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 > 锡林郭勒盟国税局 > 苏尼特左旗国税局
名称:

苏尼特左旗国税局

网址:
xlgl.nm-n-tax.gov.cn/xlglgsj/index.shtml
电话
0471-3309012
邮编:
011300
地址:
http://xlgl.nm-n-tax.gov.cn/xlglgsj/index.shtml
百度分享
分享到:

苏尼特左旗国税局介绍

一、基本盟情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常住总人口104万,有蒙、回、藏、朝鲜、满、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0%,土地总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其中:2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9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1县(多伦县)、1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

锡林浩特:意为高原的城。

二连浩特:“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阿巴嘎: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汉语“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并沿用至今。

苏尼特:苏尼特部落有一名将叫格鲁根巴特尔,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他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因而划地赐名。之后又被区划为左旗、右旗。

乌珠穆沁:意为葡萄山之人。该部落原来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脉的葡萄山边,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甜美的野葡萄。因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睦,搬迁到现在的乌珠穆沁草原。

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属于八旗制度地名,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之首,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正镶白旗由历史上著名的察哈尔蒙古八旗正白旗、镶白旗及明安旗、太右旗的一部分合并而成。正蓝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

太仆寺: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太仆”为春秋时掌管皇室御马和马政的官,秦、汉时为九卿之一。太仆寺旗,汉代为匈奴地。明代,属蒙古察哈尔部牧场。清朝,置太仆寺左翼牧场。

多伦县:多伦为蒙古语多伦诺尔的简称,意为七个湖泊,又称“七星潭”。

乌拉盖:古部落名称,汉语意为摇篮。

锡林郭勒盟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与北京市直线距离470公里,境内最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西连乌兰察布市,与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470公里;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与沈阳市直线距离620公里,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3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零下20摄氏度,7月气温最高,平均21摄氏度,是华北地区著名的草原避暑消夏胜地之一。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1957米。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40—100公里。属半固定沙地。

二、自然资源

(一)矿产资源。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3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油、锗、硅石、金、银、铁、铅、锌、铜等,其中褐煤资源尤为丰富,铁、铜、铅、锌、钨、金、银、锗等金属矿储量也相当可观,被国家列为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大型煤电基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为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内蒙古自治区2个矿业权整合试点地区之一。

煤炭资源。目前共发现含煤盆地百余个,主要分布在全盟11个旗县市,已探明储量1448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超过2600亿吨。其中储量在10—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21处,大于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5处,即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五间房和巴彦胡硕煤田,东乌珠穆沁旗高力罕煤田。10—100亿吨的煤田21处,是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煤质主要以中灰、低硫、低磷的褐煤为主,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3500大卡/千克,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长焰煤、气煤、无烟煤均有不同程度的探明储量。

金属资源。境内有比较丰富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矿种,主要分布在4个成矿带,分别是:二连浩特北—阿巴嘎旗北—东乌珠穆沁旗铬、钨、银、铜、镍、铅、锌、铁、稀散元素及金成矿带;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银、富铅锌、铜、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带;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金、铁、铜成矿带;镶黄旗—多伦金、铁、铜、银、钨、铅锌及非金属成矿带。已发现金属矿产32种,探明储量14种,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283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89处、矿(化)点181处。探明的金属资源储量为铁矿石12亿吨、锰矿石量63万吨、铜金属量68万吨、铅金属量187万吨、锌金属量398万吨、氧化钨6万吨、锡金属量4.6万吨、镍金属量7万吨、钼金属量123万吨、黄金55吨、银10462吨,锗资源储量达3226吨,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65%。

非金属资源。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盐、石灰石、硅石、花岗岩、芒硝、萤石等非金属资源储量也非常可观,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3.2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超过13亿吨,原油年产量达到115万吨。;天然碱、盐、石灰石、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4500万吨、3000万吨、22亿吨、2.2亿立方米;硅石预测储量2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8%的硅石资源储量284万吨。

(二)可再生资源。

水利资源。全盟主要河流20条,湖泊1363个(其中淡水湖672个),分为三大水系。滦河水系,主要流经正蓝旗、太仆寺旗和多伦县,较大的河流有闪电河、黑风河等,流域面积0.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95亿立方米。查干淖尔水系,主要流经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北部地区,主要河流有恩格尔河、辉腾河、高格斯台河和努格斯台河等,最终汇入查干淖尔,流域面积0.7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59亿立方米。乌拉盖河水系,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是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河水系,主要流经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较大的支流有巴拉格尔河、吉林河、锡林河、乌拉盖河等,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7亿立方米。

