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重庆政府网 > 长寿政府网
中文名:

长寿区政府网

官网:
cs.cq.gov.cn
地址:
凤城街道桃花街
车牌:
渝A-C、F、G、H
区号
023-40812345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长寿区政府介绍

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襟长江而临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1959年4月,由涪陵专区划归重庆市。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幅员面积1423.6平方公里,人口90.4万,辖6个街道(新设立八颗街道和新市街道)、12个镇。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比2013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9%。 长寿作为规划中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大城市。长寿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坚持打造“三地一中心”(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战略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街镇工业走廊和长寿湖、菩提山综合开发等为重点,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长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客商纷纷来长合资合作,投资兴业。英国BP、德国巴斯夫和赢创、法国达尔凯以及云天化、国际复合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到“十二五”末,长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开发区工业产能达到3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总体建成“三地一中心”,朝着建成宜业宜居宜寿的百万人口大城市、5000亿级重化工特色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共富发展模范区“三大愿景”阔步迈进!开放的长寿,活力四射;发展的长寿,魅力彰显。热情好客的90万长寿人民真诚欢迎四方宾客来长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晨曦中的长寿元前十一世纪),“巴人”在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湖北西部等地建立巴国,定都今重庆渝中。长寿时称巴国枳邑。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巴,建巴都郡(今重庆),在枳地(今涪陵城东枳里乡)置枳县,今长寿地属枳县。蜀汉(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县,先帝刘备在今长寿城附近设常安县(属枳县)。北周武民三年(561)废枳县,其地并巴县。唐武德初年(614年),县西置温山县,隶属于南潾州。武德二年(615年),置乐温县,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隶属于南潾州,又在县西南置永安县,隶属涪州。武德九年(622年),乐温县改属涪州。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永安县被撤销,并入乐安县。宋熙宁三年(1070年),温山县被撤销,改为温山镇,并入了乐温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乐温县并入涪州。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明玉珍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长寿县由涪州划属重庆府辖,治所未变。清嘉庆年间,省下设道,长寿县属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年),县署由河街迁至今城内新署街(今凤岭社区)。民国三年(1914年),改川东道为东川道,长寿县属东川道。民国七年(1918年)后,全省军阀割据,长寿县先后划属刘湘、杨森防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省辖县,知事公署名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长寿县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大竹县城。1949年12月2日,长寿县解放。12月18日长寿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23日,川东行政公署通令,长寿县由大竹专区划属涪陵专区。1952年11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通知,将长寿县划属重庆市辖。1953年1月1日,长寿县复划属涪陵专区。1959年4月17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将长寿县复划属重庆市辖。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行政区划编辑截止2015年6月15日,长寿区辖6个街道、12个镇: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新市街道、八颗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洪湖镇、万顺镇。共有28个社区、223个行政村,312个居民小组、1881个村民小组。 区政府驻凤城街道。

长寿区行政区划图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长寿区位于东经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间。辖区南北长56.5公里,东西距57.5公里,总面积1423.62平方公里。地处重庆市中部,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邻水县相接。东部黄草山称东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称西山,境长约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区最高峰白云山1034.2米。铜锣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与涪陵、巴南区交织,长江、龙溪河、大洪河、御临河分别流经区境。

气候

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副热带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阴雨、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全年气压、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特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性天气多有伏旱、寒潮、冰雹、暴雨袭击等自然灾害。

资源编辑矿产

长寿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20多种,其中天然气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是全国已探明的大天然气田之一,天然气净化输出量占全国的42%。煤炭4598万吨,优质白云岩10亿吨,特优级石灰石20亿吨,厚层岩盐数十亿吨,沙金、硫铁矿、黄铁矿、铝土矿、钾矿、石膏等储量颇丰。

水资源

长寿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一江、二湖、三河、十三溪,107座水库。江河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95%;建有水电站30座,年发电量10亿度。地下水出露泉眼117处,储水量1.2亿立方米,其中石堰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日流量达150立方米。

动植物

区域内植物、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为主,1000余种植物中有水杉、银杏、月桂等珍贵树种。森林覆盖率21.73%。全区有栽培植物38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还沙田柚、夏橙、枇杷、葡萄、茶叶、蚕桑、榨菜等名优经济作物,有“沙田柚之乡”“夏橙之乡”的称号。动物218种,包括一类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二类豹,三类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

