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山西政府网 > 吕梁政府网 > 文水政府网
中文名:

文水县政府网

官网:
www.wenshui.gov.cn
地址:
暂无
车牌:
晋J
区号
暂无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文水县政府介绍

文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西依吕梁山,东临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县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山地平原各半,是山西省的农业县。至2012年,文水县下辖7个镇、5个乡,199个行政村,总人口426285人。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属山川平原各半区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15”至37°35’9”、东经111°29’47”至112°19′15”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4.5平方公里。[4-5]

地形地貌

文水县分为基岩中山区、土石中山区、黄土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积平原区五种地貌。冲积平原区面积501.7平方公里,占文水县总面积的47%,基岩中山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文水县总面积的39%。文水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是苍儿会的大西沟岭,海拔2169米左右;最低点是西槽头乡王家社村西南,海拔739米左右,最大相对高差为1430米左右。

水文

文峪河水库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文水县全境。文水县有瓦窑河、白石河、饮马河三条过境河,流程较短,多为流域窄、流量小的季节性河流。西部山区有头道川河、二道川河、三道川河3条支流。 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从清徐韩武村进入文水县,流经西社、杨乐堡、高车、贯家堡、刑家堡、云周村、南胡、王家堡、水寨、上段、炮手堡、新堡、门世、北齐、南齐、石家堡、徐家镇,流程37公里,流域面积293.3平方公里。

文峪河为梵安寺汾河支流,古称文水,又名文谷水,浑谷水,发源于交城县关帝山,在孝义市境内入汾河。文峪河从北峪口出山后,途径开栅、宋家庄、樊家庄后,分为东西两路,西路经北徐、中舍、南徐、龙泉、桑村、桑村营、堡子、私评、韩村、冀周、西宜停、桥头、南武涝、北张、南张、苏家堡、郑家庄、百金堡、西槽头、王家社,进入汾阳市境;东经武午、宜儿、里洪、麻家寨、杨家寨、南张、北张进入磁窑河。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至石侯村流入文水县境,流经杭城、武良、东城、西城等18个村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在文水县境内流程27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径流集中在汛期。

气候

文水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为450-700毫米,平均降雨量457mm,平均日照时间2252小时,平均日照率58%,气温界于4-11℃之间,平均气温10.1摄氏度,平均地面温度12.4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3%,平均水气压9.6百帕,平均气压929.2百帕,无霜冻期为183天,平均无霜期160——175天,平均风速2.0米/秒,最多风向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8次/年,气象条件适中。

行政区划编辑1958年8月17日,文水县划为4个人民公社:城关前进人民公社、云周西胡兰人民公社、南武红旗人民公社、开栅先锋人民公社,后多次变更。1977年,文水县设17个人民公社,辖生产大队212个,自然村217个。1984年4月,文水县改划为7镇、10乡。1985年4月,文水县设立沟口乡,有7镇11乡,辖217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212个。2009年,文水县辖7镇5乡,共辖199个村。 2011年,文水县增加苍儿会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2个市级开发区(文水县海威工业园区、文水县胡兰农业科技园区)。至2013年,文水县辖7个镇、5个乡,199个行政村。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至2013年,文水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石英石、石棉、铅、银、石膏等,已西山煤田74平方公里,探明储量约14亿吨。

生物资源

至2013年,文水县境内的树种以油松、云杉、落叶松、桦、杨为主,经济林以梨、枣、葡萄等果树为主。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菌类5类。野生药材品种有甘菜、党参、黄芪、猪苓、枸杞、柴胡、大麻子等50余种。野生动物200余种,主要动物有70余种。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

至2012年,文水县总人口426285人,其中,城镇人口128447人,乡村人口297838人。

民族

文水县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满族等,主要聚居区为城关、南安、胡兰、马西、西城等乡镇。

经济编辑综述

2013年,文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8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2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37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9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6。

第一产业

文水县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梁、谷子、玉米、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油菜和各种蔬菜。经济林以梨、枣、葡萄等果树为主。“十一五”期间,文水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18.6亿元,粮食年产稳定在2.3亿公斤以上。 2007年底,文水县有耕地面积60.3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59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06亿公斤。2010年,文水县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1户,超1亿元的企业5户,企业辐射带动农户数达19万户。2011年,文水县规模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 2013年,文水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7万吨。

第二产业

2012年,文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个,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19055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223078万元,利税总额124311万元,利润总额94679万元。

第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文水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4亿元。 2012年,文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676万元,其中,城镇零售总额97266万元,乡村零售总额万元39410万元。

交通编辑

文水县文水县县城距省会太原76公里,307国道纵贯文水县南北,夏汾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文水出口、文水东出口、开栅出口等三个出口。城关至祁县和以县城为中心的县级和乡镇级公路贯穿县境东部地区。太中银铁路横贯南北,设有大型客货运站台;307国道、省道祁方线纵横贯通。

