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 安康政府网 > 平利政府网
中文名:

平利县政府网

官网:
www.pingli.gov.cn
地址:
新正街
车牌:
陕G
区号
0915-8421163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平利县政府介绍

平利县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 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县城距安康市中心城区60公里, 距省会西安市263公里。被称为“女娲故里”。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16亿元,财政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

中文名称平利县外文名称Pingli County别 名女娲故里行政区类别市辖县所属地区陕西省 安康市下辖地区城关镇、长安镇、八仙镇等11镇政府驻地陕西省平利县城关镇新正街395号电话区号0915邮政区码725500地理位置陕西南部面 积2627平方公里人 口23万人方 言陕南话(西南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女娲山风景区机 场安康五里铺机场、安康富强机场火车站安康站、安康东站车牌代码陕G学 校平利县职教中心、平利中学目录1 历史沿革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水利资源5 人口6 经济▪ 农业▪ 工业7 交通8 教育▪ 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9 旅游▪ 天书峡景区▪ 女娲山景区历史沿革编辑公元前十一世纪,大巴山区族落——庸,随周武王灭商,建都上庸,平利县属庸国统治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破楚军于丹阳(今河南淅川丹水之北),取汉中,平利县遂属秦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平利县属汉中郡西城县地。

陕西平利县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灭秦,建立西汉王朝,沿袭秦制,平利县属汉中郡长利县(地域包括今湖北郧西县及平利县、镇坪县域)。东汉光武六年(30),废长利县,先后并入锡县(今白河)、西城县(今安康)。公元265年,晋武帝代魏,建立西晋。于太康元年(280)今平利县以上廉水为名置上廉县(地域包括今平利、镇坪县及岚皋县部分区、乡),系平利县之前身,为置县之始,属荆州上庸郡。南北朝时期,建置及政区归属变化频繁:南朝宋初分上廉增设吉阳,不久撤上廉县,辖地并入吉阳,名吉阳县;南朝齐,又划吉阳分置吉阳、上廉两个县,今平利仍为上廉县,先属新兴郡,后属上庸郡;梁仍为上廉县,属新兴郡;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上廉为吉安县,属安康郡;北周武成二年(560),撤西城县,辖地并吉安县(地域包括今安康市汉滨区、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天和四年(569)移吉安于西城县廨理,为金州治,故城遂废。”隋大业三年(607)吉安改为金川县,属金州西城郡(辖地同吉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划金川县东南(今平利县、镇坪县及岚皋县花里镇)于上廉故城以平利川名置平利县,大历六年(771)废,并入西城县。长庆初复置,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县设镇,属西城县地。宋元祐年间复置县,属金州。元代废县设巡检司。明洪武三年复置,先属大宁州(今四川巫溪)后属金州。

万历十一年(1583)金州改称兴安州,平利县遂属兴安州。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升州为府,至清末,平利县属兴安府。随着政区变化,县治所多次搬迁,清嘉庆十年(1805)县城由老县移治今城——城关镇。中华民国后,初沿袭清制,民国6年(1917)撤府设道,平利县属汉中道,民国11年(1922)今镇坪由平利划出17个保置县,平利定为三等县。民国16年(1927)“陕西省政府成立之后,行政区划之道一级取消,改为省直接领导”。25年(1936)省下增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此后,平利县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1940)实行新县制分六等,平利为五等县,至解放。1949年5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及陕南军区解放平利县城。6月2日,县人民政府发布第1号布告,宣告平利解放。7月10日建立人民政权,至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属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安康专署领导。此后属安康专员公署(行署)。

行政区划编辑平利县在明代县以下设里,共设八里。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人口锐减。据乾隆《平利县志》记载,清初全县仅有492户、1913人,县下设六里。道光三年(1823)秋,“奉谕将平利维新里,拨给砖坪管辖”。至此,平利县设五里:旧县里、同仁里,广化里、咸休里,新安里。

清乾隆十九年(1754)全县设十九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每户都有门牌,上写家长姓名、职业、丁男数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全县设四乡六十九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后,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将清末原48保改设12区。民国18年(1929)3月,全县仍设12区,根据当年三月绘制的平利县地

平利县风景图,共辖12区、8镇183保。民国20年(1931),全县按东、南、西、北、中划分为5大区,旋仍为12区。民国25年(1936)将区改为联保。共设16联保,下辖136保。民国27年(1938)改设为17联保。民国30年(1941)改联保为乡、镇,共设5镇,11乡,辖91保。民国33年(1944)改设16个乡、镇,91个保1437个甲。民国36年(1947),将5镇11乡合并为8乡镇,共辖52保,1125甲,至平利解放未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0日国民党县自卫团向人民政府投诚,宣告平利全境解放,全县在已建立的五个区基础上,增设丰狮、三阳、百仙三个区,年底共设8个区,并按原“保”的规模,建立52个村。下辖1125个闾。1952年10月,根据《陕西省1952年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方案》,“区、乡政府驻地,应尽可能驻在有市集的较大村镇上”,“乡的名称,以主要村庄命名,区一律以数字序列命名”调整后,全县共设10个区、79乡,285个行政村。1956年3月,平利县将丰金乡划归岚皋县,岚皋县将金鸡乡划入平利县;4月,在农业合作化中,对全县区、乡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9个区,合并为6个区,撤并了33个乡,将老县区的清太乡、水田乡划归魏汝区。调整后全县共设6区1镇39乡。为解决毗邻地区插花地问题,同年5月,安康县将三合乡23户划入平利;9月湖北竹溪县福太乡16户划入平利县,同时平利县将松鹤(今松河)16户划归竹溪县。

