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西藏政府网 > 昌都政府网 > 江达政府网
中文名:

江达县政府网

官网:
www.xzjdx.gov.cn
地址:
江孜镇
车牌:
藏B
区号
0895-4821401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江达县政府介绍

江达县隶属于西藏省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昌都市西北部,东与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县隔江相望,北与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毗邻,南接贡觉县,西连昌都市卡若区,辖江达、岗托2个镇,邓柯、岩比、卡贡、生达、娘西、字呷、青泥洞、汪布顶、德登、同普、波罗等11个乡,共9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13164.09平方千米,共11883户,76026人(2010年)。江达因处觉普沟口而得名,属于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的结合部位,也是藏东的门户,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317国道经过这里 。2014年江达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5.68亿,全年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25元(其中现金收入4398元)。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05年9月,江达全县辖江达、岗托2个镇、邓柯、岩比、卡贡、生达、娘西、字呷、青泥洞、汪布顶、德登、同普、波罗11个乡,共9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江达镇。 江达县地处东经97°15′~98°53′,北纬31°~32°36′。县域东西最大距离28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27千米,总面积13164.09平方千米,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昌都市西北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距拉萨1170千米,距成都1070千米。

地形地貌

江达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倾斜,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5436米。平均海拔约3800米,高差有2636米。海拔较低的东南部农业区内,生长着大面积的森林,是农、林、牧多种经营的优势地带,在中国雪域高原的东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

气候

江达县年平均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5℃。年平均气温4.5℃。1月份平均气温约-5℃,7月份平均气温13.2℃。无霜期平均为60--80天,日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150--170天,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200--250天。平均年降水量549毫米。日照时间长,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干季雨季分明,雨热同季。

水文

江达县以金沙江流域为主,金沙江分布于江达县东北、东南部;字曲河和独曲河分别流入金沙江;

人口民族编辑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共11883户,总人口76026人,其中男39218人,女36808人。藏族占99%以上。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江达的矿产资源在全区占有很高的地位,截至2014年9月,江达县已探明的矿产有铜、盐、沙金、铅、铁、钨、硫等,其中玉龙铜矿系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大型矿,该铜矿的储量为1000万吨,钼的储量为150万吨,钨矿储量为5.98万吨,硫的储量为178万吨。该矿是多种有色金属伴生矿。另有沙金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几个乡。非金属矿产如大理石、盐等储量也较为丰富。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江达县现有家养动物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及牛、驴等6种。野生动物如野牛、盘羊、岩羊、黑秃鹤、胡秃鹫、马鹿、白唇鹿、猞猁、小灵猫、黑熊、棕熊、豹、水獭、石貂、金猫、猴子、藏狐、雪猪、雪鸡、野鸽、斑鸠、金雕、高山秃鹫等23种。另外还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鹅等珍禽。植物资源截至2014年植物品种达42科160种之多,其中草本120余种、木本30余种。野生植物品种更为繁多:江达县是昌都地区较大林区之一,主要林木有杉树、松树、柏树、桦树等;药用植物也有上百种,如虫草、贝母、黄莲、大黄、秦芄、雪莲、枸杞、七叶一支花、金银花等等。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 菌类资源在江达的几个乡镇还盛产松茸、猴头菌、獐子菌等名贵食用菌。

水资源

江达县河流分布广泛,基本上全县各自然村的村口都有河流分布,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47条,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河流116条,为江达县群众提供了人畜饮水及土地灌溉水源,也为发电动力等提供了资源。

经济概况编辑综述

2014年1—9月份,江达县全区生产总值达575.73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2%,增速较2013年9月提高0.6%,比全国高出4.3%;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均高于年度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25元,较2013年增长12.6%,较2013年同期提高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4亿元,较2013年增长32%;税收收入完成101.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1.6亿元,较2013年增长10.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7.9亿元,较2013年增长72.6%;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2%,较2013年同期提高16%。

第一产业

截至2014年,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1.15亩;有草场面积1641.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00万亩,森林面积123万亩。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244元,较2013年增长14.8%。

