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山西政府网 > 晋中政府网 > 榆次政府网
中文名:

榆次区政府网

官网:
www.yuci.gov.cn
地址:
迎宾西街迎宾西路
车牌:
晋K
区号
0354-3368338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榆次区政府介绍

榆次(Yuci),古称“魏榆”,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和顺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榆次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面积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榆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称“榆次”。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4年设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下辖9个街道、6个镇和4个乡,计127个社区、272个行政村。市花月季,市树国槐。 榆次是山西省综合指标十强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科教文化事业繁荣,各项经济指标常年居全市首位,是108综合发展廊带和全市四化发展的桥头堡和总引擎。位置境域编辑

榆次潇河榆次位于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地处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素有“太原南大门”、“省城门户”之称。榆次区辖区面积有1328平方公里,东西宽49.9公里,南北长53.7公里。

地理环境编辑地貌

榆次美景境内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海拔768~1814米,从东部的基岩山区经黄土丘陵、台塬区到平原区,依据海拔分为中低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个类型,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5.1%、40.6%、24.3%。

土壤

榆次龙湖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全区范围内海拔790~1800米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间,其土壤类型均为半水成型的潴育性土壤、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草甸盐土等诸多土壤类型。

气候

榆次美景榆次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水文

榆次美景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2条,即潇河、涂河、龙门河、圪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涧河、黑河、白龙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潇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涂河为潇河一级支流,其他均为季节性河流。潇河全长137千米,流域面积3720平方千米,潇河在榆次境内长40千米,境内汇入潇河径流面积46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7亿m3。涂河全长43.5千米,流域面积3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24万立方米。行政区划编辑

榆次龙湖截至2010年,榆次区下辖10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是晋中市城市化和市民人口比率最高的区县。辖9个街道分别为:晋华街道办事处、经纬街道办事处、锦纶街道办事处、北关街道办事处、新建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路西街道办事处、西南街道办事处、安宁街道办事处。辖十个乡镇分别为:郭家堡乡、乌金山镇、张庆乡、修文镇、东阳镇、北田镇、庄子乡、长凝镇、东赵乡、什贴镇。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榆次古城墙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31814.43公顷,耕地面积48518.23公顷,榆次区(2010~2020)建设用地规划指标4250亩,根据《晋中市榆次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分析结果,榆次区易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为12165.96公顷,耕地后备资源为2678.94公顷。

矿产资源

榆次美景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等11种。煤 分布于区境北山地区的石炭系、二迭系地层之中,埋藏深度在45~150m之间,分布面积54.3平方千米,煤层总数8层,可采煤层为5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9m。各煤层地质总储量7.17亿吨。耐火粘土  集中产于北山地区的中西部河口沟、崇窑沟、峪口沟一带,赋存于石炭系地层之中,含矿层有6层,主要可开采层有4层,分布于太原组下部,总厚度为25m左右。该粘土据工业分类,主要是软质——半软质耐火粘土。初步调查,地质储量2950万吨。建筑用砂、砾石 主要产地有小峪口、鸣李、东赵、郭村、南合流、北后沟6处,赋存于上更新统——现代冲洪积层。分属于境内黑河、涧河、潇河、涂河水系,其中粗、中、细、砾石均有较丰富的资源储藏。

水资源

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43万m3,其中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量2512万m3,地下水资源量8168万m3,河川径流与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为1637万m3。按2006年统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2m3,耕地亩均占有量129 m3。

动植物

境内植物种类齐全,林木、果木、药材、花卉、藻类、菌类皆备,共有116科、892种,其中野生植物747种。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动物种类计有陆栖脊椎动物27目231种,其中鸟类172种、哺乳类42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

人口编辑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2110人,占14.49%;15-64岁人口为490078人,占77.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463人,占8.41%。 2011年底,榆次区人口为740282人。 2012年底,榆次区人口为810634人。2013年底,榆次区人口为908562人.。

交通编辑榆次地处三晋腹地,距省城太原25公里。

航空

榆次距离山西省最大的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只有10公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山西省国际航空港,也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可保障B747、A340等机型的全载起降及世界最大机型空中客车A380机型的备降。加盟太原机场的航空公司有21家,执飞航空公司12家。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国内通航城市有46个,国外通航城市有法兰克福、巴黎、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吉隆坡、槟城、济州等十余个。200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463万人次,吞吐量全国排名第29位。

