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海南政府网 > 定安政府网
中文名:

定安县政府网

官网:
www.dingan.gov.cn
地址:
定城镇
车牌:
琼C
区号
0898-63839885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定安县政府

定安县政府介绍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偏东北,东经110°7′—110°31′,北纬19°13′—19°44′,东临文昌市,西接澄迈县,东南与琼海市毗邻,西南与屯昌县接壤,北隔南渡江与海口市琼山区相望,东西宽45.50公里,南北长68公里,疆界长251.50公里,全县人口:31万,面积:1189平方公里。定安县具有临空型、临海型地理位置,具有发展热带高效农业、高科技产业、仓储业、商住业和贸易项目的优势,是琼剧的发源地,名伶辈出,素有“无定安不成剧团”的民间流传,被誉为 海南“琼剧之乡”,2011年11月文化部授予定安“中国民间文化(琼剧)艺术之乡”称号。定安县有古色古乡“百里百村”、南丽湖名胜风景区、文笔峰道家文化旅游区、海南热带飞禽世界、定阳古城(定城)、见龙塔、太史坊、八角殿、张岳崧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许多古建筑和革命纪念物被列为省、县级保护文物,旅游资源丰富。

行政区划编辑2011年末定安县辖定城、新竹、龙湖、黄竹、雷鸣、龙门、岭口、翰林、龙河、富文10个镇,下设15个居民委员,108个村民委员会,领导274个居民小组,1600个村民小组。共有935个自然村,3个国营农场和1个国营林场,行政区域面积1196.6平方千米。行政区划一览

城镇辖区

定城镇13个社区、20个行政村:东北门社区、西门街社区、中南街社区、江南社区、沿江社区、大众社区、南珠社区、后山社区、山椒社区、莫村社区、见龙社区、美钗坡社区、仙沟社区、春内村、田洋村、深田村、下寨村、高龙村、迎科村、仙屯村、美南村、龙岭村、水冲坡村、桐卷村、平和村、洁秀村、巡崖村、潭黎村、龙州村、西岸村、美太村、茅坡仔村、罗温村。

新竹镇8个行政村:禄地村、新竹村、大株村、祖坡村、卜效村、白墩村、卜优村、秀龙坑村。

龙湖镇11个行政村:陈村村、正桐村、桐树村、坡村村、居丁村、安仁村、石井村、佳龙村、东埇村、永丰村、里变村。

黄竹镇8个行政村:河头村、南保村、大统村、莲堆村、周公村、大坡村、白塘村、黄竹村。

雷鸣镇11个行政村:昌源村、同仁村、北斗村、后埇村、雷鸣村、石锦村、龙梅村、南九村、南安村、山地村、石盘坡村。

龙门镇12个行政村:英湖村、龙门村、先锋村、红丰村、里沙塘村、石坡村、龙拔塘村、久温塘村、大效村、双塘村、大山村、红花岭村。

龙河镇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龙塘社区、岭寨村、南勋村、西坡村、茶根村、旧村村、平塘村、石塘村、鸭塘村、安良村、龙介村、绿林村、天群村、水竹村。

岭口镇9个行政村:岭腰村、封浩村、群山村、岭口村、佳巷村、田堆村、鲁古井村、大塘村、儒沐塘村。

翰林镇6个行政村:翰林村、沐塘村、良星村、火星村、章塘村、深水村。

富文镇10个行政村:石门村、新联村、九所村、潭陆村、大里村、南埠村、田头村、大坡村、高塘村、白鹤村。

定安县

定安县地层主要有寒武系陀烈群、白垩系上统报万群、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三迭系新昌群地层。 寒武系陀烈群:主要分布在南部翰林镇礼文盆地周围的高山地带,为一套变质岩,岩性较杂。东北部黄竹镇白石岭小面积出露。中部地区有零星分布下伏寒武——震旦纪变质岩,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白垩系上统报万群:主要分布在定安县中部地区,大致以定城镇凸鼻岭至雷鸣镇下田村为界,西侧岩性主要为浅紫色砂砾岩,倾向一般为325°—350°,倾角16°—26°;而往东侧变为浅紫色中粗粒长石英砂为主,倾向一般为34°—65°,倾角14°—25°。斜层里发育,厚度不明,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主要分布在北部北纬19°36′36″(即定城、仙沟、龙州等乡镇)以北为界和东侧少部分地区。第四纪冲积与洪冲积层,地层倾向270°—344°,倾角9°—10°,沉积不整合。岩性为青灰色或杂色粉砂质粘土岩、浅黄色砂砾岩及砾岩。三迭系新昌群:主要出露在翰林镇礼文村北西侧至翰林镇农场一带,形成低洼盆地,多为第四系冲积层(水稻田)覆盖。该地层上部由泥质页岩、石英砂岩、薄层炭质页岩组成,含植物化石,厚度大于310米。下部由复矿砾岩、砂砾岩夹石英砂组成,厚度大于102米。新昌群呈角度不整合复盖在寒武系陀烈群之上,在礼文村向

