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崇左政府网 > 龙州政府网
中文名:

龙州县政府网

官网:
www.longzhou.gov.cn
地址:
龙州镇康平街28号
车牌:
桂F
区号
0771-8812386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龙州县政府介绍

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县之一,位于广西西南部,距南宁市200公里,东邻崇左市江州区,南接宁明县、凭祥市,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2个乡镇,123个村(居)委会,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龙州是一座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镇"、"小香港"之称。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邓小平同志曾领导龙州起义,并建立了中国红军第八军的军部。

汉初,属南越(粤)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壅鸡县地,属郁林郡。三国孙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属交州郁林郡。晋朝,属广州晋兴郡。南朝,属南定州晋兴郡。隋朝,属扬州郁林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州署在今逐卜乡谷阳村旧州屯),属广州郁林郡辖地。州名相传系以上龙乡水陇屯后山脚有泉名“龙泉”而命名,是为县得名之始。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在今金龙乡置有羁縻金龙州,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五代十国(公元907~959年)龙州先属楚,后属南汉宜州治地,州治移至今龙州镇的北门附近。宋初,复置羁縻龙州,州治移至今龙州城北门外,另于今县地下冻、布局一带置羁縻冻州,均隶广南西路(后改广西路)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隶属无考。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朝廷对龙州实行土官治理,是为龙州土司世袭之始,仍属左江道。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府治移至今龙州城内,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峒、下峒两土州,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合称上下冻州,归龙州万户府承审,仍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龙州万户府,复称龙州,上下冻州因旧,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九年(公元1376年)迁龙寨改名金龙峒,隶太平府安平土州。清初因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分龙州为上龙、下龙两个土巡检司,隶太平府。五年(公元1727年),下龙司改土归流,废世袭制,移太平府通判驻龙州城接管。上龙司因原制,仍隶太平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隶太平府,上龙司归龙州承审。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改龙州为龙州厅,仍属太平府。金龙峒于嘉庆末年为越南侵并,归越下琅州。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广西行省太平归顺道移治龙州。同年,金龙峒复归中国,仍隶太平府安平州。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世袭制,属龙州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归龙州厅管辖。1912年1月,依照广西军政府厘定的《广西地方官暂行章程》规定,龙州厅升为龙州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1913年6月,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仍辖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隶镇南监督区。凭祥厅归原治。1927年,改土归流,上下冻土州并入龙州县。1928年上龙土司、金龙峒并置上金县,隶镇南督察区(区治设于龙州)。1930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龙州起义,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到3月20日红八军撤离龙州前,属左江革命委员会管辖。是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在龙州设置第九民团区,龙州、上金两县隶第九民团区。1932年4月属民团龙州区。民国23年属龙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6年4月,龙州县易名为龙津县。龙津县、上金县隶第十二行政监督区,后改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解放初期,龙津、上金两县县名不变,属广西省人民政府龙州专员公署管辖。1951年5月5日,两县合并为龙津、上金联合县,县治设于龙州城,1952年8月,改县名为丽江县,属崇左专区管辖。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丽江县名因县名与云南省丽江县同名,复称龙津县,属广西省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邕宁专区。1953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州,1958年1月,属广西壮族(原僮族改为壮族)自治区南宁专署。同年12月,龙津、宁明、凭祥三县(市)合并成立睦南县,治凭祥市,1959年1月改名龙州县。5月,裁撤并县建置,原龙津县各机关迁回龙州,仍称龙津县,属南宁专署。1961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龙津县更名为龙州县,1961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为龙州县至今,仍属南宁地区。 2002年12月28日,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崇左市,龙州县划归崇左市至今。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03年龙州县辖 (5个镇、7个乡):龙州镇辖:康平、北门、新华、龙江、高祥、城东、利民7个社区;贯明、百农、岭南、板门、镇秀、新民、河屯、自清、塘巧、东合10个行政村。下冻镇辖:下冻居委会;布局、两庄、那花、春秀、洞埠、扶伦、峡岗、驮江、下冻9个行政村。水口镇辖:水口居委会;合平、洞桂、共和、埂宜、沿山、罗回、北胜、康宁、思奇、独山10个行政村。金龙镇辖:金龙、双蒙、武联、高山、贵平、立丑、光满、横罗、板梯、新兴、民建、侵笔、花都、三圣、敢赛15个行政村。响水镇辖:新华居委会;响水、平南、龙江、图强、红阳、棉江、高峰、四清、鸣凤9个行政村。八角乡辖:陇均、龙边、箕斗、菊埂、四平、屏案、八角7个行政村。上降乡辖:上降、永恒、纯仁、梓丛、江村、里城、鸭水、呼咬8个行政村。彬桥乡辖:红岭、清明、岜苗、念读、彬桥、垌旦、彬迎、青山、俸村、绕秀、安镇、安民12个行政村。上龙乡辖:新联、武权、民权、上龙、民强、弄平、板汪、岜那8个行政村。武德乡辖:三联、精威、保卫、农干、科甲、群合、近梅、武德8个行政村。逐卜乡辖:牌宗、三叉、广合、崇德、锦阁、逐卜、板要、卫国、峪阳、立信、弄岗11个行政村。上金乡辖:联甲、新旺、勤江、联江、上金、进明、云江、中山、两岸、卷逢10个行政村。现龙州县共辖5镇7乡,11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社区)。

