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四川政府网 > 阿坝政府网 > 汶川政府网
中文名:

汶川县政府网

官网:
www.wenchuan.gov.cn
地址:
威州镇东街125号
车牌:
川U
区号
0837-6222459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汶川县政府介绍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国内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阿坝州的工业基地,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县域东西宽84千米,南北长105千米,总面积4083平方千米,共辖14个乡镇,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森林覆盖率达48%,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千米、州府马尔康县246千米,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左右,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虒(sī)、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古属冉毵(sān)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虒等5县,绵虒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虒县为绵虒道,西晋改绵虒县为汶川县。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虒县。肖梁于绵虒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1990年底汶川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汶川县常住总人口100771人,其中:威州镇34460人,绵虒镇7845人,映秀镇2468人,卧龙镇2421人,水磨镇12574人,漩口镇13597人,龙溪乡3724人,克枯乡3078人,雁门乡7504人,草坡乡3826人,银杏乡2302人,耿达乡2857人,三江乡4115人。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号)批复同意撤销三江乡,设立三江镇,镇政府驻街村,辖原三江乡所属行政区域;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6号)批复同意撤销耿达乡,设立耿达镇,镇政府驻耿达村,辖原耿达乡所属行政区域。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9号)批复同意撤销草坡乡,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

行政区划编辑汶川县辖6个镇、7个乡: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漩口镇、水磨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共有6个社区、118个行政村。汶川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乡、镇人口代码下辖地区

威州镇30688人513221100南桥社区、桑坪社区、七盘沟社区、新桥村、万村、茨里沟村、牛脑寨村、秉里村、布瓦村、增坡村、铁邑村、双河村、禹碑岭村、七盘沟村、茅岭村。

绵虒镇8606人513221101绵锋村、半坡村、板桥村、板子沟村、小茅坪村、涂禹山村、三官庙村、白土坎村、和平村、羌锋村、克约村、碉头村、高店子村、羊店村

映秀镇6641人513221102中滩堡村、老街村、枫香树村、黄家村、张家坪村、渔子溪村、黄家院村

卧龙镇2861人513221103脚木山村、卧龙关村、转经楼村

水磨镇11935人513221105水磨社区、陈家山村、白石村、白果坪村、高峰村、黄家坪村、连山坡村、大岩洞村、牛塘沟村、衔凤岩村、大槽头村、黑土坡村、寨子坪村、老人村、马家营村、茅坪子村、灯草坪村、刘家沟村、郭家坝村

漩口镇15215人513221106漩口一社区、漩口二社区、水田坪村、核桃坪村、群益村、安子坪村、红福山村、集中村、赵家坪村、古溪沟村、油碾村、小麻溪村、瓦窑村、宇宫庙村、八角庙村、响黄沟村、蔡家杠村、圣音寺村

龙溪乡5172人513221200联合村、布南村、龙溪村、俄布村、胜利村、阿尔村、直台村、垮坡村、大门村

克枯乡3689人513221201克枯村、下庄村、周达村、大寺村、木上寨村

雁门乡6835人513221202过街楼村、芤山村、青坡村、萝卜寨村、索桥村、月里村、通山村、白水村、麦地村

草坡乡4211人513221203两河村、码头村、龙潭沟村、金波村、樟排村、足湾村、克充村、沙排村

银杏乡2833人513221204兴文坪村、东界脑村、一碗水村、沙坪关村、桃关村

耿达乡2756人513221205耿达村、幸福村、龙潭村

三江镇3994人513221207街村村、河坝村、龙竹园村、邓家塘村、席草林村、照壁村、漆山村、麻柳村、草坪村

人口民族编辑汶川县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汶川县常住人口为100771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1935人相比,减少11164人。汶川县户籍人口为104028人。家庭户人口汶川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595户,家庭户人口为8222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33人。性别构成汶川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183人,占52.78%;女性人口为47588人,占47.2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年龄构成汶川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442人,占14.33%;15-64岁人口为78653人,占78.0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76人,占7.62%。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汶川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374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368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269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91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民族汶川县是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池地区;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镇。

汶川县地理位置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

气候

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池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是2000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北部)~14.1℃(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编辑植物资源汶川县山体宏浑高大,相对高差悬殊,光照、降水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同样影响着森林及植被群落类型的分布和植物带谱的形成。这里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科属很全,一共4000种。存在全国独有的、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与其伴生的水青树、连香树、伯乐树和其它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木多达20余种。还有许多名木古树和“国香”兰花,使人在珍稀美、风采美、悠古美诸多方面获得丰富的意境和多种的美感。就森林植被来看,其中特用林和灌木林已占森林植被面积的82.85%,稀疏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迹地更新地共只占17.15%,可见其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动物资源汶川县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4000余种,其中高等植物2002种;野生动物2004种,珍稀品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45种。从已采集到的标本看:昆虫有20多个目、700多种,其中仅鞘翅目就有33个科、482种。鱼类有6种,两栖类9种,鸟类208种,兽类96种。在这些动物中,不仅有猕猴、云豹、水鹿、灵猫等喜温湿的南方动物,而且有牛羚、猞猁、马熊、白唇鹿、白马鸡等耐严寒的高原和北方动物。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兽有大熊猫、金丝猴等4种;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雪豹、红腹角雉等17种;三类保护的有林麝、金雕等8种;总计29种。雉鸡更是卧龙动物中之一大特色,全国56种中,卧龙占11种,多属国家保护的种类。矿产资源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

