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西藏政府网 > 昌都政府网 > 芒康政府网
中文名:

芒康县政府网

官网:
www.xzmk.gov.cn
地址:
嘎托镇
车牌:
藏B
区号
0895-4543757
百度分享
分享到:

芒康县政府介绍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位于东经98°00′-99°05′,北纬28°37′-30°20′之间。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接壤,北与贡觉、察雅县相接。 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2014年,芒康县总面积11431平方公里,辖2镇14乡(含一个民族乡)。芒康县总人口73155人(2000年),芒康县生产总值完成51154.45万元(2012年上半年)。 主要旅游景点有茶马古道、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4年,芒康县辖2个镇、1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嘎托镇、如美镇、曲孜卡乡、木许乡、纳西族乡、朱巴龙乡、曲登乡、徐中乡、帮达乡、戈波乡、洛尼乡、措瓦乡、昂多乡、宗西乡、莽岭乡、索多西乡。共有60个行政村,359个村民小组。芒康县人民政府驻嘎托镇。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00′-99°05′,北纬28°37′-30°20′。东与四川巴塘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相连,北与贡觉、察雅两县交界。总面积1143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芒康县平均海拔4317米,横断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宁静山脉是境内主要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达拉涅峰、达马压山、卡孜西卡冲山、达拉涅峰、旺秋占堆山等。

气候条件

芒康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0℃,年均降水量350~45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无霜期95天。自然灾害有洪水、干旱、霜冻、冻土、泥石流等。

水文

芒康县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澜沧江及两江支流70多条。金沙江和澜沧江境内总流长1661公里,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主要湖泊为莽错。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4年,芒康县境内矿产主要有金、银、铅、砂、锡、锌、煤、盐、石油、硫磺、石膏、石墨等。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4年,芒康县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雕、鹫、鹿、獐、鹞子、黄猴、野猪、狐狸、猞猁、狗熊、金钱豹、苏门羚、小熊猫、大青猴、滇金丝猴等。

植物资源

截止到2014年,药用植物主要有党参、秦艽、大黄、柴胡、麻黄、贯众、薄荷、木贼、灵芝、黄连、丹参、天南星、胡丹皮、千里光、报春花、大叶石带、洋金花、前胡等。

人口民族编辑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芒康县总人口7315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嘎托镇11310人,如美镇4985人,曲登乡2975人,徐中乡5158人,曲孜卡乡3045人,纳西民族乡4382人,朱巴龙乡4350人,戈波乡2788人,昂多乡1716人,洛尼乡3191人,措瓦乡7766人,宗西乡4499人,木许乡2173人,莽岭乡2961人,索多西乡5037人。芒康县居住的有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其中藏族占98%。

经济发展编辑2012年上半年,芒康县生产总值完成51154.45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071.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6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403万元,三产比为25.6:36.5:37.9。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067万元,同比增长30.6%;总税收完成1458万元,同比2011年同期增长67.2%;完成劳务输出191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29万元。

第一产业

芒康县属半农半牧县。2012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071.45万元。芒康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6875.8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86.37公顷);牲畜出栏数为82620头(只、匹),牛奶产量3326吨;1055户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1320万元(含群众投劳及自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93元(其中现金收入1490元),同比2011年同期增长13.8%

第二产业

2012年上半年,芒康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6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214.3万元(共有在建项目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8个、复工32个)。

第三产业

2012年上半年,芒康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40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200万元,同比2011年同期增长44.9%

交通概况编辑国道318线、214线在芒康县境内交汇,省道S501线贯穿南北,交通便利。芒康县距离昌都邦达机场300余公里。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

截至2014年,芒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0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乡完小24所、村完小2所、教学点52个;共有在校学生12670名,其中中学在校生3983名,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90.52%,小学在校生8566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4%。

文化

2014年,芒康县对境内所建的“村村通”站(台)进行了维护;进行电影“2131”工程,流动电影放映车送电影下乡80场(次),县民间艺术团送戏下乡50场(次);将曲孜卡三弦和盐井制盐技艺作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进行了申报;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组织县民间艺术团到拉萨和内地演出。

宗教

芒康县内群众多信仰藏传佛教,仅盐井一带信奉天主教,并建有天主教堂。盐井区传统节日有圣诞节、那帕当节。

医疗卫生

芒康县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截至2014年10月底,芒康县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共为农牧民合作医疗报销36585人(次),报销经费172万多元;芒康县卫生局医管办从大病统筹资金、家庭账户资金、医疗救助资金中合计报销94207人(次),报销总金额为752万余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14年9月底,芒康县共征缴养老保险59.5万元、失业保险22万元、医疗保险92万元。加强了劳动就业工作,开展了公益性岗位和服务行业培训,培训失业人员150人,实现就业85人,开发职业指导120人,开发职业介绍180人。劳动监察共处理劳动纠纷10起,成功解决9起,涉及金额近80万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文化习俗编辑特色节日