全盟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亿立方米,地下水16.3亿立方米。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埋藏浅、易开采,水质较好;北部地区水资源埋藏深,开采难度相对较大,个别地区水质差。现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5座,总库容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即乌拉盖水库和西山湾水库,总库容348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即锡林河水库和大河口水库,总库容45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1座,总库容44.3万立方米。小水电站3座、机电井3809眼、供水基本井2351眼、筒井和大口井26378眼。

太阳能资源。锡林郭勒盟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和年总辐射量均高于同伟度的平原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平均在3000小时以上,由东向西递增,从2088小时增至3200小时,年总辐射量平均达143.3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能可利用资源总量达2.09×1017 千卡(折合标准煤298亿吨),占全区总量的六分之一,已装机39万千瓦。

风能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处西风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风力资源富集,风能品质优良,全盟地区均为风能可利用区,适宜使用大中小型风机,风能总蕴藏量达5亿千瓦以上,可利用资源总量超过1.5亿千瓦,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适合建设100万千瓦级大型风场的场区有10余处,到2014年,全盟已投产风电装机达到330万千瓦。

(三)农牧业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处欧亚大陆草原区,是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是我国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区,大致分为五大草地类型。草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放牧牲畜拥有量位居全区前列,主要有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三种经济类型区,是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地区。

草场资源。锡林郭勒盟草原总面积28984.68万亩(19.3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7000万亩(1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他草场类。

1、草甸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锡盟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高平原与宽谷平原地形为主,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段,草原面积3928.21万亩,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

2、典型草原主要分布于锡盟中部,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可利用面积17019.85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的50.6%,地表水比较丰富,牧草质量好,优良牧草占50~60%;

3、荒漠草原位于锡盟西部,可利用面积5141.10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9%,植被属旱生类型,植物群落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混生小半灌木与葱属植物,适宜饲养羊和骆驼;

4、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锡盟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植被是发育在纯沙性母质土壤上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沙生系列植物为沙地植被的主体,伴有大量榆、柳、桦等灌木、半灌木林,沙地植被可利用面积3000多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6%。

农业资源。锡林郭勒盟具有气候冷凉、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大气环境好的高原气候特点,土壤比较肥沃,多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以旱作农业为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及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380万亩,绝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甜菜、蔬菜等农作物,粮食、油料、甜菜、瓜果蔬菜产量分别稳定在36.65万吨、2.94万吨、2.08万吨和94.2万吨以上,其中小麦、莜麦、胡麻品质优良,胡麻产品油远销区内外,锡林郭勒盟已逐渐成为华北地区主要食用油产地之一。

畜牧业资源。锡林郭勒盟拥有优质的天然牧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牛、马、羊、驼等畜种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2014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头数达1469万头(只),其中羊存栏1332万只,大牲畜存栏137万头,年出栏加工牲畜850万头只,出产肉类26.3万吨、牛奶59.2万吨、马奶1.4万吨、羊毛1.02万吨、山羊绒177吨。主要畜种有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乌珠穆沁牛、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察哈尔羊、内蒙古细毛羊和苏尼特驼等,羊类占主要畜种的90%左右,其中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绿色有机、营养价值丰富等独特品质享誉国内外肉食品市场。

动植物资源。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类型繁多、种类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种子植物达1200多种,其中饲用植物671种,可栽培植物60多种,可供药用植物400多种,油料科植物50余种,树木18种,拥有黄芪、防风、柴胡、知母、麻黄、甘草、黄岑等中草药材,蘑菇、发菜、蕨菜、黄花等食用植物,同时在中、东部地区还分布着极其丰富的芦苇资源。拥有各类野生动物260余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包括梅花鹿、盘羊、斑羚、丹顶鹤、白枕鹤;二类保护动物包括马鹿、驼鹿、猞猁、天鹅、细嘴松鸡、鸳鸯,境内淡水湖、河流和水库的鱼种主要有鲫鱼、华子鱼、鲤鱼和草鱼等。