社会事业编辑社会保障

2011年,文水县城市低保人数为8414人,农村低保人数为1071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700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04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8201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农民34.6万,参合率达到90.2%。2013年,文水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21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1.3%,完成4.2%的年度控制目标。

基础设施

2009年统计,文水县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县人民体育场,有群众体育运动场所40个,行业体育协会4个,单项体育协会8个,建老年武术健身指导站和女子健身指导站各一个,共有会员3000余人。至2011年,文水县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7座,满足文水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教育事业

至2009年,文水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16所,在校学生90498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9%,“两基”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81%。文水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于2013年投入使用。

文化事业

文水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文联等文化机构。乡乡开通闭路电视,有县级电视台一座(含演播大厅)。 2000年,西三上的凤凰鸡被列入省级保护对象,“左家拳”和“桥头大鼓”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统计,文水县有9个文学艺术联合会,拥有会员600余人。

科技发展

“十一五”期间,文水县共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3项,申报省级科技计划19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32项,争取到上级技术创新扶持资金530多万元,支出科技研发资金700多万元。

文化艺术编辑宗教

文水县是山西省宗教工作重点县,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三大宗教,信教群众10300人,分布在12个乡镇197个村,占总人口的2%,有教职人员43人。 天主教于1746年传入文水县,有信教群众2200人,除18岁以下慕道友外,实有教徒1412人,其中男640人,女772人,分布在7个乡镇39个村。有两个天主教聚居村,西城乡新立村和南安镇小南安村,其中新立村是吕梁市最大的天主教聚居村,有860人。有天主教堂三所,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新立村有教会医院一所,有修女院一所,有神甫3名,修女10名。批准的天主教活动场所五处,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南庄村、北齐村。基督教于1912年传入文水县,有信教群众6000人,除慕道人员外,正式受洗教徒2417人,其中,男565人,女1852人,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123个村,有长老2人,执事24人,批准的活动场所九处:土堂村、开栅村、武良村、门世村、大象村、百金堡村、下曲村、东石侯村、武陵村。有基督教堂两所,分别在门世村和土堂村。佛教传入文水县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信教群众2100人,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三处,分别是开栅镇武陵村观音寺,胡兰镇王家堡村观音寺,孝义镇上贤村梵安寺。有比丘3名,比丘尼1名。文倚村、方圆村、南庄村、土堂村、西街村、北街村、北关村、东庄村、南安村等地也有佛教徒。

传说

上贤塔传说上贤塔由于古塔屡次遭劫而不毁,民间便给它披上神秘色彩。相传,古代有星相家察知上贤村一带风水极佳,将出真龙天子,于是皇帝传旨命能工巧匠修建此塔以镇,故上贤塔又名“镇龙塔”。塔高耸入云,挡住了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的去路。二郎神勃然大怒,挥起扁担,连击两下,将塔截为三段。塔顶落在了距上贤村15公里处的碱场村,塔根震到了2.5公里以外的冀村,只留下少半截塔身在上贤村。二郎神歇担放山的地方,因山落土,留下了两座小山,就是如今的上贤坡。狄青传说传说狄青乃是天界武曲星君下凡;又说狄夫人乃西夏双阳公主。戏曲舞台上歌颂狄青的剧目如《珍珠烈火旗》《狄杨合兵》等,历代吟咏狄青的诗词如:狄武襄吟(明)。凤凰城传说文水城因状似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民间传说,在文水城快修成时,忽然有位白发老翁对领工人员说:“这座城头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古有‘凤鸣岐山’,你们来个‘凤鸣西山’岂还甚好”。说罢飘然离去。官府按照老翁提示,将东西重门改向朝南开,东与私评村、西与土堂村连起来,为凤凰的两翅,北重门向东开,与北关连起来,为凤凰之头:重南门朝南开,与南关连接,为凤凰的尾巴;岳村、冀周两村为凤尾上的长翎。又在城内中心处盖了1座市楼,在市楼底下打了1眼水井,为凤凰的心脏;在北关的北头盖了1座真武阁,阁的左右各凿水井1眼,为凤凰的双眼。同时,在北门外立一照壁,壁上镶刻“凤凰城”三个字。从此,文水凤凰城的美名便远近传扬。