铁路

飞机场榆次铁路四通八达,是石太、同蒲、太焦以及太中银四条铁路干线的交汇枢纽。榆次有始建于1907年的榆次火车站,现为太原铁路局8个直属站之一。2009年,榆次站完成旅客发送131.7万人次,货物发送518万吨,日均办理车数6952辆。榆次有5个货场和21条厂矿铁路专用线。榆次距华北地区第二大客运站—太原火车站25公里。

公路

榆次公路交通运输网,以榆次为中心,呈辐射状连接山西省内外,108国道、太原—长治、大同—运城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太原—旧关、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与冀、京、津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榆长、榆邢、榆清省级公路纵横。截至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2.9公里,境内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00.1公里。

公交

市区共有37条交通线,390辆公交车,其中城区23条线路,市郊35条线路,行政村通客车覆盖率达98%。通往太原的901路,每2~5分钟一趟,年均客流量400多万人次。

经济编辑

榆次老城榆次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2009年榆次地区生产总值119.7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66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排名第4位。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翻番,分别完成144.5亿元、46.3亿元。截至2010年,三产比由“十五”末的8.9:40.1:51调整为8.8:36.5:54.7;规模企业达到119户,比“十五”末增加39户;千万元纳税大户达到20户,比“十五”末新增14户;115户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二次改制,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万户,总量达到2.3万户,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榆次老城2012年,榆次区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增长达15%;财政总收入22.8亿元,增长25.9%;一般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4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1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2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亿元,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6100万美元,增长4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2元,增长16%。

农业

榆次向来以“米面之乡”享誉三晋,久负盛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还有绿豆、荞麦、莜麦、糜黍等杂粮品种。新中国成立以后,榆次将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榆次区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2007年,蔬菜面积34万亩,产量连续13年全省夺冠,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40多种。红枣面积30万亩,产量2200公斤,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集约化畜禽饲养总量占到8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 榆次蔬菜生产历史悠久,东阳的白菜、张庆的大葱、长凝的大蒜、峪头的南瓜都在省内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以后,榆次蔬菜生产从形成规模、基本自给到开始外销,逐步发展成以输出为主的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截至2010年,榆次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4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13.7亿公斤,总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980元,蔬菜总产量和效益连续17年保持全省第一。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取得新突破,达到1.79亿公斤,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截至2010年末,粮食总产1.83亿公斤,蔬菜总产全省十八连冠,干果高标准管护达到14万亩,标准养殖园区达到130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7户,榆次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工业

榆次工业结构多元,门类较齐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次曾经以轻纺型工业闻名全省。面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工业企业的改制以及轻纺工业出现整体衰退的趋势,榆次区顺应市场形势,及时调整工业结构,顺利实现了由轻纺型工业到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过渡,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呈现出机械、冶金、电气、化工、煤焦、轻纺、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多元发展的局面,并稳步壮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众多优势企业的崛起,八大行业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已初步形成了以万邦工贸等企业为龙头的冶金产业集群,以经纬合力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产业集群,以瑞光热电厂、国电榆次热电厂、榆缆线缆等企业为龙头的电气产业集群,以天一纳米、金泰钡盐等企业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北山煤化、神龙焦化等企业为龙头的煤焦产业集群,以智海水泥、三和管桩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华茂纺织、恒天纺织、格芙兰纺织等企业为龙头的轻纺产业集群,以娃哈哈食品、河南正龙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等“八大工业产业集群”。截至2010年末,榆次工业园区征地入园企业达到137户,完成投资110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60亿元;机械、食品、轻纺、电气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3%;八大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48.8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

商贸旅游

榆次万豪国际酒店榆次自古为商贾云集的南北集散枢纽。榆次区借助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步形成得天独厚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截至2010年,全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达28户,个体经营户达到1.5万户,商业营业面积46.8万m2。农家连锁便民店204个,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2009年,榆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6亿元。21世纪以来,榆次区完成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后沟古村、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建设,使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全区有旅行社31家,餐饮规模企业27个,有旅游接待能力的饭店40家,星级饭店10家。截至2010年末,全区商业营业面积突破70万平米;文化产业经营户达到527户,营业额达到4.3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成功举办了第六、第七届文化旅游节,五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5亿元。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

