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陕西政府网 > 汉中政府网 > 略阳政府网
中文名:

略阳县政府网

官网:
www.lueyang.gov.cn
地址:
车牌:
陕F
区号
0916
百度分享
分享到:

略阳县政府介绍

略阳县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始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故名略阳。略阳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康县、成县、徽县相连,宝成铁路纵贯南北,309省道和即将建成的十天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是汉中的西大门和陕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

中文名称略阳县外文名称Lüeyang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下辖地区接官亭镇、横现河镇政府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0916邮政区码724300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面 积2831平方千米人 口199594(2010年)方 言西南官话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灵岩寺 江神庙机 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略阳站车牌代码陕F行政代码610727目录1 历史沿革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4 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水利资源5 人口民族6 经济▪ 农业▪ 工业7 教育▪ 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8 文化艺术9 风景名胜▪ 灵岩寺▪ 江神庙10 历史名人历史沿革编辑东周战国时期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属苴国境内(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后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定国都吐费城)先秦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属秦国蜀郡葭萌县境内(秦国灭苴国,蒹萌立县,归蜀郡管辖)。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沮县,属益州武都郡,为略阳

略阳山区建县之始。县治在今勉县茶店黑河侧。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改属凉州武都郡;二十年(215)属武都郡,归雍州。三国蜀汉建兴七年(229)陈式取武都郡后,在今县城区设武兴督,县名仍沮县。西晋泰始五年(269),属秦州武都郡。东晋太元十五年(390),氐人杨盛废郡县,设护军。二十年(395)复置沮县。义熙五年(409),名武兴县,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州、郡、县治在今县城。北魏太和中(477—499)属南梁州。继改东益州武兴郡。宋升明二年(478)氐人杨文弘称藩于魏,自号武兴国。北魏正始三年(506),魏灭其国,设武兴镇。继改东益州、武兴郡、武兴县。正光年间(520—524),杨绍先复立武兴国。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属东益州武兴郡,置武兴县。废帝二年(553)魏平其地,改称兴州,设顺政郡。改武兴县为汉曲县。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十八年(598)改汉曲名顺政县。大业三年(607)废州,置顺政郡、顺政县。唐武德元年(618)复设兴州。天宝元年(742)改兴州为顺政郡辖。乾元元年(758)复改称兴州,顺政县属之。五代属前后蜀。置兴州、顺政县。宋仍属兴州,初归利州路。绍兴十四年(1144),利州分东西两路,兴州属利州西路(治在今县城区)。开禧三年(1207),吴曦将兴州僭改兴德府。曦诛,改兴州曰沔州,改顺政县

略阳县外景名略阳县至今。元初,略阳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沔州辖。至元四年(1267),沔州改属广元路。明洪武三年(1370)为汉中府沔州辖县。七年废州,直隶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1486)属汉中府宁羌州辖县。崇祯七年(1634)为汉中府辖县。清为陕西省汉中府辖县。中华民国初,属汉中道辖县。民国十七年(1928)撤道,改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署辖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汉中分设东西专员公署,略阳为西路专员公署(署治沔县)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9日略阳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195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辖县。1968年,为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辖县。1978年9月,为汉中地区行政公署辖县至今。

行政区划编辑明代县下政区设4里,即礼仁里、信义里、悦服里、明伦里。乡村设9坝、3村、14庄。县城内设10坊。城郊设东、南、西、北关。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全县分4里。里下设10甲,每甲户数不等。道光年间(1821~1850)全县设4里、59甲、10镇市、43村、25庄。

同治年间(1862~1874),全县设4关8乡及48牌。辖54村、116庄。

中华民国元年至二十年(1912~1931),全县按东、西、南、北设72牌,牌设首事、团头。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932~1934),全县划13乡联保、76保、1730甲。民国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1935~1949)推行“新宪制”,全县划分为2镇7乡72保。2镇,即武兴镇,辖10保;郭镇,辖9保。7乡,即紫竹乡(驻何家岩),辖6保;沮水乡(驻硖口驿),辖8保;仙台乡(驻两河口),辖7保;白水乡(驻白水江),辖7保;明珠乡(驻上两河口),辖9保;郙阁乡(驻金家河),辖9保;青白乡(驻白雀寺),辖7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2月19日县政府决定,全县设6区,区下废保设乡。