美丽乡村—陕西平利1958年2月,锦阳区划分为三阳、锦贵两个区。锦贵区原辖老县区及贵坪区,4月,撤销吉阳区,所辖乡直属县领导,同时撤原仁河乡并入城关镇,撒龙潭乡并入长安乡。7月,合并朝阳、上河两乡,改名为泗王庙乡。1968年9月17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到年末全县8区、39社(镇)均改称革命委员会。

1975年11月,撤销吉阳、秋坪两区建制,所辖12个公社,改由县直属。

1979年1月,据“区一级不设‘革命委员会’”的精神,按原区名称及规模,成立8个区公所。

同年7月,经陕西省批准,增设女娲山公社,将周围4个公社的47个生产队划归女娲山公社(3月筹建,至6月称林区)。1981年2月1日,选举成立平利县人民政府,39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城关镇人民政府。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设8区1镇39乡。 1996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8个镇和牛王、长安、双杨、西河、秋河、八道、松鸦、张家、正阳、女娲山10个乡。2001年3和11月,相继两次并乡建镇,截止2003年7月,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长安9个镇和西河、正阳、女娲山3个乡。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平利县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宾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县城距安康市府驻地60公里,距省会西安市447公里。和湖北省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207、308两条省道横穿县境南北,安平二级路直通安康市。

地貌

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紫阳

平利夜景县红椿坝——镇坪县曾家坝大断裂带从平(利)岚(皋)交界的界岭垭子(平利县水坪乡境内)、獐子坪(三坪乡境内)、白果坪(八道乡境内)一线穿过。大断裂带以三坪、白沙乡间的凤凰尖——八道与狮坪乡交界的光头山一线为界。断裂带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叠起,沟壑纵横。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917.2米。山势由南向北,逐次降低,为南高北低地貌特征,形成秋山、药妇山、西岱顶和平头山四大支脉。

气候

平利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9℃,一月平均气温2℃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1.2℃。全县气温平均递率为每百米0.41℃,北部山区为0.43℃。南部山区为0.36℃。全年积温4248℃,太阳总辐射量105.89千卡/厘米,日照时数1736.6小时,早霜期始于11月下旬,晚霜期终于3月中旬,无霜期为250天左右。年降水量958.5毫米,但分布不均,北部川道地区常受干旱,南部高山地区易遭阴雨灾害。降水量春季占24~27%,夏季占39~42%,秋季占29~30%,冬季占3~5%。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开垦耕地。据1952年土地改革中计算,全县耕地为53.38万亩(包括1953年7月划给镇坪县5个乡的耕地)。1957年,结合“三定”(定户、定购、定销),根据各区乡上报,全县汇总耕地为58.54万亩。经1982年土壤普查和1985年土地资源详查,据平利县土地管理局的计算,1990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969489亩,其中耕地37.85万亩。

矿产资源

煤炭:在全县分布甚广,主产于广佛镇的筲箕凹、阳坡、黑沟、东沟、西沟,城关镇的牛王沟、三里垭和八仙、大贵、三阳等乡镇,已知主要矿点16处,许多地段个别和数种元素品位可达工业指标,经济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现已建立小型煤矿100多处。大理石:主产于八仙镇的龙门和狮坪一带,矿带东起流溪沟口,西至韩河峡,绵延10公里,地质储量455万立方米,地质远景储量1500万立方米。黄铁矿:主要产地在洛河与八仙镇交界的凤凰尖,矿带绵延10多公里,矿体21个,储量3200多万吨,伴生钴、钛,为多元素大型矿床,硫平均品位15%,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一。平利生产的“凤凰牌”硫磺,产品达国际一、二、三级。重晶石:平利县重晶石矿藏主要分布在洛河镇所辖的水坪、清水河、神仙台一带,已探明总储量2800万吨,重晶石钡的平均品位92%,最高达到99.33%。具有很高的开采和地质科研价值。

森林资源

1976年森林普查,全县有林地157.91万亩。其中用材林107.19万亩,防护林25.36万亩,经济林5.98万亩,竹林0.32万亩,薪炭林19.06万亩。另外还有疏林地2.85万亩,灌木林49.45万亩。包括疏林地、灌木林在内,占土地总面积52.3%。木材总蓄积量465.2万立方米。1986年土地详查,林地总面积290.13万亩。其中:森林220.45万亩,灌木林63.11万亩,疏林地1.13万亩,未成林林地0.02万亩,苗圃0.06万亩,园地5.36万亩(果园0.05万亩,桑园1.22万亩,茶园3.65万亩,其他园地0.44万亩)。占地总面积73%。截止1990年底,实有森林面积1757355亩,木材总蓄积量4575224立方米(含散生木蓄积量)。

水利资源

平利县境内河沟密布,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流域内降水量充沛,年径流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0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25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91万千瓦,全县有大小河流1083条,其中,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是平利县四大主流。坝河水能蕴藏量为28837千瓦;可开发量15300千瓦,已开发8150千瓦,占可开发量53.3%;岚河水能蕴藏量为76209千瓦,可开发35280千瓦,已开发利用660千瓦,占可开发1.90%;黄洋河水能蕴藏量24243千瓦,可开发利用2.6%;吉河水能蕴藏量为1159千瓦,可开发量376千瓦,已开发量52千瓦,占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