(四)旅游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处欧亚大陆草原区,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是我国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纳入国家生物圈检测体系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保护区。全盟共有旅游景区(点)78处,A级景区达到23处,其中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7处、2A级景区11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旅行社37家,星级饭店25家,餐饮住宿企业9778家,“牧人之家”420家。2010年,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

锡林郭勒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蒙古族文化特色鲜明,是最具魅力的传统游牧文化传承地,民族风情浓郁,素有“博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元朝先后有七位皇帝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登基就位,形成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元上都文化,成为蒙元文化的核心,2012年元上都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蒙古长调、民族舞蹈、马头琴和民族服饰表演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艺术,以摔跤、赛马、射箭、蒙古象棋和马术为代表的民族体育运动,以奶食品、手把肉、烤全羊为代表的蒙古族风味食品,以草原那达慕、草原婚礼、祭敖包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明成祖北征留下的玄石坡和立马峰、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以及汇宗寺、山西会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独特的草原风光、灿烂的蒙元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了锡林郭勒盟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三、经济

(一)主要经济指标。

1、2014年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0.6亿元,居全区第7位,增速8.1%,居全区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64.3:25.2,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超过5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3亿元,居全区第9位,增速16.8%,居全区第6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3.44亿元,居全区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完成28053元和11306元,分别增长9.3%和12.5%,分别居全区第6位和第4位。

2、2015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完成1035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9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151亿元,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8元和12663元,分别增长10%和12%;各项环境约束性指标控制在自治区要求范围内。

3、一季度预计指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亿元,增长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86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新口径),增长1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亿元,增长8.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8元和4318元,分别增长8%和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亿元,增长10%。

(二)工业经济。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8.1亿元,同比增长9.9%,工业占GDP的比重5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0.5亿元,同比增长10.7%,居全区第8位。电力、石油、化工、矿产冶金、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全年实现产值805.4亿元,同比增长7.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4%。全盟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0.8亿元,同比增长18.9%,居全区第4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4.7%。6项自治区级工业重大项目开复工6项,开复工率达到了100%,当年完成投资79.7亿元。70项盟级重点项目开复工57项,开复工率81.4%,当年完成投资254.8亿元。全年获得自治区核准备案项目8项,总投资50.2亿元。全盟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90户,完成产值780.5亿元。上都工业园区2014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目前全盟营业收入超百亿园区5个。

(三)农牧业。2014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2.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2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00万吨,比上年下降1.8%;油料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6.1%;甜菜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长3.6%;蔬菜瓜果产量95.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

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头数达1469.4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4.7%;牲畜总增645.80万头(只),牲畜总增率达50.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447.76万头(只),良、改畜比重持平。全年肉类总产量26.96万吨,比上年增长2.3%;牛奶产量61.36万吨,比上年增长2.0%;羊毛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山羊绒产量168吨,比上年下降5.1%;禽蛋产量5255吨,与上年增幅持平。

2014年全盟补奖机制项目总规模27138.64万亩(禁牧面积6168.9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0969.71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户数62350户,牧草良种补贴面积300.19万亩。涉及全盟12个旗市(区)、55个苏木镇(场)、600多个嘎查村(分场)、7.5万户、25万余人,涉及中央、自治区补贴资金86340万元。

2015年工作目标:出栏大小畜800万头只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28万吨以上。粮食产量达到9亿斤以上。打储草25亿公斤以上。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3元,增长12%。

(四)林业。全盟有林地总面积5859万亩,居全区第四位,平均森林覆盖率为7.15%。林业用地中,森林资源2962万亩,宜林地2897万亩。分布有杨树、榆树、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白桦、沙地柏、沙柳等乔灌木树种190种。滦河、乌拉盖、查干淖尔三大水系发源于境内森林资源分布区。2014年,全盟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65.7万亩,完成投资13.33亿元。其中,沙源治理工程完成31.5万亩,为计划的100%,完成投资0.63亿元。重点区域绿化完成6.2万亩,为计划6万亩的103%,完成投资11.4亿元。造林补贴项目完成7万亩,为计划的100%,完成投资0.14亿元。其它,东乌旗完成16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任务,太旗完成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完成投资1.16亿元。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按照自治区批复的实施方案,全盟165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2.2亿元已全部拨付各旗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盟已有五个旗县(黄旗、西乌、多伦、蓝旗、太旗)组建了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并开展工作,全盟1911万亩林地参加森林保险。初步划定全盟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为6.2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94万平方公里,湿地1.26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1万平方公里。