义务教育 2010年,榆次区有学校143所,其中小学120所,省级示范小学5所,为太行小学、逸夫小学、晋华小学、寿安里小学、经纬小学;初中23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为榆次第五中学。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102.24%,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100.93%。高中教育 2010年,榆次区有高中6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3所,为榆次第一中学、榆次第二中学、经纬中学。学前教育 2010年,榆次区有幼儿园39所,可容纳幼儿6000名。榆次第一幼儿园为省级一类幼儿园。学前教育稳步推进,基本形成多元化办园格局。榆次顺利通过国家普三复查验收。职业教育 2010年,榆次区有职业中学1所,属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开设美术、音乐、计算机应用、医卫、英语、汽车应用与维修、幼师等专业。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成人教育 建有区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搭建起区、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可组织1.5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1.6万余人次。

大学新城高等教育 2010年,榆次区境内有7所高等院校:晋中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榆次校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省大学城位于榆次区北部新城,距太原市中心仅25公里,紧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大学城设有分校区的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煤炭学院(筹)、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等10所院校。

卫生

榆次体育公园截至2010年,在城区有榆次人民医院、榆次中医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有10所乡镇卫生院、416个村卫生室。区级驻榆医疗机构共有714个,共有床位2977张。三级卫生服务机构达标率100%,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达100%,提前三年达到省级标准。健全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方便了全区群众看病就医。全区形成了以疾控、妇幼保健两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枢纽,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区、乡(社区中心)、村(站)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科技

截至2010年,全区产学研基地达到14个、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达到10个;新申请专利155项,有20家专利示范企业,应用自主专利138项,成为全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建成并开通了榆次区科技网站,与10个乡镇和10个新农村试点村网站相连接,完善了区、乡(镇)、村三级科技网络平台。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全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78万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了486人。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

文化编辑晋商文化

榆次区从古至今都是商业集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号、典当、钱庄、票号遍布全国各地,从而使榆次商帮成为晋商的一支劲旅。正太(即石太)铁路通车后,商业更是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时期。这里创造了以明理诚信、勤奋节俭、精于管理、勇于开拓为特点的晋商精神,也创造了博大宽厚、兼容并蓄、自强不息的晋商文化。在唐朝时,榆次王湖、聂村就以生产“并州快剪刀”著称。宋代时,榆次所产的彩陶“木理纹瓷”闻名于世,被称为“北方宋窑”。榆次商业兴盛于元代和明代,鼎盛于清代。明朝中叶,榆次的商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清乾隆时,各种商号、当铺、钱庄、银号、票号发展迅速,仅典当、钱庄、票号就有90余家,分号遍布全国。其中,榆次车辋常家、聂店王家等与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商人,驰骋商海,富甲天下,一道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商业劲旅、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帮——晋商,创造了名扬四海的晋商文化。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重商、经商的世代传统,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造就了榆次众多商贾英才。如繁盛三四百年、家资不计其数的聂店王家;被誉为中国外贸世家、儒商第一家的车辋常家;把生意做到大半个中国的大张义宋家,还有王村郝家、永康许家、北田侯家,以及金融大亨贾继英、清初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等等。他们都为晋商文化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火节

社火节是一项具有历史延续性的民间传统节庆,每年元宵节为闹社火的固定日期。榆次社火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节日期间城乡主要街道、广场要搭彩楼、挂彩灯,并进行各种各样的街头文艺表演。白天主要有铁棍、背棍、挖棍、旱船、高跷、舞龙、舞狮、抬花轿、民间八音会、锣鼓大赛等;晚上有彩灯、旺火、架火、焰火、晋剧、秧歌等。

饮食习惯

榆次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花样繁多,特色鲜明,有百余种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刀削面、拉面、饸饹、揪片、包皮面、擦尖、剔尖、抿尖、圪朵儿、拖叶子、拨烂子、饺子、蒸馍、包子、馅儿饼、煎饼、疤饼、和子饭、片儿汤、拌汤等等,还有小米饭、黄米枣糕、馏米、油糕等米食、油食。