定安地图斜西南端轴部扬起端,由于风化剥蚀作用结果,还可见下部的复矿砾岩呈弧岛状残留顶盖分布于陀烈群之上。 定安县地质主要由砂页岩、玄武岩、火山灰岩、花岗岩等岩石构成。砂页岩是由各种碎硝物质和胶结物组成,形成于新生晚代第三纪的上新世,距今220万年,是全县的主要成土母质,主要分布在雷鸣、富文、坡寨、新竹、居丁的全部和龙州、定城、仙沟、永丰的大部分。

定安县地处海南岛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夏断块区华南断坳中雷琼凹陷部分,并位于太平洋地槽褶皱区,东南沿海褶皱系,海西冒地槽皱带。境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按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方位,主要归纳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四组。

气候特征

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4℃,年均日照1880小时,年均降水1953毫米。

人口编辑1990年7月1日,全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定安县共有64727户278950人,其中男146848人,女132102人。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413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599万人,城镇化率16%。另有流动人口4968人。总人口中,男性180641人,占52.9%;女性160738人,占47.1%;14岁以下61478人,占18%;15~64岁

定安风景242571人;占71%;65岁以上37330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34327人,占97.9%;有黎族、苗族、壮族、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人口7052人,占总人口的2.1%。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壮族,其中黎族2782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39.4%。2011年人口出生率18‰,人口死亡率9‰,人口自然增长率9‰。至2014年,定安县全县107798户341379人,农业人口242801人,占总人口的71.12%。住有汉、苗、黎、回、白、布依、满、侗、瑶、土家、亻么 老等族居民,汉、苗族为世居民族,分别占总人口97.93%、0.81%。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3个国营农场。2011年底,全县归侨侨眷及港澳属10602人;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13649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2091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编辑总况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4.9亿元,增长9.4%。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21911万元,增长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5.4%。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排名全省第4位;第一产业增加值22.87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85亿元,增长12.6%。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18亿元,增长48.3%,增幅排名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8%,增幅排名全省第3位。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8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9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2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3元,分别增长11.2%和1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93亿元,贷款25.29亿元,分别增长7.8%和21.7%。

工业

至清末止,定安的工业生产,品种不多,几乎都是古老的手工操作。辛亥革命后,开始使用机械电力这类先进的生产手段,品种也有所增加。 解放后,定安县的工业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以国营为主体兴建工业,1957年私有的手工业生产改造实现集体化,实行按劳分配,按件计酬,独立核算,自负盈专。1961年消灭了私有制,集体和国营工企业全部纳入统一计划经济体系。

定安塔岭工业园区1979年后,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经济。定安迎来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尼龙拉链厂,后来又相继涌现出电子手表厂、珠宝厂,以及一大批内联企业。特别是1992年中美合资的高科技工业安美镭射制造厂建成投产。企业的经营方式,从生产型逐步走向不断完善经营型。2012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412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683万元,同比增长15.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8565万元,同比增长3.1%。实现工业增加值42355万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895万元,增长12.8%,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4460万元,同比增长8.8%。

农业

解放前,定安县农业因水利设施差,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较低,农民种田粮食不能自给;解放后,兴修水利,推广科学种田,扩大种植面积,粮食大幅度增产增收。1952—1953年全县开展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新的土地所有权。 1953—1957年,全县农民相继组织互助组,成立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使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演变为集体所有,农民生活大为改善。

定安水利工程1961年以后,实行了国民经济大调整,纠正“共产风”,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制,分给农民少量的自留地,开放农贸市场,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农民生活逐渐好转,1965—1966年是定安县农业经济较好时期。 1982—1983年,全县农村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杂优水稻良种的推广普及,粮食产量显著增长,粮食实现自给并有余粮,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进入90年代,以农业效益为中心,逐步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 2012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73206万元(现价),同比增长4.4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673万元,同比增长7.1% 。其中,农业增加值118750万元,同比增长8.3%;林业增加值16600万元,同比下降3.9%;牧业增加值74243万元,同比增长8.6%;渔业增加值4830万元,同比增长9.9%;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 14250万元,同比增长9.2% 。

资源编辑水力

水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呈网状分布,各类水库87宗,山塘36宗,拥有琼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南丽湖。水蕴藏量大,适宜发展淡水养殖。