2015年工作目标:计划完成各类林业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重点区域绿化投资15亿元。计划完成建设任务60.3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完成9万亩。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7.5%,林业产值增加值达到6.2亿元,增速10.6%。

(五)商务及口岸。

1、2014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4.89亿元,同比增长11.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占据消费主体,实现163.99亿元,同比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0%;农村牧区实现40.9亿元,同比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81.56亿元,同比增长10.9%;餐饮收入23.33亿元,同比增长15.8%。

2、2014年,全盟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5.96亿美元,同比减少12.3%。进出口货物累计1477.13万吨,同比增长4.56%。其中:二连浩特进出口货物累计1355.93万吨,同比增长3.85%。珠恩嘎达布其进出口货物累计121.20万吨,同比增长13.27%。进出境人员200.82万人次,同比减少5.82%。全盟利用外资实际到位2179万美元(不含二连),完成任务的136%,较上年同期增长67%。

3、2015年工作目标: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1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9.8%。利用外资力争达到1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 。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900万吨,同比增长5.5%。

(六)招商引资。2014年,全盟招商引资项目442项,到位资金51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5%。其中引进区外项目73项,到位资金138.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6.7%。2014年引进的442个项目中,一产、二产、三产项目分别为41项、284项、117项,分别到位资金33.5亿元、391.5亿元和91.0亿元,分别占到位资金的6.4%、75.8%、17.8%。2015年工作目标:引进盟外到位资金520亿元,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73亿元。

(七)旅游业。201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7.84亿元,增长2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3.4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39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46.55万人次,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者1181.82万人次,入境旅游者64.73万人次。2015年工作目标:计划实施旅游项目66个,完成投资52.59亿元,增长15%。力争实现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90亿元,分别增长12%和30%。

(八)基础设施。

1、公路。全盟公路总里程191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507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6.8%,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396公里,一级公路684公里、二级公路266公里、三级公路1586公里、四级公路13575公里,等外公路604公里,公路网密度9.56公里/百平方公里。

发展规划:八横、七纵、六出口、一环线。

2、铁路。截至2014年底,全盟运营铁路有集二铁路、集通铁路、集多铁路、郭白铁路、赤大白铁路、东乌至霍林河铁路、白音华至霍林河铁路、巴珠铁路一二期等,铁路总里程达到2079公里,运营里程达到1526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75.17KM/万Km2。

发展规划:三横、五纵、十支线。

3、民航。目前,锡盟已建成使用的机场共有3个,分别是4C级支线运输机场——锡林浩特机场和二连浩特机场,2B级通用机场——锡林浩特巴彦宝力格机场;拟建支线机场有2个,分别是上都机场和东乌旗机场。锡林浩特机场现有天航、东航、联航、国航、华夏航5家航空公司承飞航线航班,可长期通航北京、呼和浩特;二连浩特机场现有天航、首航2家航空公司承飞航线航班,可通航北京、呼和浩特。在优化维护现有固定航线的同时,适时开通锡林浩特至西安、通辽、大连以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重点城市的航线。

发展规划:开辟国际、国内新航线;加快新建上都、东乌支线机场,力争2017年建成;加快推进东苏旗、西乌旗、多伦县、黄旗通用机场建设。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园建设。

4、电力。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电力发电总装机103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62万千瓦,占64%;风电装机330万千瓦,占32%;光伏装机39万千瓦,占4%。2014年发电量377.6亿千瓦时,电网已覆盖全盟13各旗县市(区),主要电压等级为500/220/110千伏,现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01座,输电线路10107公里。2014年国家同意建设锡盟—山东、锡盟—江苏“一直一交”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两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送电容量1900万千瓦,配套新建燃煤电站预计1800万千瓦、风力发电预计800万千瓦,光伏发电预计135万千瓦,消耗煤炭约7000万吨,在锡盟境内总投资约1650亿元,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950亿元,增加值约420亿元,预计上缴税金150亿元。