榆次老字号

得新成(杂货店) 是聂店王家开设在榆次城内的老字号之一,创立于明代,初名“得兴成”,后更名为“得新成”。德盛园(饭庄) 创建于清乾隆初年,榆次著名的老字号。以制作经营由傅山先生配方的“头脑”而出名。北谦亨(烟店) 创办于清乾隆年间,山西著名的老字号,是山西烟草大亨怀仁村胡氏开设的烟店,生产的“北生”、“魁太”等品牌久负盛名。后又增设绸布生意。中兴和(账庄) 约创办于清道光初年,东家是榆次史家庄(今北胡乔村)的史致庸,总号在张家口,上海、北京、太谷、榆次设分号,因其涉及地域广,在清代金融界影响颇大。瑞隆裕(铁麻店) 是车辋常家于清道光年间开办的,以经营铁器和麻制品为主的老字号,曾在榆次享有盛誉。聚兴顺(茶庄) 王村郝家商号,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经营茶糖杂货等。1922年,以集股形式改组,取名聚兴顺和记。协和信(票号) 聂店王家第十二代传人王栋于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后更名为协同信票号。恒兴德(百货) 创办于清咸丰年间,是聂店王家在榆次城里的又一处生意,是以经营绸缎花布为主的百货店。长虹蛎(金店) 创办于清咸丰年间,聂店王家制作和销售金银首饰的老字号,在太原、北京等处设有分号。大隆号(糕点) 是一家经营糕点的老字号,创于清光绪初年,掌柜许鼎一,其制作的糕点为榆次名点之一。吉履谦(钱庄) 大张义村宋家商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设于大张义,后迁至城内,是宋家“吉”字号中最响亮的商号。达生春(药店) 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由榆次王都村郝家、源涡村原家、东长寿村郝家合资,主营中药零售和中成药加工,自制的山楂健脾丸、六味地黄丸、黄连上清丸等,均享有盛誉。万利恒(钱布庄) 是交城段村马家于清光绪年间在榆次开设的钱布庄,以借贷、存放、汇兑为主,兼营彩帛布料业务。祥记公司(煤油庄) 是由孔祥熙开办的独资公司。1916年创办于太谷,榆次设分号。垄断包销英国亚细亚煤油,壳牌汽油、机油,兼营洋碱、洋蜡、白糖、颜料等商品。天一(服装店) 前身为天顺号、大有号,1918年更名为“天一”店,是聂店王家开在榆次城内一家有名的服装店。会元银号 创办于1920年,由大张义宋家、东阳赵家等集资创办,总号设于太谷,榆次、太原设分号,天津、汉口设分庄。1940年,会元银号与和记钱庄合并,易名“聚元商业银号”。吉生庆(钱庄) 前身是郭村王家开设的永生泰商号,1921年大张义宋家接办,更名为吉生庆,是宋家鼎盛时期的“铁牌子”。义聚(煤油庄) 创办于1929年,主要股东为大张义宋家。宋氏与美国美孚油行签订包销合同,首次将美孚煤油引进山西,成为美孚山西总代理。广云集(颜料庄) 主营颜料,兼营杂货批发业务,原号在太谷,创设年代不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迁入榆次。生意红火,尤其是杂货批发业务。是榆次著名的商号之一。

风景名胜编辑

常家庄园榆次旅游资源丰富,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虚阁全部为木制结构;榆次城隍庙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受到联合国的捐款修缮。榆次境内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处,古代城池、衙署、寺观、庙坛、堡寨等遍布全区。形成了“庄园、老城、古村、森林公园”四位一体的格局。常家庄园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榆次老城是“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于2005年9月竣工开放的东赵后沟古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榆次老城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2003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揭幕,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整个景区分为6个区域: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

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

后沟古村

榆次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榆次后沟古村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2003年元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

乌金山森林公园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原、榆次、寿阳三县市区交界处,太行山余脉的罕山之阳,总面积5.5万亩,森林

乌金山森林公园面积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1993年,乌金山因其植被珍稀、景观奇特、涵养气候被林业部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境内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茂密,植被丰盈。油松、侧柏、白皮松以及各种乔木灌木、中草药多达330余种,还有金钱豹、雪貂等珍禽异兽及昆虫150余种。罕山时雨、龙泉映月、水晶漫院、玉带云雾、林海听涛、叠瀑飞泉、山花烂漫、红叶抱湖、七彩流砂等20余处精美的自然景观散落在乌金山的密林深处。

乌金山欢乐谷

榆次乌金山欢乐谷榆次乌金山欢乐谷,又名乌金山狂欢谷主题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山西第一个主题公园,华北最大的欢乐谷。乌金山狂欢谷中国唯一森林中的欢乐谷、华北最大欢乐谷、山西第一主题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53.3 万平方米,汇集人文生态景观、艺术表演、主题游戏。由8大主题24个游乐项目组成,乌金山欢乐谷是建在森林公园内的生态主题公园。