第二产业

江达县民族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波罗乡、岩比乡、岗托镇、汪布顶乡、邓柯乡等金沙江沿线乡镇。2007年销售民族手工业产品36余万件,销售额达4200万元,产值达到2178万元,比2006年增长8%。销售范围遍及全西藏和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有的由外地游客作为纪念品带往全国各地。

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江达县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较2012年增长31.9%,较2012年同期提高6.5%。落实国家投资35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2%。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7.9亿元,较2012年增长15.2%。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6.2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5.8%,一般贸易出口14.1亿美元。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

截至2010年底,江达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5所,教学点43个,小学在校生73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17%。2010—2011学年全县共有初中在校生3705人,初中入学率为91.03%。根据该县教育基本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县在校初中生将达到4000人,初中学率达到95%以上;小学生人数达8000人,入学率为98%以上,逐步规范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县小学现有建筑面积43137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71平方米。全县中学建筑面积共4145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12.67平方米。全县小学共有图书77737册,中学共有图书54000册。全县各级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率达到85%以上。根据自治区学校项目建设规划,到“十二五”末,江达县将完成县一中、二中附属设施建设,总投资达1000万元;同时将完成7所小学的改扩建,总投资达5615万元;还将完成县幼儿园及8个乡镇幼儿园建设,总投资达2988万元。

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江达县2015年度“凡和力扶”项目经层层审查筛选,涉及十三乡镇的19个村,项目涉及路桥建设、蔬菜种植、村级基础设施、安居工程47户分散户建设等方面,涉及资金达792.6万元。 通信基础截至2014年,江达县有邮政局1个,开办有电报、传真、汇兑、长途电话等业务。

医疗卫生

截至2014年,江达县建有县医院1座,卫生防疫站1个。岗托乡医院1座,该医院系意大利援助项目,医疗条件较好 。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乡卫生院开展免费义诊10余场次,发放医疗知识读本(藏文版)300余本,发放计生药品、用具价值1500元,做皮植避孕16例,开展甲肝、乙肝、麻疹疫苗注射80余例;各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捐款2000余元为特困群众购买藏药、西药;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讲卫生、注意防疫,不吃病畜、动物咬死牲畜肉,摒除吃腐肉、变质肉的恶习。

民生事业

2009年度全县262户1548名贫困群众的脱贫任务;完成了全县13个乡镇1794户9970人贫困群众的建档立卡年度更新工作;协助配合自治区海关、区党校、地区农牧局等8家定点扶贫单位落实定点扶贫资金42.41万元,帮助解决了177户1096名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移民搬迁2009年以来,江达县采取贫困户安居、分散搬迁、地方病搬迁等多种移民方式,对581户贫困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完成国家投资933.5万元,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科技扶贫2014年以来,江达县将“科技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牧适用科技培训,全年培训农牧民群众18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知识手册200余份。同时深入全县13个乡镇开展“农牧技术下基层”活动,帮助农牧民群众掌握农牧生产技术,切实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收。产业化扶贫2014年以来,以青泥洞乡牧民运输协会、波罗乡农牧民施工队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为主,组织农牧民群众参与各类工程建设,带动脱贫增收,全年组织劳务输出达1500余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90.3万元。项目建设2014年全年共计开(复)工新建、续建扶贫项目8个,顺利完成了岗托镇蔬菜基地、汪布顶乡整乡推进拉吾桐水渠等6个扶贫项目的建设工作,完成国家投资375万元;做好2010年扶贫项目申报工作,共计申报《娘西乡根托水渠》、《波罗乡农牧民砂石场》等2010年扶贫项目7个,申请国家投资达284万元;基本完成了全县扶贫开发项目“十二五”规划,共计规划各类扶贫开发项目196个,申请投资达12156.7万元。

交通编辑截至2014年,江达县境内有国道1条,182千米,联接着岗托、同普、江达、卡贡、青泥洞5个乡镇所在地;县道1条,14千米;乡道7条,共418千米 。2015年1至7月,江达县交通运输局新续建农村公路项目共17个(续建9个,新建8个)。其中,波罗乡修扎行政村俄培自然村公路工程、波罗乡古色村色炯寺桥梁工程、卡贡乡永热自然村公路工程、岩比乡华荣村华荣自然村公路工程、卡贡乡格亚村公路工程、字嘎乡上格色村桥梁工程等6个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692.75万元。