曲艺

文水鈲子文水鈲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原生态打击乐,队伍庞大,道具服装种类特多,起源于祭祀文祀和农耕文化。桥头大鼓桥头大鼓是流传于文水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因源于文水县桥头村,主奏乐器又是一种罕见的巨鼓,故名。大鼓又称“九龙混天雷公鼓”,直径12尺,高约4尺,由4名鼓手分站东、南、西、北敲击。64名铙钹手按伏羲六十四卦的布局簇拥在大鼓周围,一半持重达4斤的大铙,一半持重达7斤的大钹。传世鼓谱为《龙游八卦雷公鼓》。文水长拳文水长拳左家拳是北方武术拳种的一种,由清朝著名镖师左昌德始创,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孝子渠村座落在文水县城西南,背靠吕梁山,世称“拳窝子”。马西铙马西铙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音乐,流传于马西一带。演奏时,以铙为中心,钹、镞、鼓陪衬,故称“马西铙”。跌杂则跌杂则是流传于文水县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从民谣、民谚、民间杂话中逐渐集中、提炼、综合而形成。用一人多角、合辙押韵的方式叙述故事。文水跌杂则内容丰富,语言顺口易记,传唱至今。福胜锣鼓福胜锣鼓是流传于文水县闫家社一带的一种打击乐。其渊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远古时期,文水境内有一“小鸭村”。村民为了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就采取敲锣打鼓的方式惊吓野兽,喜庆活动也常用来表演助兴。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原始的打击乐。刘三推车刘三推车是一个以唱、舞,贯传整个表演过程的舞蹈,它边舞边唱,形式活泼。角色一生一旦。“刘三推车”清光绪年间由祁县民间老艺人双龙师傅传入文水。三弦书三弦书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用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逗乐取笑的一种艺术形式。文水三弦书是文水特有的曲艺艺术之一。混秧歌混秧歌是一种不上舞台的地摊摊民间广场打击乐。所用乐器有:一面铜锣,一个响环,腰鼓数面,镟子和手锣若干,铙钹、水饺各一付。演奏时,每人一件乐器由铜锣开头,响环指挥,围成一圈敲打。跑报子跑报子是流传在文水县平川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接麻衣仙姑,抬龙王祈雨活动,曾流行在文水一带,盛行于明清时期。三南抬阁三南抬阁又称“三南桌棍”,亦叫铁棍,指人们抬着一个用竹、木或铁质材料扎制而成的类似楼阁或戏台的架子进行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流行于文水县东北区域的南庄镇和西城乡一带。

旅游编辑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文水县云周西村(刘胡兰纪念馆后更名刘胡兰村),距太原市区85公里。始建于1956年,占地93000平方米。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上贤遗址

上贤遗址上贤遗址位于文水县上贤村,东起太汾公路西侧的土塄,西至上贤村西梁顶,南起上贤村南,北至邻村马村界沟,面积约4平方公里。上贤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第一批公布的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层厚度为2—3米。

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俗称“上贤塔”,位于文水县上贤村北,原系梵安寺附属建筑。据《文水县志》与《山西通志》记载,该塔建于北宋崇宁三年;从塔上大量的绳纹砖看来,该塔唐代已有。梵安寺塔高42米,周长26米,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顶无塔刹,塔基无石砌根基,整座塔矗立在灰土平面之上。在第七级上原有一座小庙,内供铁佛一尊。

西峪口遗址

西峪口遗址位于文水县西峪口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兽牙装饰品、羚羊骨和巨大的古生物头骨化石。

孝义镇市楼

孝义镇市楼位于文水县孝义镇中心。原建于清代,属砖木结构)

建筑,高18.5米,占地76平方米,楼基与一层、三层系砖修,二层为砖木混合结构,周围有城垛式围栏,三层有平座,单檐十字歇山顶。据二层东北角石碑记载,1813年(清朝嘉庆十八年)曾对该楼进行过一次重修。

狄青庙

狄青庙位于文水县狄家社村中,又名狄武襄公祠,为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谘率昆弟族人修建,1957年东西配殿不幸被拆除,仅剩正殿与山门,1994年狄家社村民集资对正殿进行了一定修葺。

石永村市楼

石永村市楼位于文水县石永村中。属明代早期建筑,木制结构,凭四根通天柱和十二根支柱支撑,高17米,占地110平方米。明三层,暗两层,二层有平座,曾供有佛像五尊,解放初遭毁坏。楼顶为十字歇山顶,琉璃绿瓦,金碧辉煌,丽日照耀,流光溢彩。据碑文记载,1497年(明宏治十年),1714年(清康熙甲午年),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1798年(乾隆五十八年),1891年(光绪十七年)以及1984年,曾对该楼进行过六次维修和彩绘。

麻衣仙姑庙

麻衣仙姑庙位于文水县桑村南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体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据碑文记载,麻衣仙姑庙始建于唐代,现存庙宇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多次维修和彩绘。在清朝乾隆四十年,民国十年曾两次重修。

东岩寺

东岩寺位于文水县城西北100里的地方,该寺仍存有石栏、水井、冢墓等遗址,寺中旧有10幢碑,碑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

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

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位于文水县西部山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360平方公里,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83%,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区域。苍儿会野生动物70余种,野生植物200余种,野生药材100余种,野生食用菜2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