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重庆政府网 > 渝中政府网
中文名:

渝中区政府网

官网:
www.cqyz.gov.cn
地址:
上清寺街道和平路管家巷9号
车牌:
渝A-C、F、G、H
区号
023-63814444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渝中区政府介绍

    渝中区 编辑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渝中区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为重庆市经济、文化及商贸流通中心,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也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 至2013年底,渝中区常住人口65.0万人。至2015年1月8日,渝中区水陆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居委会。 渝中区为全国文明城区,获得过“中国爱心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渝中区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处)周朝,属巴国江州地域,为巴国国都所在地。秦朝,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区境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中华民国时期,1929年正式设重庆市,渝中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渝中区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地理环境编辑地理位置

重庆市渝中区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处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之间,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

地质构造

渝中区在重庆市主城区的位置渝中区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区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过度带的重庆复向斜部位,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东向西依次为:东西两侧分别为南温泉和观音峡紧密背斜,中部为重庆复向斜。重庆复向斜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北东向的平缓褶皱组成,由西向东有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没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6°。

地形地貌

渝中区属川东平行岭谷区,以剥蚀构造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经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在长江、嘉陵江长期流经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平缓开阔褶皱地区,不断冲刷、侵蚀河床,在地壳相对上升期,河水下切,岸坡升高。在地壳相对稳定期,河水迂回侧蚀,使冲刷(侵蚀)岸岸坡变陡,常在冲刷岸形成高陡岸坡,在堆积岸堆积大量冲积物质。同时,在风化作用和重力地质作用下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发展,使产状平缓、有厚大砂岩盖层的软质泥岩斜坡出现高陡软基岸坡,如此交替进行,不断改变河谷形态,岸坡变高变陡形成了渝中特有的谷间剥蚀台地斜坡地貌。区内地形最高点浮图关电视塔处,高程为389.1m,最低点为长江出境处的朝天门码头,高程约为167.2m。

气象水文

渝中半岛渝中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据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6°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1.8°C;年无霜期341.9天,雾日平均30~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8mm,最大1518.7 mm(1916年),最小644.3 mm(1939年),主要集中在4~10月,且多呈大雨或暴雨,占年总降雨的85%左右,由于降雨集中,常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渝中区河流属嘉陵江、长江水系,长江由南而流经测区,嘉陵江由西而东入境并在朝天门与长江汇合。长江在黄沙溪入境,往北流经菜园坝、朝天门出境。嘉陵江在化龙桥滴水岩入境,往东经李子坝、牛角沱至朝天门汇入长江。

自然资源编辑渝中区位于重庆西南部,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铁矿、煤矿、粘土矿、石英砂岩等;植物资源以人工种植为主;动物资源以家畜为主。

行政区划编辑

渝中区远眺至2015年1月,渝中区共划分为朝天门、解放碑、上清寺、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石油路、大坪、化龙桥11个街道。区政府在各街道设立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辖区事务。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

渝中区位置图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渝中区常住人口为63.9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2.18%。男性为31.24万人,占总人口的49.58%;女性为31.7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33。0-14岁的人口为5.84万人,占总人口的9.27%;15-64岁的人口为50.98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9万人,占总人口的9.82%。

民族

至2009年,渝中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6.04万人,占总人口的99.28%;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蒙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为0.48万人,占0.72%。

经济编辑综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渝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是一个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基本没有农业和工业。2013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0%。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5亿元、773.7亿元,分别下降8.8%和增长12.9%。二、三产业比例为3.8:96.2,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03.0%。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7.5亿元和23.0亿元,分别增长7.5%和下降13.6%。

房地产业

2013年,渝中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同比下降0.2%。商品房施工面积72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76.3万平方米、办公楼135.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196.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1.0万平方米、办公楼9.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4.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3.0亿元,其中住宅52.9亿元。按建筑面积计算,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平均单价分别为10365元/平方米、12796元/平方米、31542元/平方米。

金融业

金融业作为渝中区第一支柱产业,2013年实现增加值253.5亿元,增长12.8%。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815.9亿元,增长14.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21.7亿元,增长15.2%;银行贷款余额为3673.0亿元,增长16.2%。股票成交额、基金成交额、期货成交额、要素市场成交额分别为2065.6亿元、16.6亿元、31221.0亿元、183.6亿元。市级以上金融机构新增12家。

商贸业

重庆长江大桥2013年,渝中区商贸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5.4%。商品销售总额2205.1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9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784.4亿元,增长8.1%。

旅游业

2013年,渝中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82.1亿元,增长8.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1.5亿元,增长8.5%,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增长8.4%。接待旅游者人数3280万人次,增长7.0%,其中国内旅游者3183万人次,增长7.0%,海外旅游者97万人次,增长8.0%。旅行社158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2家;4A、3A、2A景区分别为7个、1个、2个,游船1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