1950年,沮水区并入紫竹区,全县划5区、70乡。

1951年,全县复划6区(在置口新设第五区)、70乡、291村。

1953年,全县划为8个区,71乡,335村。

1956年,全县为6区,7个县直属乡(镇),42个区辖乡。

1958年,全县设7个人民公社,41个管理区,768个生产大队,1874个生产队。1961年,全县划为7区,41个人民公社,259个生产大队,1400个生产队。1965年改城关公社为城关镇,归县直辖。时,具有7区1镇,40个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全县7区,1个区级镇,5个乡级镇,35个乡,260个村,1396个农业社,其中蔬菜专业社34个。 略阳县辖18个镇:分别是城关镇、横现河镇、金家河镇、接官亭镇、何家岩镇、硖口驿镇、黑河镇、两河口镇、仙台坝镇、观音寺镇、白雀寺镇、乐素河镇、郭镇、徐家坪镇、马蹄湾镇、西淮坝镇、白水江镇、五龙洞镇。

略阳县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略阳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康县、成县、徽县相连,宝成铁路纵贯南北,309省道和即将建成的十天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是汉中的西大门和陕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地貌

略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平面图略呈长方形。草原最高海拔(昏人坪)2425米,最低海拔(登蹬垭村)587米,相对高差1838米。县境从北到南有两条高度不等的相对平行线贯穿。一是嘉陵江主流线,将县境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半;二是南北山脉脊岭线,东北部西庵山山脉,向南扩展伸延,脊岭经费家垭、大茅垭、煎茶岭、分水岭,与东南部龙山主峰支脉漂草坪连成一线,伸向宁强县境。

气候

略阳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属大陆性过渡气候。县北部为南暖温带气候区,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地势高差大,立体性气候明显。从海拔最低点587米(乐素河区的登蹬垭村),到海拔最高点2425米(东北部浑人坪主峰),高差达1838米。

气象站所在位置测得年平均气温为13.2℃(1982~1984年),暖年平均气温为13.9℃(1966年)。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23.7℃,冷暖相差21.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37.7℃。无霜期236天。

年平均降水量860毫米,因受多方面影响分配不均,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嘉陵江上游白水江、西淮坝一带,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城关860毫米左右;东南部900毫米左右。全县降雨最高中心在何家岩,年降雨量1067.9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1558.3小时,与邻近县和同纬度的县比较,略阳日照时数偏少,总辐射量为107.3千卡/㎝年。全年盛行偏东风,频率为18%;其次是偏西风,为16%。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0.7m/s,最大瞬间风速40m/s。

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略阳县地处宁、略、勉“金三角”重心位置,素有“富山盛矿”之美誉,全县矿藏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镍、磷、硫、铅、锌及石棉、白云石、蛇纹石等33种,矿体及矿点134处,中型以上矿床28个,其中铁矿、镍矿、蛇蚊石、白云石等矿储量居全省之首,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0亿元。已探明黄金矿床10个;黄金储量为50吨,远景储量为150吨,列全省第二位,特别是煎茶岭镍金矿,储量达21吨,为中国第三大镍金矿床。

生物资源

县内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140余种,兽类50多种、鸟类70多种,其中珍稀兽鸟20多种,家畜家禽有黑河猪、乌鸡等,特别是居中国四大乌鸡之冠的略阳乌鸡,已于201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为全省唯一获得保护的家禽品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7%,是陕西省核桃、黑木耳、香菇的重要产区之一,还有桑、漆、油桐、青冈、棕榈等经济作物以及天麻、杜仲、猪苓、当归、黄连、党参等可供药用的植物479种,地存中药材面积达66万亩,其中地存杜仲1亿多株,数量居中国之首,杜仲、天麻以及猪苓均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水利资源

