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广东政府网 > 湛江政府网 > 吴川政府网
中文名:

吴川市政府网

官网:
www.gdwc.gov.cn
地址:
梅菉街道文明路10号
车牌:
粤G
区号
0759-5555111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吴川市政府介绍

    吴川,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东接茂名市茂南区、电白区,北接化州,西接湛江市坡头区,南濒南海。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茂湛铁路和广湛高速公路分别从该市经过;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黄坡港及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博茂港;航空运输有正在筹建中的粤西国际机场。吴川是湛江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在语言、风俗、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与湛江其它县区有很大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吴川模式”与同时期的“温州模式”并驾齐驱,在当时以“北有温州,南有吴川”享誉全国,也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吴川滨江临海、三江过境、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中国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安康宜居城市。吴川市民营经济发达,2012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70%。总面积848.5平方公里。2013年,吴川市户籍人口111.1394万人,人口密度1277人/平方公里。 1994年5月,吴川市辖5个街道,10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共193个村(居)委会。

吴川境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曰吴川。 (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吴川还包含今坡头区,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

吴川江心岛

设治前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吴川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人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

设治后

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7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6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 清朝末年,吴川县域东临南海,西连遂溪、廉江,北接化州,东北至梅菉与茂名交界。全县管17个都、8个寄

吴川 (6张)

都(相当于区)。其中南部四个都:南一都(麻斜)、南二都(坡头)、南三都(南三)、南四都(硇洲岛),包括“广州湾、北颜窖、调神(顺)岛”等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殖民主义者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借条约》,把吴川南四都同遂溪管辖的海头、赤坎、东头山及东海岛一起借给法国。法国把租借的陆地和附近海湾统称广州湾。 民国初年废府建道。民国2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民国14年(1925年),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委员公署;民国21年(1932年),属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至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8日,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划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 民国38年(1949年),吴川属广东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属广东省高雷区专员公署;1952年5月6日,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4月30日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1956年属广东省湛江专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恢复吴川县,属湛江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湛江专区改称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吴川属之;1971年属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吴川属之;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县级吴川市,由广东省直辖,由湛江市代管。[5-6]

行政区划编辑县治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224~443年)设平定县,是吴川县的前身,县治在今吴川市黄坡镇平定村。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平定县,始置吴川县,县治在今吴阳镇城里村。民国15年(1926年),吴川县治迁黄坡圩,民国17年(1928年)又迁回吴阳,民国27年(1938年)再迁黄坡。民国30年(1941年)为防避日本飞机轰炸,县治从黄坡迁往塘土叕圩,民国35年(1946年)春,又从塘土叕迁回黄坡。1952年,吴川县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复名吴川县,县治梅菉镇。1959年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县治在化州镇。1961年吴川从化州县分出独立,县治在梅菉镇。1994年县改市,吴川市政府继续设在梅菉。此外,吴川境内还有两个古代县治:一是潘水县县治、在今博铺街道,于唐武德五年(622年)设立,于永徽元年(650年)废。二是翔龙县县治,南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设立,卫王赵 即位于原属吴川的硇洲,并升硇洲为翔龙县,至元朝统治即废。

区划沿革

清代末年,吴川行政设置17个都、8个寄都。民国初年,全县设置10个区:一区(吴阳)、二区(芷寮)、三区(振文)、四区(龙头)、五区(塘土叕)、六区(黄坡)、七区(山圩)、八区(坡头)、九区(石门)、十区(硇洲)。民国18年(1929年)将区改为自治区,全县设3个自治区(吴阳、塘土叕、黄坡)。民国38年(1949年)仍分为3个区(塘土叕、黄坡、振文),但把33个乡缩为13个乡和1个镇。1949年11月27日,吴川全境解放。1951年1月,南路行署把划入湛江的滨海区(坡头、南三)划归吴川。6月又将滨海区划归湛江市。1952年调整区划,再将滨海区划归吴川,并分为两区:六区(坡头)、七区(南三)。1952年5月6日,吴川县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复称吴川县,管辖地方包括原吴川县的吴阳、黄坡、中山、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板桥、塘尾、振文、樟铺和银岭等区乡镇,以及原梅茂县的6乡(覃巴、博茂、王村港、梅博、横溪、岭尾)、2镇(康平、同德)。1953年12月12日,南三区从吴川划