龙州县位于中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隅左江上游,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6°33`11``至107°12`43``,北纬22°8`54``至22°44`42``。东邻崇左县,东南接宁明县,南靠凭祥市,西及西北与越南国相邻,东北连大新县。县城龙州镇在东经108°51`,北纬22°20`,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39公里(公路里程)。

气候

龙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总的是冬春微寒,夏炎多雨,秋季温凉,干湿季分明,湿热、干冷同季;年无霜期为350天,有霜期13天。县内因地形环境影响,降雨亦有显著的特点:山地雨量多于丘陵河谷地区;雨量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与我国热带、亚热带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相反;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一半以上,易于发生冬干、春旱,雨季从4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多变,农民把这种气候形容为“孩儿面,一天三变”。由于小气候环境的影响,龙州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阴雨、寒露风、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等。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龙州县土地总面积3476728亩,平均每人14.34亩。土地总面积中,耕地397257亩(人均1.63亩),占总面积11.43%(其中水田194010亩,旱地203247亩>,园地面积28021亩,占总面积0.81%(其中果园14437亩,茶园13584亩),林业用地1152000亩,占土地总面积33.13%(其中有林地543000亩,疏林地48000亩,灌木林地219000亩,未成林造林地15000亩,宜林荒地327000宙),森林覆盖率15.8%,牧地50441亩,占总面积1.45%,宜农荒地69349亩,占总面积2%,宜牧荒地198892亩,占总面积5.72%;城乡居民占用地72300亩,占总面积2.07%(其中城镇11300亩,村庄61000亩),工矿用地3200亩,占总面积0.09%,交通用地11600亩,占总面积0.33%(其中公路3500亩,农村道路8200亩),水域占地56902亩,占总面积1.64%(其中河流35800亩,水库8100亩,山塘3100亩,沟渠600亩,池塘7900亩,其它1402亩),特殊用地595169亩,占总面积17.12%(其中国防用地27000亩,名胜古迹15000亩,自然保护区553169亩),难于利用土地603064亩,占总面积17.35%,其它238533亩,占总面积6.86%。

动物资源

龙州县石灰岩山地占多,山峰林立,常绿阔叶林分布及植被覆盖面较广,为动物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县内有兽类7目20科30种,禽类11目25科71种,鱼类175种,节肢、两栖、爬行类动物11目12科39种,昆虫14目101科707种,其中林木害虫天敌43种,农作物害虫天敌86种,主要药用昆虫29种。县内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头叶猴、华南虎、黑叶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角雉、林麝、穿山甲、冠斑犀鸟,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猫头鹰、灰鹊、红腹锦鸡、狲猴、蟒(南蛇)、白鹇、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等。