交通编辑综述

长寿位于重庆腹心地带,交通四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是重庆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是重庆通往上海、成都和福州的交通枢纽。

公路

渝(重庆)宜(宜昌)、渝(重庆)涪(涪陵)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在境内设有晏家、桃花

长寿桃花立交、但渡、合兴、云台、古佛六座互通式立交桥。境内有通车公路干线6条,支线40条,总长572公里。国道319、318线横贯长寿区内。长寿区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319线、长寿长江公路大桥为主干骨架,覆盖到村的公路交通网。

航空

长寿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50公里。

铁路

渝(重庆)怀(湖南怀化)铁路(国铁I级双线)穿境而过,在晏家街办境内设有客、货及编组站(长寿火车站、长寿火车南站);渝利(湖北利川)铁路(国铁I级双线),于2013年底通车;与渝利铁路并线的渝万(万州)城际铁路(国铁客运专线双线)已经开工,在境内设长寿北站(渡舟街道)、长寿湖站两站,将于2017年内完工。

水运

长江黄金水道长寿段长20.9公里。建设中的长寿港有5个港区公用码头,主港面有18个3000吨级的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1000万吨。3000吨船舶可直达长寿。

人口编辑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069人,死亡人口78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5万人,城镇化率达59.9%。

经济编辑长寿抓住撤县设区、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建设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比2012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65.6亿元,增长13.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亿元,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8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20元,同口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2元,同口径增长13%。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比2013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亿元,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亿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3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8元,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1.86%;人口自然增长率3.63‰。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详见附表),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超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全市1个百分点,在全市区县排名提升11位;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增幅居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居城市发展新区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一;辖区税收突破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十件急事”卓有成效推进:历时近四年建设的mdi一体化项目实现机械竣工,规模空前、各方关注的经开区生态屏障建设项目达到了验收条件,连续奋战13个月打造的菩提山文化旅游区国庆盛装迎客,桃花河污染整治攻坚实现了“一年初步改观”,重钢3号高炉顺利复产,通过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和推进“煤制气”双管齐下应对天然气价格上涨,在宏观经济下行中实现了财税持续增收,在发展与控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小微企业发展全市领先,在钢铁、化工主导产业“三连困”中实现了“三连进”。

农业

长寿史称“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榨菜、茶叶、柑橘、蚕桑、生猪、鲜鱼等,是全国的产粮大区、产肉大区、优质水果基地、农村综合能源试点基地,是重庆市最大的禽蛋基地、西瓜基地和重要的蔬菜基地。长寿农业生产条件优异,农田水利设施完善,1980年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连年增产,农牧渔商品量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全区人民生活,并为国家提供了较多的粮食和农产品,先后被国家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试点区、长江上游优质商品水果生产基地区城、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区、商品鱼生产基地区。2013年,长寿区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1+5+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9.3亿元,增长8.9%。全区渔业和禽蛋产量居全市第一。颁证认定家庭农场105家,新发展各类合作社39家,90家农民合作社与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范家桥水库工程竣工。完成整村脱贫计划任务。实施三峡后续一期建设项目14个,落实广西对口支援资金630万元。 长寿以柑橘、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长寿农业,正全力打造重庆都市城郊型农业基地。以凤城、桃花、渡舟、晏家、江南为核心的五大城市组团,将把长寿城建设成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拥有65平方公里水域、200多个岛屿,鱼鲜果美的长寿湖,正成为重庆市民的中心花园,未来将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节点。