(九)金融和保险业。

1、金融业。截至2014年末,全盟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98个,从业人员4860人。2014年末,辖内银行业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分别为740.07亿元和716.52亿元,增长5.67%和6.05%。辖内银行业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5.61亿元,占全区存款余额的3.19%。辖内银行业贷款余额579.73亿元,占全区贷款余额的3.79%,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余额分别为390.41亿元、122.04亿元、30.99亿元、25.82亿元和10.47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24%、19.26%、10.63%、6.83%和50.80%。2014年,辖内银行业机构实现净利润11.24亿元,占全区银行业机构利润总额的3.87%。

2、保险业。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财产保险5.60亿元,增长4.0%;人寿保险5.0亿元,增长12.6%;意外伤害险3982万元,增长28.9%;健康险9633万元,增长35.1%。

3、2015年工作目标:信贷投放方面,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90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15.8%。机构建设方面,引进1—2家金融机构,新设融资性担保公司3—5家,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0个,完成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114个。引进上市公司1家。实现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家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方面。力争多渠道融资30亿元。保险业方面,实现保费收入12.4亿元,增长11.7%;保险密度达到1170元/人,增长9.6%;保险深度达到1.3%,增长8.3%。其中政策性农牧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2亿元,增长16.7%。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截至2014年末,全盟有普通高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2912人,全年毕业学生2868人。有普通中学39所(其中普通高中16所、初级中学23所),全年招收学生17473人,全年毕业学生16442人。有职业高中12所,全年招收学生3280人,全年毕业学生3202人。有小学71所,全年招收学生10122人,年末毕业学生10489人。有幼儿园104所,在园人数2046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3所、民办51所。有教职工15386人,其中蒙语专任教师3332人。

2014年,全盟建成幼儿园25所,公办20所(已招生的12所、具备招生条件的8所)、民办5所。全盟学前三年(3-5周岁)入园率预计达到80.2%,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全盟蒙语授课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蒙语授课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3%。全盟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7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876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66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授课寄宿生生活费2423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619万元。制发了《全盟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申报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1所,举办了全盟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全盟118所中小学各派1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培训。

2015年教育重点工作:全盟学前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实施锡林浩特市等8个地区续建7所旗县市所在地公办幼儿园;新建15所、续建9所苏木乡镇幼儿园等工程,总投入2.88亿元。全盟教育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投入1.5亿元,创建标准化学校20所,90%城镇学校实现标准化。投入0.25亿元,实现6个旗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25亿元,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二)医疗卫生。截至2014年末,全盟共有卫生机构13类、1265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12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年末全盟医疗卫生单位有床位4068张,其中医院有床位3112张、卫生院有床位683张、妇幼保健院(所、站)有床位220张。年末全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07人,比上年增长9.4%,其中医院拥有3437人、卫生院拥有81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420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拥有383人。执业医师2751人,比上年增长22.6%。注册护士2092人,比上年增长18.8%。年内13个旗县市(区)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493320人。

2015年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改革,改善卫生计生工作基础,全力提升服务水平。

(三)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截至2014年末,全盟有艺术机构116个,其中文化站72个、艺术事业单位16个、图书馆14个、群众文化事业单位14个。艺术机构从业人员1065人,其中文化站 233人、艺术事业单位552人、图书馆120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160人。年末全盟拥有广播电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8.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个,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6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锡林郭勒日报》汉文版日发行量17866份,蒙文版日发行量9829份,《锡林郭勒晚报》日发行量9398份。

目前,全盟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3个、三级馆14个,在第一次全区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全盟一级站5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10个。2014年,全盟各旗县市12支乌兰牧骑和盟民族歌舞团完成下乡演出1293场次,对外交流演出81场次,国外演出9场。

截至目前,全盟有国家级名录13项、自治区级名录64项、盟级名录105项、旗县市级名录196项;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其中,蒙古包技艺传承人胡森格于2014年3月去世)、自治区级传承人79人、盟级传承人231人(其中5人去世)。目前,全盟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基地)有36处,数量居全区之首。

(四)人民生活。

1、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3 元,比上年增加2387 元,增长9.3 %。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247 元,增长8.3 %;人均经营净收入5273元,增长14.6%;人均财产净收入1193 元,增长 16.4 %;人均转移净收入5340 元,增长6.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50元,增长 12.2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1 %。