县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大,有一江十河,属长江流域,分为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水能蕴藏量为28.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8.6万千瓦,占全市的40%和全省的10%。已并发装机仅720千瓦,只利用了3.8%,开发潜力巨大。

人口民族编辑隋大业五年(609),顺政郡统辖四县,4261户,按每县平均1065户计,今略阳境辖的顺政、长举、鸣水三县约3185户。唐贞观十三年(639),兴州统三县(顺政、鸣水、长举)1225户,4913人。开元年间(713~741),兴州统三县,2049户。天宝元年(742),兴州统二县2224户,11046人。元和年间(806~820),兴州统三县954户。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二年(980~989),兴州总户数4759户(主户2222,客户2537)。元丰初(1078—1080),兴州总户数13244户(主户3192,客户10052)。崇宁元年(1102),兴州统二县(顺政、长举),12430户。元代略阳隶属广元路,人口数无考。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全县441户,6339人。清初,略阳10264人,因战祸及灾荒死亡7683人,康熙初实有2581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招徕外地新民开垦荒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康熙五十年人口3972人。道光三年(1823),人口69400人。同治末,增至5169户,85939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全县12979户,72354人。民国十二年,略阳县65312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县12616户,48974人(男25351,女23623)。民国三十七年(1948),全县18832户,80555人(男41084,女39471)。解放后,1949年至1989年,人口由10.43万人增至19.38万人,增长85.8%。 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1995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6548人。出生率为8.03‰,死亡率为10.59‰,自然增长率为-2.56‰。 境内有汉族、回族、苗族、土族、满族、朝鲜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蒙古族、黎族、白族、土家族、藏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哈尼族、布依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编辑农业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产粮达8640.5万斤,播种面积38.1万亩,平均亩产226.9斤。194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5.35万亩,粮食总产5341万斤,平均亩产96斤。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61.38万亩,粮食总产5638万斤,平均亩产92斤。1958年后,开荒盛行。1960年粮食播种面积76.53万亩,粮食总产7882万斤,平均亩产103斤。197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9.50万亩,总产10517万斤,平均亩产214斤

农业大棚。1980年以后,贯彻中央两个“一号”文件,“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983年粮食总产猛增到12618万斤,平均亩产263.1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6.23万亩,总产12143.6万斤,平均亩产262.7斤,与1949年相比总产增加2.5倍,亩产提高165.7斤,提供商品粮1146万斤。1989全县粮食总产12274万斤,播种面积,42.08万亩,平均亩产292斤。 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万吨,油料总产0.46万吨。全县乌鸡饲养量503.57万只,饲养生猪28.18万头。发展食用菌1490万筒,新建蔬菜设施大棚630亩,种植烤烟9680亩,养蚕6540张,规范种植中药材15.4万亩,雪莲果、大樱桃、大鲵养殖等增收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略阳乌鸡、西广香猪以及杜仲、天麻等中药材加工项目基本建成,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横现河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黑河乌鸡市级产业园区分别通过省市命名,3个县级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

工业

唐代百姓在接溪山采朱砂,并以此物为贡品。宋代略阳就有铜厂,铸铁钱。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略阳铜厂因污染严重而停办。在清代,略阳不仅采矿业,而且修配制造业也有长足的发展。民国年间,略阳冶铁工业发展迅速,十一年(1922)继同生铁厂后。这期间造纸、纺织业也得到发展,十二年(1923)略阳劝业所生产的白皮纸、土绸被陕西省地方物品展览会审定为三、四等。民间的土陶、曲酒、印染、缝纫、石印及铁、木、石、泥等生产都是农民的副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县人民政府接管裕华公司和公共造产铁厂,改称人民铁厂。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在铁佛寺建立利民铁厂。到1952年,将人民、利民、裕民、裕华几个铁厂合并为略阳县裕民铁业厂,当年冶铁422吨,铸锅35210件,铸铧22549片,产值15万元。1956年各厂陆续撤销,仅保留裕华铁厂。直到1978年后,采矿