植物资源

龙州县地处北热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北热带岩溶峰丛洼地季雨林区域,加之地形复杂,各类植物生长繁茂。据调查,县内有用材植物500多种,药用植物690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5%,纤维植物138种,占广西野生纤维植物总数35%,淀粉植物33种,约占广西野生淀粉植物种数的30%;油脂、蜡类植物58种,占广西同类植物21%;橡胶植物5种,占广西同类植物31%,饲料植物82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8%,野果植物48种,占广西野果植物总数的23%;饮料植物21种,占广西同类植物37%;鞣料植物32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3%,紫胶虫寄主植物16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64%,芳香植物48种,占广西芳香植物总数22%,观赏植物105种,栲胶植物31种,占广西此类植物21%。另外,还有蜜源植物21种、蔬菜类植物26种、农药植物35种、绿肥植物33种、染料植物22种、树脂糊料植物1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凹脉金花茶、擎天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蚬木([木宪]木)、金丝李、叉叶苏铁、格木、紫荆木等21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香梓楠、云南苏铁、见血封喉、肥牛树等。列为珍稀频危保护植物51种。

矿产资源

解放后,经初步勘查,县内金属矿有:铜、铁、锰、铅、锌、钛、和含有钇、钆、钕、镧等稀有矿物。非金属矿物有辉目、煤、硫磺、大理石、辰砂、石膏、水晶、磷矿、石灰石和陶土等。

人口民族编辑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有41136户232764人,其中男性116575人,女性116189人,总人口比第二次人口时增加63307人,增长37.36%,平均年增长2.08%。截至1985年末统计全县有44783户,24390人,其中男性121029人,女性121361人。

经济概况编辑农业

农业是龙州县国民经济的基础。1949年农业人口97740人,占总人口76.66%,1978年200343人,占总人口90.25%;1985年213482人,占总人口88.07%。据县统计局统计,1978年龙州县社会总产值(1978年前没有统计)801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农业总产值4823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60.21%;1980年社会总产值7133万元,农业总产值3954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55.23%;1983年社会总产值9459万元,农业总产值4931万元,占社会总产值51.93%,1985年社会总产值13187万元,农业总产值6048.8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5.87%。龙州县工农业总产值,1949年1600万元,其中农业1559万元,占97.43%,1978年6526.39万元,其中农业4823.39万元,占73.9%;1985年9761.86万元,其中农业6049万元,占61.96%。农业中种植业占很大比重,主要是粮食作物,其次是经济作物。1949年,粮食播种总面积(含复种,下同)35.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4万亩,当年种植业总产值879.54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占75.2%,经济作物占16.9%,其他占7.9%。1978年粮食播种面积63.78万亩,经济作物9.05万亩,当年种植业总产值3088.66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占74%,经济作物占19.6%,其他作物占3.8%,茶叶占1.9%,水果占0.7%。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48.61万亩,经济作物13.84万亩,当年种植业总产值4055.26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占47.7%,经济作物占32.9%,茶叶占10.4%,水果占4.4%,其他作物占4.6%。龙州县粮食生产发展起伏不定,增长速度也较缓慢。1949年,粮食总产量2103.5万公斤,人均产粮164.95公斤。解放后,1950年到1956年,连年都有所增长,1956年粮食总产量4869.9万公斤,人均产粮335.9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加131.51%和59.72%。1957年到1969年,连续13年,粮食产量都少于1956年。1963年粮食总产仅2306.92万公斤,人均产粮138.4公斤。1970年粮食总产量5030.28万公斤,人均产粮258公斤。1971年1972年,又连续两年下降,接近1956年产量水平。1973年以后,每年保持在6000万公斤左右。1976年,粮食总产量8169万公斤,人均产粮379.5公斤,是解放后粮食产量最高年份。1983年以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蔗糖生产,1985年粮食总产量5861.35万公斤,人均产粮241.8公斤。龙州县粮食生产不能自给。据县粮食局提供的资料,从1953年到1985年33年中,粮食销多于购的有23年。从1959年(1958年前无资料)到1985年,全县调出县外的粮食(多属交换性)共5215.5万公斤,从县外调进的粮食15011.2万公斤,调进比调出多9295.7万公斤,平均每年调进362.8万公斤,才可解决县内粮食供求。