2、2014年,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6 元,比上年增加256 元,增长 12.5 %。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745元,增长11.0%;人均经营净收入6866 元,增长12.3 %;人均转移净收入2312 元,增长14.8 %;人均财产净收入 383 元,增长10.1 %。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1299元,增长12.1 %。农牧区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 %。

(五)社会保障。

1、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为全盟6.0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保险待遇,月人均增资177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1786元。为全盟6.58万名离退休人员(含遗属2537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4.7亿元。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2031万元;建设公办幼儿园34所,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0%以上。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要求,农牧区养老保险从2014年至2016年每年基础养老金月提高5元,及时为全盟7.7万享受待遇人员予以调整和补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最高支付限额从24万元调整为3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最高支付限额由9.5万元提高至14.5万元;新农合(引入商业保险)报销医疗费达到20万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位居全区前列。

2、目前,锡林浩特老年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建牧区养老机构13处、农村互助幸福院10处。全盟建成13处社会福利院(综合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床位1649张,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入住供养对象380人。全盟城乡低保对象8.6万人(城市3.1万人,农牧区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500元和年人均3330元,提高10%,分别居全区第6位和第7位。农牧区五保供养对象2321人,其中集中供养944人,分散供养137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1%。供养标准年人均分别达到7000元和4600元,提高10%。全盟资助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孤儿和城镇“三无”等参合参保覆盖面100%,7.8万低保对象参加了补充医疗保险。

3、目前,全盟城乡养老、医疗和职工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从国有企业职工向城乡居民扩展,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建立了覆盖全盟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为框架的三个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及其职工扩展到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生育保险享受人群范围由过去单纯的女职工扩大到参统男职工无职业期间的配偶。截至2014年底,全盟企业职工养老险参保人数11.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险参保人数32.99万人、城镇职工医疗险参保人数17.9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险参保人数24.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2万人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6万人,均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五、十项民生重点工程

1、基础教育提质工程。建设幼儿园14所,创建自治区级一类以上幼儿园10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创建城镇标准化学校20所,城镇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80%。创办民族精品学校6所。6个地区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创业就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培训创业人员3000人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万人。对农牧区未考入高中、大学的学生实行免费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3、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工程。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5%,逐步扩大高龄补贴范围。4、农牧民健康工程。为农村牧区45周岁以上女性、50周岁以上男性免费体检,发放2.3万个健康小药箱,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健康档案,发挥好基层卫生服务流动车作用。同时,实行生育保险盟级统筹,报支限额由3000元增加到5000元,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全覆盖。5、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6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各旗县市区水质提升工程全面稳定运行。6、继续巩固提升风光互补供电升级改造工程。年内解决6000户农牧民用电问题。7、农村牧区道路建设工程。建成通嘎查村沥青(水泥)路2000公里,完成419个嘎查村街巷硬化900公里,力争2017年底前实现行政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街巷硬化全覆盖。8、城镇小街巷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完成6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9、信息传输进农牧户工程。盟办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搭建蒙文手机公众信息平台,推广普及蒙汉双语移动手机1万部;提高北部偏远牧区和边境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和宽带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通讯质量。10、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招聘1000名志愿者,充实嘎查村服务队伍;建设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100个、农村牧区邮政便民服务站500处,开展便民服务业务。

六、“十个全覆盖”工程

全盟个全覆盖”工程涉及849个嘎查村、62个国营农牧场、19.6万户农牧户、57万农牧民,三年计划投入95亿元。主要涉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及风光互补升级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室、校舍安全、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社会保障工作。2014年,累计投资19.2亿元,推进40个标准村、38个达标村、46个示范村、10个幸福大院、10个白音嘎查建设。

2015年,按照“示范村、标准村、达标村”三种类型,确保完成30亿元以上投资、496个嘎查村、70%工程总量年度任务。

七、城乡综合治理“十个专项行动”

抓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城乡清洁美化、城乡亮化、城镇村屯绿化、环城水系和湿地治理、道路拓宽、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市政管理指标达标。

八、社会治安整治“十个专项行动”

开展缉枪治爆、公共安全排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制假售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重点场所部位、突出治安问题、网络微信造谣传谣、打击毒品犯罪、公务用枪清理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