纳帕节“纳帕”是一种祭天仪式,传说在远古时候,天地结合处首先出现了纳西民族的祖先,所以,纳西族认为纳西民族是最早出现在世界上人类生活。“纳帕”也是一种东巴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是盐井的纳西民族特有的节日,也是盐井纳西村群众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纳西村群众按照传统的风俗,全村每户家庭轮流举行。“帕”在藏语里意为猪,每年的主办户要选一头纯黑色的公猪用来作为“纳帕节”的祭品供全村人过节。但是,其他成员户也有义务提供猪粮,以保障猪长得膘肥体壮,这已经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习俗。“纳帕节”在每年的藏历新年举行,这也是纳西村群众过年时的一种特色,就在“纳帕节”的头一天,傍晚举行“贝增”仪式,骑上马高寒着“窝增达”小跑在村子的大街小巷,完了所有成员户都要聚集在主办家中,准备“纳帕节”的各项仪式。晚上,人们首先给节日准备好的猪喂青稞酒、藏白酒起到麻醉作用;纳西老人开始要向祭祀品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人们就扛起猪往祭祀台敢去,首先屠夫将猪宰杀,等猪断气用火烤取毛,这样是为了方便去掉猪毛;其次“煨桑”,按照藏传佛教需要用柏树叶或松树叶点火,从猪内脏中取出一点肝、肺、猪血等放入火中祭天仪式开始,纳西老人口念东巴经文向天祷告,祈求保佑大地万物和谐、安康、幸福。然后按照传统,纳西老东巴就能从猪的脾脏、肩胛骨的形状和完好情况判断来年的灾难、收成、忌日等征兆。接下来,所有成员户多要聚集在主办户庆祝节日载歌载舞,这样的节日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天才算结束,到来年又要轮到另一户主办,就这样纳西村群众继续传承和发扬着民族文化的瑰宝。 婚姻节在纳西民族乡的加达村有一个奇特的节日,那就是为敬重和取悦山神、祈祷幸福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全村举行的假婚礼,俗称“婚姻节”。婚姻节期间,全村热闹非凡。第一天为筹备婚礼,由一位德高望重、口才横溢的婚礼主持人于上午召开全村年轻人会议,评选出当年最勤劳、最美丽的几对年轻人为这次假婚礼的新郎、新娘,并用抽签的办法确定出主办“婚礼”的家庭。下午,“新郎”、“新娘”进行洗礼,送发请柬;其他年轻人为“新郎”、“新娘”准备明天的“婚礼”。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携带结婚礼物,前往操办“婚礼”的家庭表示祝贺,并帮助操办“婚礼”。伴郎、伴娘也分别到“新郎”、“新娘”家表示祝贺,并帮助梳妆打扮。吃过中午饭,隆重的“婚礼”开始举行。首先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接着,伴郎、伴娘们簇拥着身穿华丽服装的“新郎”、“新娘”缓步走到画有“扎西达吉”符号(即万字符号:“刑”)的吉祥图案上,倾听主持人的“新婚祝词”,藏语称之为“当谢”。之后,男女双方代表为“新郎”、“新娘”致祝词。最后是男女双方进行精彩的自由答辩,使人们在阵阵欢笑之中结束“婚礼”庆典。吃过晚饭,全体村民在宽阔的坝子上围着篝火跳弦子舞。直到第三天,加达村婚姻节才落下帷幕。

歌舞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誉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民间舞蹈有“弦子”和“锅庄”。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团锦簇中的奇葩,古朴、典雅、飘洒、悠扬而欢快。芒康弦子舞是藏民族文化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芒康弦子舞弦子舞,藏语称之为“谐”,译为“圆圈舞”。芒康弦子是昌都地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其主要特点为:男性拉着牛角胡琴领舞,女性随着琴声的节奏挥动长袖,翩翩起舞。舞蹈的人围成一圈,足踏节拍,激情高歌,边唱边舞。先是轻歌曼舞,其后逐渐加快节奏,最后推向快节奏的高潮便结束一曲弦子。跳舞时个人可随时进入或退出舞圈。 芒康弦子曲调短小精悍、柔和平稳、旋律优美,可用一种曲谱演唱多种不同题材的歌词。其胡琴定音为五度弦,音域为8度,拉琴跳舞时不换把,对超域音取其“老配少”、“少配老”的办法处理。芒康弦子是昌都地区集诗、琴、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歌词大多为歌唱家乡、歌颂雪域风光、反映民族风情或借喻抒发人生哲理、倾诉男女爱情、表达欢乐吉祥的内容;寓意深刻,华丽含蓄,感情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芒康弦子一般在劳动之余、节假日、婚嫁集会、夏收和秋收前打平伙、耍坝子等时候跳得最多。在家里、在野外,每每围着篝火跳通宵,甚至跳上两天兰夜也毫无倦意。在芒康,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只要听到胡琴声,就会忘情地跑去结队跳起欢乐的弦子舞。芒康弦子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舞三弦舞所处地域为“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古朴、典雅的三弦舞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名珠,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来往旅客对三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三弦舞成为藏东南地区和藏、川、滇交界处非常著名的舞蹈。三弦舞起源于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境内,据考证距今己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至今除该乡境内广为流传外,在周边地区也较为知名。三弦舞是以三弦琴为伴奏乐器,传说琴头是龙的头,琴身是龙的脊梁,琴弦是龙的筋;而现今的三弦琴是以纯木制成。三弦舞的表演是以男女聚集翩翩歌舞,歌词动听、节奏悠扬、时快时慢。音乐以淳朴明亮、唱腔奔放流畅为特点。不受人数、场地等限制,男女齐唱,边唱边跳,一般都地在悠扬缓和的乐曲当中开始,流畅欢快的中场表现,升腾热烈中结束,均以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要内容。芒康县达许村三弦舞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独特,民族气格强烈,高原特色浓郁,歌舞内容丰富,其歌舞传统弥足珍贵。但三弦舞有面临失传的局面,经过芒康县民间艺术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老艺人的精心整理、挖掘,使得这芒康县独有的艺术再展昔日风采。据说原舞蹈有13个节目,现流传下来的只有7个,解放后,三弦舞在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际,在昌都地区庆祝成立大会文艺表演中获得观众好评。现今约有近200名艺人会跳流传至今的7个舞蹈。

旅游资源主要旅游景点以茶马古道为主线,上盐井境内有被当地人称为文成公主的吐蕃时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峡谷、曲孜卡温泉休闲中心、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尼果寺为县内主要寺庙。曲孜卡乡境内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不同,最高温度可达70℃,每年春季吸引当地和云南德钦人前来温泉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