工业

据民国时期《龙州县志》记载:清代,太平府在今上龙乡的芭汤、水陇两地开发硝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转由龙州厅经办,当时年产土硝二、三十吨,为龙州县最早官办的化工工业。清光绪初年,李炳枢在响水圩附近开办炼铁厂,雇用100多工人,是龙州最早的冶炼工业,后因中法战争爆发而停产。清光绪二十五年,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在龙州县城西门外双凤山下(又名公母山)创办龙州制造局(兵工厂),购进德国克鲁伯工厂生产的机械设备,生产子弹及修理枪炮。这也是龙州用机械生产最早的工业企业和兵工厂。民国3年(1914年),广西督军陆荣廷将该局机械设备搬往南宁,遂停办。民国期间,近代工业有电力厂、印刷厂、制糖厂、碾米厂;手工业有打铁、打首饰、铸犁咀、制革、制鞋、制酱、榨糖、榨油、酿酒、纺织、缝纫、制糕饼、南粉、干米粉、木制农具家具、编织竹器、藤器、草绳、烧砖瓦、烧石灰、烧陶器、印染、刻字、镜画、修钟表、五金修理、打星铁桶、炮竹、制黑色火药、土香、纸扇、造船、制酒饼等202个行业,共1000多户,从业人员1700多人,均为个体手工业。据不完全统计,民国3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1.2万元(1957年不变价),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2.5%。龙州解放后(1949年12月),继续开业的有制鞋、制酱、印刷、碾米厂等4家和各行业的个体手工业。1950年何柏年等3人又合资新办一家碾米厂,一家印刷厂。同年,县人民政府创办电力厂、食油加工厂等。1952年,全县有国营工业3家,私营工业7家,职工共90余人,全县工业总产值68.6万元。1954年以后,上述这些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年底,已组织起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4个,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28个,参加人员624人。1956年全县共组织手工业合作社18个,手工业合作小组8个,参加人数1159人。手工业合作社、合作小组隶属于县手工业管理科(后改为局)领导。私营碾米厂、印刷厂、酱料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32个(国营9个,公私合营3个,合作社20个),工业总产值223.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9.8%。大跃进期间(1958~1960)缺乏科学技术,工业盲目上马。1958年“大跃进”,公私合营工厂和一批手工业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是年9月,从各公社抽调1万多农民组成“钢铁大军”,以今上降乡那盆一带为主要“战场”,土法上马,大办钢铁,办厂办矿。农村公社也兴建了一批农具厂、颗粒肥料广、造纸厂等。是年,全县工业企业猛增至57个(国营28个,集体29个),工业总产值377.4万元,比1957年增长69%。但是,产品质量低劣。如那盆土高炉群炼出的只是烧结铁,各公社农具厂产的木制插秧机等农具也不实用。仅几个月时间,土法炼铁、木制插秧机等即被迫先后下马停产。1961年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由手工业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的,全部恢复为集体企业;土法上马,条件不备的国营、集体企业下马停办。至1962年,国营企业从1958年的28个减少至10个(其中国营农场办企业从5个降至3个,县办企业从23个降至7个),职工人数从1960年的1121人(当时职工人数最多年份)减少至340人,全县工业总产值285万元,比1958年下降24.4%,其中国营工业产值154万元,比1958年下降53.5%。三年调整及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3~1970),全县工业总产值逐步回升增长,主要是国营农场办的工业和县属手工业合作社有所发展。县办国营工业,1963~1968年仍处于下降状态。年产值徘徊在49~77万元之间,均低于1962年水平(87万元)。1969~1979年,县第一糖厂、八四厂、民矿站相继建成投产,县办国营工业产值才有所回升。197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44个(国营13个,集体31个),工业总产值57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4.47%,比1962年增长1倍。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国营工业发展较快。先后建成投产的有县第二糖厂、制药厂、氮肥厂、磷肥厂、农药厂、水泥厂、鸭水滩水电厂、水电预制构件厂和龙北农场茶叶加工厂、北耀农场制胶厂、广西农垦龙州机械厂等。