著名人物编辑榆次历代名人有三国时魏国名将郝昭,两晋名著文坛的孙楚、孙绰,著名史学家孙盛、王溥,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三娘,明清时直臣循吏寇(天叙)侍郎、周(鈇)御史、褚(鈇)尚书、桑(芸)布政使,还有提督张彪等。(注:正史仅提及盖聂曾在榆次出现过,但没有确认盖聂是否就是榆次人。此外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明确点明”盖,姓;聂,名“,因此不存在盖聂的”盖“与聂政或什么”聂村“有关的说法,)

孙盛

孙盛(约302—374年),东晋著名的史学家,字安国,榆次人。祖父孙楚曾为冯翊太守,父亲孙恂曾任颍川太守。孙盛任职甚多,最高至长沙太守、秘书监加给事中。孙盛一生著述颇丰,多为史籍。见于记载的有《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文集》十卷。

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年),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先祖是少数民族沙陀部人。大唐中和初年(881年),其父率全家迁居榆次西左付村。刘知远初与石敬瑭同为后唐明宗手下将领,后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太原)留守等职。出帝石重贵继位后,又拜中书令,晋封为北平王。开运四年(947年),后晋灭亡,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更名刘暠,建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王爱爱

王爱爱,1940年生于榆次南关村。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主攻青衣,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

张继钢

张继钢,1958年生于榆次。12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曾在山西省歌舞剧院任演员、舞蹈队长、编导等职,后调入总政歌舞团任副团长、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200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晋升少将军衔,国家一级导演。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张继钢创作的作品360多部,代表作有《黄河儿女情》、《黄土黄》、《野斑马》、《千手观音》、《一把酸枣》等。

特色小吃编辑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榆次民谣: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就是指榆次非常有特色的三种风味小吃。

南门洞元宵

民国初年,在榆次城南门的瓮城内,有一家店名为“昌盛号”的元宵铺。其制作的元宵煮熟后膨头大,软而适口,桂香浓郁,因其质量考究,风味独特而盛名远播。

榆次灌肠

一种历史悠久的杂粮面食。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荞麦面与鲜猪血和面制成,白灌肠仅以荞麦面为主料制成。榆次历史上以民国初期大乘寺街范庆林的灌肠最为有名。他制作的灌肠,每片先成团而后放开,不变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称。其形状与烧饼相似,中间稍厚,四周略薄。灌肠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相比之下,春、夏、秋三季冷食为上,隆冬季节热炒最佳。

豆腐脑

打卤豆腐脑在清朝年间,榆次小东关有个叫白海马的人,以制作豆腐脑而闻名。其豆腐脑由“三锅”组成:大铜锅里是用上好的粉条、黄豆、淀粉等制成的卤汁;小火锅里炖着丸子、猪肉片、油炸豆腐条等;另一个大砂锅,俗称“皮锅”,内盛豆腐脑。食时,先以一勺大锅里的卤汁盛入碗底,再把豆腐脑放在卤汁上,最后把丸子、肉片、油炸豆腐条放在最上面。

鱼羊包

鱼羊包鱼羊包被称为是一个汉字造就对“中华名小吃”,鱼羊包是用新鲜鱼肉,新鲜羊肉,家传老汤及多种调味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肉馅食品,其配膳独特.营养合理,制作精细,滋味鲜美,皮薄馅嫩。

砂子饼

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什贴小米

什贴小米脂肪和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其它产地,由于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谷子的品种称:“毛谷”。这种谷子碾出的小米比一般小米颗粒小,色泽金灿灿。用其做成小米饭,金黄发亮,清香可口,越嚼越得,如果与南瓜、红薯同为同食,更是香甜可口,余味无穷。被称为小米“皇后”。

名优特产编辑长凝大蒜

产于榆次长凝,清初曾被选为宫廷贡品。长凝蒜始种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头肥瓣大,多为四六瓣,外皮呈紫色,辛辣味浓,食之香辣可口,有切开隔夜放置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等优点。

上戈小白梨

东赵乡上戈村地处丘陵地带,有史以来多植梨果,所产的小白梨最具特色,曾为历代皇家贡品。其特点是色美皮薄,果嫩肉厚,汁多渣少。

三郝西瓜

公元1703年,康熙巡游三晋驻跸榆次县衙,知县祖良才取来了闻名榆次的三郝西瓜进献,康熙尝后顿感心清气爽,暑解渴消,喜悦之余,提笔亲书“剧暑悲难度,清秋喜却回”,御定为朝廷贡瓜。“三郝瓜”进贡一直沿袭了177年,到光绪六年(1880年)四月,因山西连年灾荒,朝廷才批准永免。“三郝瓜”瓜型端正,个头均匀,皮薄坚韧,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