矿产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矿产10多种:有金、银、铜、钴、铅、铝、铀、铁、石墨、石英石、高岭土等。

植物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蕃薯、大豆(黑豆、黄豆、绿豆、红豆)、粟、玉米等。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次之芝麻。水果主要品种为荔枝、龙眼、香焦、菠萝、西瓜、菠萝蜜等,其次有芒果、橙、木瓜、油皮、山竹、石榴、杨桃等各类品种。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胡椒。糖料作物主要是糖蔗和果蔗。瓜菜种类繁多,有圣女果、青龙丝瓜、大丁苦瓜、南瓜、冬瓜、豆角、尖椒、园椒等,种植生产以较有规模化,已趋基地化。

动物

已知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坡鹿、刺猬、果子狸、穿山甲、金钱龟、蟒蛇、鹧鸪等40多种,主要水生动物则拥有水獭、鳖、水龟等,经济养殖动物主要有肉牛、三元杂交肉猪、山羊、家免、肉鸡、四季鹅、樱桃鸭等。淡水产养殖品种有四大家、罗非鱼、攀鲈、尖嘴鱼、角虾、对虾、淡水龙虾等。

作物

定安县素有“槟榔之乡”美称,至2014年,全县现有槟榔4.7万亩,岭口镇、龙门镇和龙塘镇等南部乡镇是海南省较大的槟榔初加工基地和干果集散地,年加工槟榔10000吨,槟榔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定安县的支柱产业,其他经济作物植有橡胶9.1万亩,胡椒1.6万亩,荔枝2.33万亩。冬季瓜菜9.4万亩。

交通编辑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境内路段32公里,仙沟、居丁、黄竹设有分道口。海榆东线、中线公路贯通全境,县级公路286条,“五纵五横”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辐射全省各地,交通方便快捷。仙沟分道口离塔岭新行政办公楼0.6公里,县城北距省会海口市中心34公里、美兰机场40公里、海口火车站57公里,被誉为海口的后花园。

社会编辑科教

解放前县无科技机构,1946年11月,广东省珠江水文站在定安县城北门南渡江畔筹建定安水文分站,编制4人,其中技术员2人。1953年,在东门肚(今定城镇白蒙村一带)建立县农业示范场,有农田120亩,由1名技术干部和1名场长负责,18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引进新良种进行试验推广,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和新的耕作制度,指导农村的农业生产,搞技术革新。1961年5月,定安县复设后,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 清代,定安县设教谕、训导两名官员,教谕署管教育行政,训导管学校教学。辛亥革命后设劝学所管教育,民国县政府成立后设置教育科,配备科长1人,科员2人,督学多人,督学定期巡察检查全县教育情况。 1950年5月,中小学校统归县人民政府接管,县人民政府设文教科,全面管教育、文化、卫生工作。1973年6月恢复县教育局,内设行政、人事、教育、工农教育股和教研室,人员编制仍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1990年,县教育局内设办公室、人事股、中小学股、财务股、成人教育办、体卫股、教研室、电教站、工会、纪检组、高招办、勤工办、审计股。1995年7月改为教育与科学技术局。1996年,教育与科学技术局下设办公室、中小学教育股、人事股、计划财务部、成人教育办、体育卫生股、教研室、电教站、教育工会、关工委、纪检监察组、招生办、勤工办等。 2012年,全年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60人,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3166人;普通初中学校在校学生9216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2904人。

文卫

定安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形成原始的文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的文化事业兴盛繁荣。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琼剧团先后被评选为省(部)级文化系统先进单位。一批文化工作者被评选为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有多名作者创作的作品荣获业余文艺创作评选的省级一、二、三等奖。 明清时期,定安县的医疗业务均由民间私人营办,县衙仅设医学训科一员负责管理。民国26年(1937年),成立定安县卫生院,1948年,成立南闾分院,其余均为私人诊所和中药店。期间已开设西医诊所。1950年,人民政府接收了定安县卫生院及仅有的10位西医人员,同时改名为定安县人民卫生院。1983年,定城卫生院被改为定安县中医院。至1996年,全县有县级医院2家,县卫生直属单位6所(站),乡镇卫生院14家,村卫生室98家,社会医疗机构(个体诊所)82家,国营农场医院3家。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1096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67人,其他医务人员1010人。开放病床400多张,购置有X光机15部,日产B超机3部,生化分析仪1台,血液分析仪1台,尿液分析仪1部,还有A超机、心电图机等一批医疗器械。 至2013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08个,同比增长0.9%;病床位566张,增长18.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30人,增长6.6%。其中:执业医师290人,执业助理医师124人,注册护士448人,药剂人员64人,检验人员33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816例,同比下降14.6%,其中报告死亡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