同时,县八四厂并入县磷肥厂。这期间,社办集体工业亦有所发展。197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2个(国营26个,集体36个),工业总产值1374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计),占工农业总产值23.24%,比1970年增长1.41倍。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县霞秀糖厂、造纸厂、汽车修配厂和北耀农场茶叶加工厂、先锋农场茶厂、橡胶研究所制胶厂等。新建投产的集体工业有县航运砖厂、龙州镇手表元件厂。同时,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停办了县第一糖厂、氮肥厂、磷肥厂、农药厂。经过整顿,198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82个(国营25个,集体57个),工业总产值173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0.48%,打下了龙州工业的基础。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国营工业健康发展,集体工业作了调整。这期间,停办了县造纸厂,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罐头食品厂、水口电站和龙北、先锋农场剑麻加工厂,橡胶研究所茶叶加工厂等。同时,扩建了县霞秀糖厂、第二糖厂,提高了生产能力。1985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85个,总产值3713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企业45个,列入县属有霞秀糖厂、第二糖厂、酒厂、印刷厂、制药厂、水泥厂、农机修造厂、汽车修配厂、罐头食品厂、矿山公司、鸭水滩电厂、水口电厂、保卫电站、小水电公司,预制构件厂、县粮油加工厂、直属库面条加工厂、县木材公司加工厂、县自来水厂、饲料加工厂、大米厂、糖业公司糕点厂、饮食服务公司糕点厂、霞秀、八角、彬桥、下冻、水口、金龙、逐卜、响水、上金粮所粮油加工车间等。上述国营工业企业,动力机械总能力18688千瓦,企业占地总面积515714平方米,建筑面积13527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建筑面积82089平方米,企业共有职工1904人(科技人员39人),产值2283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县工业总产值61.48%,占全民社会总产值14.76%,产品销售收入2271.4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67.2万元,所得税37.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667.8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374.5万元。全民企业外,全县有集体工业企业40个,其中县属15个,乡镇属25个。县属企业中,纺织缝纫工业7个,纸制品3个,刀具1个,木制品、麻制品各1个,制鞋1个,建材1个。当年工业产值38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0.39%,占全县社会产值2.49%,净产值90.3万元,占产值23.39%。1985年,全民所有制的自治区办工业、县办工业企业加集体工业企业,全县共85个企业,总产值3327万元,占当年社会总产值21.51%,净产值861万元,占总值25.87%,产品销售收入2513.4万元,占总产值75.54%,固定资产原值3592.9万元,净值3007.27万元。

交通运输编辑

清朝光绪至民国年间,龙州、上金二县的交通运输,陆路有:龙——南(龙州至镇南关)、龙——水(龙州至水口关)、邕——龙(今南宁至龙州)公路,县境路长63公里,县城利民街先后设有铁路局、公路局、汽车站和私营的德利、卯琼电(汽)车公司。水路有平而河、水口河、左江和明江,县境内航道177.9公里,城区先后设有利济局、电船公司和西南水上运输处。民国23年,设有西南航空公司(又称龙州航空公司)飞机场,航线有龙州——南宁——梧州——广州,龙州——河内2条,航程643公里。解放后,人民政府努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干线公路逐步扩展完善,地方公路从少到多,纵横交错,城乡沟通。至1988年,全县公路总长583.03公里,比解放前增加8倍,其中干线公路225.23公里,地方公路357.8公里。全县13个乡镇全部通汽车,520个村委会有492个通车,占94.4%。按人口平均每万人有20.5公里,按平均密度计每100平方公里有公路22公里。水路因拦江筑坝修建水利及水电工程,航道受阻,因此,水路只能搞短途运输。目前通航河道尚有6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