黑色金属业、建材、化工等工业方起步发展。1985年有13个县属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职工763人,固定资产160.7万元,动力机械总功率为1760千瓦,1986年全县68户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变价)达2142万元,利润总额261.3万元。至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81个,其中中央和省属企业6个,县属25个,城镇街道属6个,乡(镇)办40个;食品饮料业13个,机械工业2个,金属制品工业6个,缝纫业5个,家俱制造及竹、箱、棕制品业7个。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6亿元,同比增长31.1%。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38.43亿元,入库税金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6.6%。

教育编辑幼儿教育

1945年在县立初级中学附属小学内(今北街轻工局处)设幼儿班。1951年城关小学(今高台小学)办幼儿园1所,2班,入园儿童70名。1954年、1955年、1963年曾中断。1958年城镇幼儿园有4所4班,入园儿童180名;农村各生产队先后办幼儿园341处,入园儿童2368人;托儿所390个,入托4121人。1959年农村幼儿园、托儿所全部停办,城镇保留3所,“文化大革命”中也全部停办。1978年后,东关、高台、郭镇、药木院、两河口、金池院等小学办起6个学前班,计入在校学生数。1979年除恢复县办的育红幼儿园外,县百货公司、建筑公司、水泥厂等9个单位及省、地厂矿、铁路系统相继办起托儿所。1989年底全县有幼儿园、托儿所8个,其中县教育部门1所,工矿2所,集体5所。在园幼儿835名。

小学教育

国初,略阳有县立高级小学和私立正觉寺小学、南街女子小学、文昌宫小学、文庙小学、博济民众小学等六所,乡村有二十多所初级小学。教材不统一,有的仍学《四书》,教师也多为前清老先生。校舍多是庙宇或借用的民房。1921年后,基本废除前清教育体系,建立民国的教育体系,统一教材和教学计划,培训一批新师资,改进教学方法。1936年略阳县立完全小学附设一班师资训练班(学制一年)及寒暑假训练班。1941年“普及国民教育”,全县各乡镇办起中心国民学校(设一至六年级),各保办起保国民学校(一至四年级)。至1943年有中心国民学校9所,保国民学校49所,改良私塾32所,共90所,97个班,在校学生1915人。全县2镇7乡72保,已达到乡镇有中心国民学校,各保有保国民学校。1949年中心国民学校为12所,保国民学校为119所。1950年将12所完小并为11所,全县有小学29所(,74个班,学生768人。1952年实行“学校向工农开门”,开展劝学运动,小学发展到97所,学生3986人,占学龄儿童8049人的49.6%,教职工增到165人。1954年对教育进行整顿,将硖口驿,接官亭、两河口普小改为完小,98所普小改民办为公办,新建民办普小3所,全县共有小学111所,学生3771人。1954年出现农村办学热潮,到1956年,民办小学增加为59所,全县小学发展到156所,学生达6009人,教职工309人。1957年,在整风反右中,小学教师被错划成右派的11人;所谓“有右派言论”,虽未戴帽却严格控制,由内部掌握的60人。次年分别以“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等罪名逮捕、劳教、开除、全家遣送回农村劳动的有30多人。小学减少至144所,学生5788人,教工269人。1959年“教育大革命”,小学猛增至285所,364班,学生9106人。1960年至1961年,纠正盲目冒进,撤并五所小学,将18所戴帽完小改为初小,超龄生提前毕业。这一时期全县小学调整为217所,321班,学生8728人。1962年小学压缩为202所,278班,学生6894人。1963年始有回升。1964年试办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发展民办小学和各类耕读小学64所。1965年全县小学达355所,小学生增至12398人,入学率达81.7%。1966年起,高台、东关、郭镇、何家岩4所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1970年全县办起公办民办“五年制”小学50所。1977年“五年制”学校达103所,民办达195所,学生共14207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了57所学校的不合理布点,办简易小学62所,教学点25个。到1989年全县共有各类小学418所(不包括厂矿办5所),学生达18615人,教职工767人。 2010年末,全县共有普通小学学校41所,招生1471人,在校学生10150人,毕业生1933人。