工业

长寿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天然气化学工业在西部乃中国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天然气化工产品总量居中国国内市场第一位。2004年,进入重庆工业十强区县。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9亿元,同比增长29.9%,工业利税18.5亿元,同比增长41.1%。工业经济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73.5%。工业增速居重庆市第一位。早在战国时期,长寿已有采矿炼丹业。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龙溪河梯级发电站被列为中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至1959年5月,相继建成狮子滩、回龙寨、下洞电站。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发展工业奠定了基础。"大三线"建设时期,相继有四川维尼纶厂、四川染料厂、长风化工厂、川东脱硫总厂、川江船厂等大中型企业在长寿兴建,并带动地区工业的发展,使长寿成为重庆市化学、轻纺工业基地。2006年长寿区有工业企业731家,基本形成化学工业、机械制造、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产业,其中化学工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四川维尼纶厂、扬子江乙酰公司、长寿化工公司、长风化工厂、重庆天然气净化厂等大中型企业集中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装置,可生产26个系列、数百种产品。借助重庆市实施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战略的机遇,长寿启动建设了重庆(长寿)化学工业园区和重庆晏家特色工业园区。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石油裂解三大产业,甲醇系列、乙炔系列、丙烯乙列、氯碱系列、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六大产品链,吸引了日本三菱瓦斯、香港建滔化工等一批跨国企业相继落户,成为重庆市的第二大产业园区。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以国际复合材料、重庆钢铁集团、淅江环松集团为龙头的金属冶炼、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电子电器四大产业集群。2006年,两大工业园区引进企业92家,协议引资35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跨国企业17家,重庆50强企业4家。 2012年末,长寿区拥有工业企业1032家,其中规上企业131家,年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为6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50.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6.5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4%。 2013年,以长寿经开区为龙头,以街镇工业走廊为配套,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4.4亿元,增长5.3%;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2.8亿元,增长13.6%。长寿经开区五大主导产业被列入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培育的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完成各类投资18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0.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7%;全年新签约项目21个,利用外资额连续四年列全市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街镇工业走廊完成投资13.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亿元,成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11.9%;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01亿元,增长10.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增长11.2%。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重庆晏家工业园区整合而成,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化工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4月11日正式挂牌,与“重庆重化工园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经开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重庆市重化工产业基地。长寿经开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冶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集群。经开区启动建设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秉承产业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安全生态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公辅设施配套、产业链搭建和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累计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累计入驻企业236户,其中世界500强18户、跨国公司28户、上市公司38户、高新技术企业12户,合同引资2350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园区”、“中国钢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产业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示范基地”、“重庆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重庆市民营经济示范园区”等80余项荣誉称号。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50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实现合同引资352亿元;利用内资10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继续领跑重庆市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到2016年,经开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工业产值2000亿元,产能达3000亿元,新增协议引资1500亿元,实现税收1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5000亿元,建成五千亿级国际知名重化工园区、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新型工业高地建设逆势而进。完成工业投资190.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01亿元,增长10.9%。长寿经开区、街镇工业走廊规上企业达到130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总数的83.9%。依托长寿经开区工业支撑平台,坚持存量为主稳增长,高频度、大力度、多层面协调保障要素资源,支持重钢降本增效、减亏脱困和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天然气价格上涨对化工等行业的冲击;mdi一体化项目全面进入调试阶段、即将点火试车,亚太纸业项目启动平场,完成了川维bdo醋酸一体化项目用地征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工业产值分别增长了23%、30%和28%。坚持增量为主调结构,调整优化了经开区总规、控规和产业规划,加快一般工业区、八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冷轧镀锌板、钢缆钢绳、汽车车身总成、草甘膦、hdi/ipdi1、液晶面板减薄等项目,促进钢铁、化工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推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长寿经开区荣膺2014年“中国开发区”最具投资价值奖和最具发展潜力奖两项殊荣。街镇工业走廊家居、健康产业渐成规模,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功能配套促进园区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教育卫生编辑2006年,长寿区“普九”人口覆盖数达到88万,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6%,脱盲人员巩固率为99.5%,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9 %,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 信息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实施“校校通”工程,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长寿区城域网建设顺利完成;远程教育资源受益学生9.9万人,学生受益面达76%。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面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由“人的管理”到“岗位的管理”的转变,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逐步形成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办学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做好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安排实验中学、实验三小、凤城二小、凤城三小解决进城民工子女入学问题。2006年,加大投入,平稳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春期起,中央和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补贴1000万元,扎实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长寿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十五期间,长寿区筹措资金1.1亿元,改造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新建教学用房23.8万平方米。2006年总计改造D级危房1.5万平方米,建设新校舍1.9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已经全部消除中小学危房。2006年,全部还清“普九”欠债。2006年,多方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成寄宿制中小学校31个;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和维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完成26所学校的改水改厕工作。2012年末,长寿区共有幼儿园88个,在园儿童数达18246人;小学35所,在校学生42330人。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3997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420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超过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3年,长寿坚持科教兴区,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筹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大力引进专业研发机构。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重庆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快北城中学建设,建成黄桷湾小学,完成渡舟中心校改扩建,新建阳鹤山片区中小学,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2014年加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科教兴区,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筹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大力引进专业研发机构。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重庆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快北城中学建设,,建成黄桷湾小学,完成渡舟中心校改扩建,新建阳鹤山片区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