历史文化编辑山歌文化

山歌,藏语叫“乐”,是一种节奏自由,可即兴发挥的纯民歌形式。其分布范围极广,农牧区群众在放牧、骑马、行路时都喜唱山歌。江达山歌,从结构上看,是前后各段回答对应体,以三段最为常见。每段至少两句,多至数十句,而三、四、五句的比较流行。每首歌的段与段之间的句数一般是相等的,段与段之间相对应的句子、在立意用词、节奏停顿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关系。山歌的旋律为二至三乐句的分节歌形式,虽然旋律比较简单,但音域宽广。音程起伏大,唱法独特高亢。乐句中间音符密而多变,可随兴添加装饰音,在演唱技巧上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2003年西藏自治区民间歌手大奖赛上,江达县选派的桑丁卓玛荣获自治区优秀民间歌手称号,为江达县赢得了荣誉。

戏曲文化

戏曲(说唱、江达藏戏),江达藏戏,解放前江达县隶属于德格土司的管理范围,而德格土司家庙“更庆寺”中演藏戏的大多数人员是金沙江以西的江达县岗托人。因此,德格藏戏追溯其来源实际上是江达人在四川省德格更庆寺演的藏戏,江达藏戏是17世纪中叶由第七任德格土司向巴彭措利用更庆寺的佛事活动,组织其僧众排练演出后形成的。江达藏戏的唱腔较为独特,整个唱腔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唱腔中既有“多”调式,也有“拉”调式。如《诺桑王子》中诺桑王子的唱腔属于“多”调式,王后的唱腔属于“拉”调式,江达藏戏的乐器不限于一鼓一拨,还有唢呐、大号、小号和串铃等。藏戏中穿插的清兵舞狮子舞以及咒师的滑稽表演,是江达藏戏主要组成部分,江达藏戏的主要剧有《诺桑王子》和《狮子的故事》等。

酒歌文化

酒歌是人们饮酒、敬酒、即兴作乐时唱一种民歌。演唱酒歌时,手捧酒碗,脚下可伴以简单的弦子或踢踏舞步,情绪洒脱。次类民歌,从结构上看一般是四句,有六句、八句或更多的句子,但都是偶句。每句6个单节,分3顿,两个单节一顿,多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旅游资源编辑波罗吉荣大峡谷波罗吉荣大峡谷位于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离县城约25千米。多曲河东流入金沙江,沿江约5千米的峡谷两岸,雄峰夹峙,悬崖千丈,最宽处约100米,最窄处才2.30米。在峡谷的多曲河中间,有传说为格萨尔下棋用的四方形巨石骰子、珠牡的“天桥”、石刻佛像等景观。在峡谷半山腰处有一个一般很难攀上去的山洞,当地群众称此洞是格萨尔降妖之洞。果布白宗山江达县的果布白宗山传说曾为莲花大师修行过的神山。绕此山徒步转一圈约三小时左右,沿途有老虎洞、嘎钨洞、猿人厕所、右旋海螺、莲花生修行洞、护身佛龛等自然景观。白宗山风景秀丽,植被保存良好,东北面是茂密的森林和灌木丛林。山腰建有一座小庙,西南面则是悬崖峭壁,层叠的岩石犹如雕塑的经书,故称之为垒经岩。生钦朗扎神山康区25座神山之首——生钦朗扎山,康区佛教25座神山之一,位于江达县岗托乡境内,距县城约100千米,其中90里通汽车,该山的规模较大,骑马转一圈需一天的时间。约有景点数十处,其中教有特色的景点有:猴子摘帽、山顶结跏跌坐的佛像、莲花生大师石刻像、巨龙腾飞石以及莲花生降妖之洞、莲花生修行洞、葛玛巴修行洞、仁增水晶洞、生钦朗扎寺等。诸多修行洞中以莲花生修行洞最为著名。该洞很长,内有奇形怪状的石柱、石芽,似自然形成的佛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