中学教育

1940年前,略阳无普通中学。民国三十年(1941)在城内高台的文昌宫(今高台小学)创建略阳县立初级中学。是年底,招初一学生78人。1942年设初二,转收在外县上学的学生12人,当年秋,除招新生64人外,并开办师训班招生50多人(学制一年,连办两届)。时全校4个教学班,学生200多人,教职工16人。1945年,全校5个班(初中3班,简师两班),在校学生417人,教职工27人。至1949年解放时,全校初中、简师各3个班,学生300多人,教职员23人。

1958年,略阳县新办起三所全日制中学,即郭镇第二初级中学,庙坝第三初级中学,白雀寺第4初级中学,原略阳初级中学改名为略阳县第一初级中学。白水江、两河口、药木院又办起3所民办初中。当年底因调整行政区,庙坝划归宁强,又撤并3所民办初中,全县调整为4所全日制初中,即略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和郭镇、白雀寺、白水江初级中学。全县在校学生367人,教职工32人。

1959年秋,略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仍附设1个简易师范班,改称略阳县第一中学,自此县上有了完全中学。此时全县在校学生470人(高中41人,初中379,简师50人),教职工48人(其中专职教师29人)。1960年,在校中学生(包括简师班)578人。1961年~1963年调整国民经济,先后停办其他3所初中和简师,保留第一中学,精简下放学校职工11人,处理超龄生97人。到1965年,全县有中学两所(包括民办初中),学生466人(其中民办初中48人),教职工42人(民办初中2人)。1982年将郭镇、两河口、白水江、双集垭中学的高中班分别并入横现河、何家岩、徐家坪等中学。1983年正式成立横现河、何家岩两所完全中学。1981~1985年先后兴办中川、观音寺、黑河坝三所初中和略阳县第二中学。1989年,全县有教育部门办的完全中学4所、初中8所、八年制学校12所,在校中学生6646人,教职工402人(其中专任教师296人)。 2010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3所,中学招生2374人,在校生6289人,毕业生3291人。

文化艺术编辑羊皮鼓羊皮鼓(舞):略阳县白雀寺、荷叶坝、横现河、马蹄湾、白水江等地,流传着一种带有氐羌族文化色彩的民间舞蹈羊皮鼓。社火社火:社火主要有高跷、彩莲船、狮子舞、龙灯等。逢年过节,民间以此作为娱乐活动。民国年间,多为民间自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是政府提倡、支持下的群众的有组织的活动。刺绣刺绣:刺绣多用于婚丧嫁娶、打扮孩子和一般生活用品。从石瓮子、青泥河收集的男女式大襟衣服和童帽看,其刺锈有明显的氐羌族风格。

风景名胜编辑灵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

灵岩寺.5公里,地处嘉陵江东岸的玉文山腰,它既是一处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一个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寺观山水园林,更是一座拥有130余通摩崖石刻的文物宝库,号称“陕南小碑林”。灵岩寺又名药水崖,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寺庙由两个天然洞穴组成,前洞名“金龟洞”,后洞称“罗汉洞”,两洞依依相邻,傍山临江,座东向西,错落有致。相传,女皇武则天与她的老师泛舟嘉陵江同游灵岩寺,在后洞留下了鲜为人知的“撑支天地”四个大字。

江神庙

在略阳县环城西路嘉陵江边,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神庙江神庙,又名“王爷庙”、“龙王庙”。江神庙座东向西,东西进深约65米,南北面阔约30米,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全庙共有近300余幅这样的图画,氏羌人物形象奇特,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多系人物花卉,现仅存木雕215幅,具有浓厚的羌文化特色和写实风格。江神庙是中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氏羌戏院式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略阳县于2000年设立了江神庙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