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四川政府网 > 攀枝花政府网
中文名:

攀枝花市政府网

官网:
www.panzhihua.gov.cn
地址:
东区临江路20号
车牌:
川D
区号
0812-3324611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攀枝花市政府介绍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7万元(约合11494.98美元),达70646元,位居全省第一位。

攀枝花1965年3月4日,当时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到了中央,当时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这个地名由此而得来。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由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历史环境,而攀枝花又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为了对外联络的需要,1965年5月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东区旁晚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肖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肖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隋朝至元

炳草岗大桥夜景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宋朝,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宪宗四年(南宋宝讠右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明至民国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二年(1913年),升盐边厅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并改会理州为县。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解放之后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1965年3月,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初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17个公社、大田区的10个公社,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公社和四川省盐边县的4个公社划入,后又将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行政区。1973年2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行政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先后从永仁县划入两个乡,从会理县划入4个乡。1978年,原属西昌地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1965年3月20日,徐驰宣布渡口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1965年5月30日,国务院秘书厅制发了“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印章,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转发给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启用。197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1978年7月,四川省决定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市辖。1978年10月,四川省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西昌专区之米易县和盐边县,划为渡口市辖县。1986年渡口市重新启用攀枝花市名。1987年,渡口市正式恢复用名——攀枝花。

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0年,攀枝花市辖3区2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46个街道办事处,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县区面积(km2)

东区167大渡口街道、炳草岗街道、南山街道、向阳村街道、弄弄坪街道、枣子坪街道、长寿路街道、密地街道、瓜子坪街道、银江镇

西区124清香坪街道、玉泉街道、河门口街道、陶家渡街道、摩梭河街道、大宝鼎街道、格里坪镇

仁和区1727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平地镇、大田镇、福田镇、同德镇、金江镇、布德镇、前进镇、大龙潭彝族乡、啊喇彝族乡、总发乡、太平乡、务本乡、中坝乡

米易县2153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镇、垭口镇、白马镇、普威镇、草场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

盐边县3269桐子林镇、红格镇、渔门镇、永兴镇、益民乡、新九乡、和爱彝族乡、红果彝族乡、鳡鱼彝族乡、共和乡、国胜乡、红宝苗族彝族乡、惠民乡、箐河傈僳族乡、温泉彝族乡、格萨拉彝族乡

交通运输编辑铁路

主要铁路线:成昆铁路、成昆线渡口支线(攀枝花至格里坪)规划攀枝花到云南昭通的昭攀丽铁路,以及经过西昌到宜宾的宜西铁路,可以通过该铁路运输钢铁产品到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再通过宜宾港运输将大

攀枝花铁路示意图大节约运输成本。 始发列车K118/7 (空调快速)攀枝花-北京西 6162/1(普慢) 攀枝花-昆明T8870/69 (空调特快) 攀枝花-广元 5634/3(普快)攀枝花-普雄K9484/3(空调快速) 攀枝花-成都K9472/0 (空调快速)攀枝花-隆昌(经成渝线)途经列车K114/3(空调快速)成都-昆明  K146/5(空调快速)成都-昆明K166/5(空调快速)西安-昆明   K674/3(空调快速)成都-昆明

高速公路

京昆高速公路成都至攀枝花已全面开通,攀枝花至武定已通,武定至昆明高速建设于2013年10月26日也全面完成。从攀枝花到成都驾车6小时左右,到西昌驾车仅需差不多3个小时,到武定仅需2个半小时,攀枝花到昆明实现全程高速,公里数缩短为270公里左右,驾车三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已经通车。建设中的攀大高速公路将拉近攀枝花同滇西北的距离。

长途客车

拥有攀西地区最大的长途客运中心,有直达丽江、成都、昆明、南充、广元等大中城市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