童9399人。其中学前班儿童1903人。有幼儿教职工958人,其中专业任课教师881人,保健人员23人。

初等教育

1950年初,区内有完全小学11所,其中企办3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普及小学教育工作全面展开,公办、民办、企办小学相继创建。1965年,小学增至23所,其中区、乡属小学18所,企办小学5所。1969年前后,兴起普及小学五年制义务教育活动,学校数量、入学人数持续增加。1971年,全区有小学校37所,在校学生20907人,其中企办学生6837人。1975年,西街小学、东风小学(今东仁堡小学)附设初中班撤销。1978年,确立西街小学和原东巷小学为金台区重点小学。

1980年,全部撤销了小学附设的初、高中班。1981年起,实行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1984年,全区有小学校33所,在校学生15795人,7~8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为99.8%,普及率为99.9%,毕业率97.1%。四率均超过国家颁布标准,经省、市普及初等教育检查团验收,确认为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区。1987年9月,宝鸡市棉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建立。同年底,宝鸡叉车公司第一职工子弟学校、宝鸡工程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随区划调整划归区辖。1989年,全区有小学36所,其中区属11所,乡属11所,企办14所,在校学生418班,16175人。

中等教育

1950年,区内仅有陕西省立宝鸡中学、宝鸡县私立新中初级中学(今龙泉中学)和私立惠工中学(今斗鸡中学)3所中学校。1952年至1953年,两所私立中学先后改为公办,经扩建,改建,各校规模有所扩大。随后,陕棉十二厂子弟中学、宝鸡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宝鸡石油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宝鸡市金台中学、宝鸡市长寿中学先后成立。1961年,区内有中学8所,其中公办中学5所,企办中学3所,1968年起,为普及中等教育,先在西街小学等5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在晏家庄小学附设了初、高中班。1971年,又在温家寨小学、福临堡小学附设了初、高中班。是时,有区属完全中学4所,七、九年制学校(小学附设初、高中班)8所,企办中学5所。在校中学生265个教学班,12368人,教职工610人。1975年起,先后增设了人民街中学和宝平路中学,撤销了小学附设的中学班,撤并了四所中学的高中班。改店子街中学为店子街职业中学,改卧龙寺中学为卧龙寺农村职业中学。1985年,全区有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9所。1987年,随区划变更,宝鸡中学等4所中学并入。1989年,全区有普通中学21所,在校中学生173班,12074人。其中区属公办中学10所,学生103班,7685人;企办中学11所,学生70班,4389人。

成人教育

1950年3月后,宝鸡市辖各区贯彻和完成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开展识字运动,逐步减少文盲”的工农教育基本方针和任务,区成立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扫除文盲运动随即兴起,持续至1958年,逐渐形成高潮。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工农教育停滞。1962年,教育调整,工农教育再次受重视。“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人教育工作停滞。1971年前后一段时期,区内成人业余教育由金台区文教局兼管。1978年,宝鸡市金台区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专干12人。1981年,该委员会撤销。1982年4月,宝鸡市金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成立。1985年,金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撤销。工作交由区文教局主管。文教局设“业余教育领导小组(简称“业教组”),配专职干部。1989年,全区有职工教育专职干部63名,专职教师17人,职工学校3所,校舍建筑面积1481平方米,职工教育经费11.96万元。

文化编辑

皮影

中国皮影始于西汉,发源地为陕西,陕西皮影得益于关中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风格独特,名冠全国,是难得的原生态乡土艺术珍品,深为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青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马勺

马勺原本是陕西关中地区先民用来喂马的器具,故称为:关中马勺。它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圆形是有来盛水的,长形是用来添加饲料的。

马勺上的图案(或社火马勺脸谱)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畜生免遭大自然病虫的伤害,以保证自己能够在马牛的帮助下平安生存,并过上美满的生活而刻画的神灵符咒,体现了人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至今还残存着商、周文化之遗风。马勺图案起于商周祭祀而来,经历了几千的历史糅合,最后又融如了很多秦腔的脸谱色彩和造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

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

泥塑

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特有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人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在珍藏时间上也极具挑战性,而且还具有收藏价值。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做,皆为孤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更不同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彩绘泥塑也是馈赠亲友的艺术珍品,是镇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的吉祥物。

旅游编辑

金顶寺

坐落于宝鸡市西关地区陵塬南麓新春村以北的高坡之上,

金顶寺

雄居金台森林公园中心,高峻宏伟,气势磅礴,东毗金台观,西望长寿山,为市区北坡宗教胜景之一。其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周围林水繁茂,环境清幽,居高临下可俯视宝鸡全城。盘山公路从寺后盘旋环绕径到寺前;游客亦可由山前小路拾阶而上,直达山门。寺院居高临下,红墙彩瓦,锦绣华丽,门前东西两侧耸立两座巨大白色佛塔,西曰菩提宝塔,东名尊胜宝塔。

金台森林公园

位于宝鸡市区北坡,2002年9月24日开工,2004年5月24日开园,

公园中心广场

总面积256公顷,整体布局以宝鸡市区红旗路中轴线“大踏步”阶梯和周边风光为主景,以东西两翼的长寿山和金台观景区为辅景,形成以植物森林景观为特色,名胜古迹遍布各处。

大唐秦王陵

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陵墓,位于宝鸡市区北5里的陵原上。1998年发掘后建成秦王陵博物馆,包括一号地宫、二号地宫及地上陵园建筑等。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蕴含浓郁的唐式陵园建筑风格,被称为小乾陵。

北首岭遗址

位于金台区金陵河西岸崖畔之上的龙泉中学。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今约7100多年,是陕西关中地区早于西安半坡遗址的又一处内容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2006年6月10日,北首岭遗址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寿山道观

长寿山道观俗称牛头观,位于宝鸡市西关宝福路长寿山之巅,

牛头观远眺

因其山势状如牛头而得名。传说《白蛇传》剧中“盗仙草长寿山前”的“长寿山”就指此山。又传说。金元时代全真教“七真”之一马丹阳曾在此修道。马丹阳名马钰,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学儒三十载,通五经,重信义。后弃家业,与其妻孙不二同拜王重阳为师学道,一生专务清净,成为全真教派的创始人。擅长针灸疗法,以银针普救众生,著有《神光仙》《渐悟集》等书。羽化后,元世祖封他为“抱一无为真人”。

西普陀

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胜境”的美誉。中国东普陀位于香港千佛山,南普陀位于福建厦门,北普陀位于东北黑龙江鹤岗,而中国西普陀则位于陕西宝鸡。沿六川河口北进,西普陀西侧的悬崖峭壁上,一尊高达360米的天然大佛,面东而坐,身披袈裟,慈眉善目,恰似在参禅悟道。尤其是佛的右膀下,有一处天然塌陷的山坳,更是将其身穿袈裟,坦露右胸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牛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