吴川卫星地图归雷东县。1958年,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是年10月,坡头、龙头两区又从吴川县划归湛江市;覃巴区划给电白县。同时,从茂名县划出兰石、龙首、双塘等乡归入吴川。1959年,覃巴公社又重新划归吴川。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独立,管辖合并前原有的地区,不作新的调整。从1961年以来,吴川的境域没有变动。1979年,吴川县辖长岐、前进、覃巴、王村港、振文、樟铺、吴阳、塘尾、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板桥、黄坡、中山、兰石、大山江、附城等15个公社和1个梅菉镇,共381个大队,1559条自然村。1987年撤销公社,改为14个区、两个镇。1987年又撤区改为15个镇和1个乡。1988年全县辖16个镇、173个管理区、1384个村(居)民委员会。16个镇包括梅菉、博铺、浅水、长岐、兰石、覃巴、王村港、大山江、塘尾、吴阳、振文、樟铺、板桥、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黄坡和中山。1994年,吴川县改为吴川市。1996年改梅菉镇为街道,1997年新设海滨街道,2002年又把博铺、大山江、塘尾3个镇改为街道。2003年把板桥镇并入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镇,把中山镇并入黄坡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下辖5个街道(梅菉街道、博铺街道、海滨街道、塘尾街道、大山江街道)、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土叕镇、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共辖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 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交通概况编辑吴川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方便,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运输枢纽。航空粤西国际机场(筹建中) 铁路茂湛高速铁路中间站吴川火车站和越行站塘缀站,届时将连接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公路325国道横贯东西全境,建设中的茂湛铁路和已通车的广湛高速公路公路分别从该市经过。港口吴川市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湛江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黄坡港是国家二级装卸口岸,是吴川市水上运输货物的集散地之一。沙角漩港可进出100吨以上的船只。还有4个渔港:王村港、吉兆港、沙田港、博茂港。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坐标北纬21°28’,东经110°46’。东邻茂名市电白区,西接湛江市坡头区与廉江市,南临南海,北靠化州市。吴川境域东西最长53公里,南北最宽45公里,总面积848.5平方公里。市政府驻梅菉街道,距省会广州公路里程366公里,距湛江市区60公里。 吴川滨临南海,有海滨街道、大山江街道、塘尾街道和王村港、覃巴、吴阳、黄坡4个镇靠海,海岸线平直,全长48公里,沿海多沙滩,少港湾,无岛屿。

地形

吴川市大部分地区属鉴江下游冲积平原和半平原。全市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向海倾斜,没有明显山脉。地形大致分为低丘、平原、台地和沙土四类。西北、东部是低丘陵地区,占市总面积30%。山丘一般高20~30米,最高塘特思山(尖山岭)海拔172米,浅水高罗大岭海拔65米,板桥丽山(高山岭)海拔56米。中、南部一片平原;海拔最低0.86米。台地10~20米,分布于东南部和中部。沙土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

水文

三江汇聚吴川市江河纵横交错,粤西地区最大的河流鉴江,起源于信宜县,从北至南贯穿吴川全境,是条主流,其它袂花江、梅江、三丫江分布于市东北部;塘土叕河、板桥河、乌泥河分布于市西南部。各条河流汇入鉴江,注入南海,形成了鉴东和鉴西两大水网。鉴江在境内流长46.3公里,平均水位2.39米,150吨量船可在境内常年航行。还有人造河两条:塘尾分洪河和博茂分洪河。

气候

风和日丽吴川属亚热带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高温多雨,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平均气温摄氏22.5℃,夏季平均27.8℃,冬季平均17.9℃。年均降雨量为1597.8毫米。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以偏东北风为主,夏季多从海洋吹来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气候宜人,春秋温暖,夏季较热,冬季无霜雪,全年阳光充足,四季常青,一片南国风光。由于本市面临南海,地处低纬,受太平洋台风影响较大,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在1980年以后,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不多,影响不断缩小。本地平均每年受3、4个台风影响,影响时间从5月到11月,以7、8、9三个月为最。

人口编辑2013年,吴川市总人口111.1394万人,人口密度1277人/平方公里。2013年,共出生人口13010人,人口出生率约12.39‰,出生人口13010人中,有男婴6898人,女婴611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86,比目标值(110)高2.86个比值。 60岁以上老人1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