经济编辑1950年以前,汶川县各族人民在极端贫困中挣扎。单一的农业生产原始粗放,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尚存,一年辛苦不足半年粮,靠挖药、熬碱、背运维持温饱,一遇天灾人祸,不乏家破人亡。据1949年的统计,汶川县农业总产值仅42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人均110.59元;粮食总产690.5万公斤,人均131.4公斤;各类牧畜22080头,人均0.58头。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民族地区的生产发展,优先发展交通,兴修水利,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汶县独具地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1963年灌茂公路沿岷江东岸通达威州,沟通了县境南北8个乡镇,以后又沿氓江及县境各大支流陆续建成了汶~茂(县)、汶~理(县)、中(滩堡)~小(金),漩(口)~三(江)公路,形成汶川县交通主干线。随着生产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建乡间公路、专用公路、机耕道近千公里,组成汶川县交通网。汽车外可达周围各县,日流量上千辆,内可达各乡镇及大部分村寨。汶川县先后建成水利设施200余处,耕地灌溉面积达17186亩,基本解决了北部干旱河谷地带的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困难,摆脱了世代靠天吃饭之苦。同时还开发了水能,省、州、县共建大、中、小型水电站20余处,1985年成为全国首批5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为汶川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底,汶川县农业总产值已达2282万元,比1990年增5.4倍;人均337元,比1949年增3倍;粮食总产6024万公斤,增8.7倍,人均890公斤,增6.8倍;各类牲畜73303头,增3倍,人均1.08头,增53.7%。工业更是从无到有,已建立了以水电、建材、采矿、煤炭、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218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470万元的48.95%;1978年以后新兴的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各乡、村因地制宜建立了自己的小型企业,有建材、建筑、加工、运输、小水电、采矿(煤、金刚砂、石英石、石膏)等门类,总产值达1895万元,相当于汶川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2.39%。同时,省、州还在县内先后建立了水电、机械制造、采矿、冶炼、造纸、制药、建材、化工、轻工等20余个中、小型企业,共同构成了岷江经济长廊:北以威州镇为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部映秀镇为新兴水电工业区;南以漩口镇为州、县工业生产基地。1990年底社会零售额达7153万元,其中县属商品零售额为6123万元。国内纯购进182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407万元。1990年底,财政收入达1240万元,是1950年3万元的400陪、1980年508万元的2.4倍,由依赖国家补贴变为基本自给。职工年工资人均2104元,比1978年533.95年增加近4倍;农民年纯收入达543元,比1978年101.12元增5.3倍。城乡储蓄金额达6319万元。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5.75亿元,较“十五”增长33.3%,年均增长4.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18亿元,是“十五”的3.5倍,是1958年至2005年投资总和的2.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87亿元,较“十五”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41亿元,较“十五”增长48.8%,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州第一,实现了再生性跨越,拓展了发展起跳新空间。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3.6亿元,同比增长3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1:24,人均生产总值达30968元。

农业

汶川县致力于建设标准化农业基地,2010年发展甜樱桃1.2万亩、猕猴桃1.5万亩、茶叶1万亩、无公害蔬菜1.5万亩、花卉及食用菌300亩。建设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6个,培育规模养殖户395户,年出栏牲畜5.24万头(匹、只)、家禽13.5万只。致力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品牌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汶川甜樱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甜樱桃、猕猴桃、汶川羌芽等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育扶持专合组织42家,汶川大樱桃公司、佳馨农业、九寨茶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元,同比增长19%。

工业

2010年汶川县190户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户)。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延伸铝、锂、磁材等产业链,推进工业产业上档升级,南联食品机械、兴华玻璃、力晖食品等29户企业落户广东汶川工业园,阿坝铝厂、广盛锂业、九寨药业等11户企业入驻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82.6%。

社会事业编辑基础设施

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西羌第一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

邮电通信

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威州城区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

文化教育

汶川县域内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州财贸校、阿坝州电大等6所大中专院校,州水电、农业机械、交通、牧业等4所州级技工学校,农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为省重点中学的威州中学,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为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培育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旅游编辑主要景点有大熊猫苑、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熊猫沟、正河、邓生原始森林、巴朗山高山草甸等。阿坝州汶川县不仅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更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还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

自然灾害编辑5·12汶川地震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左右,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6月23日,已确认因灾遇难69181人、受伤374171人、失踪18498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8669人、受伤360352人、失踪18498人。失踪人员中相当数量可能已经遇难,估计这次遇难总人数将超过8万人。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6月5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82万顶、被子470.92万床、衣物1186.01万件、燃油73.17万吨、煤炭153.95万吨。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截至4日,四川汶川过渡安置房已安装26300套、正安装14300套、待安装68400套,生产地已发运43400套、待发运51400套。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4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112864人。据卫生部报告,截至5日12时,因地震伤病住院治疗合计97631人,已出院74165人,仍有20878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住院9595人。据中国地震局报告,2008年6月4日12时至5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监测到3.9级以下余震164次,4.0至4.9级余震2次。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0418次。据财政部报告,截至5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31.8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6.8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4.95亿元。据商务部报告,截至2008年6月4日18时,四川、甘肃、重庆、陕西、已有19627家受灾商业企业成功恢复经营,占全部受灾企业的27.75%,比3日统计数增加1975家。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截至5日12时,工矿业企业因灾损失达2047.26亿元,1513个规模以上企业停工,3931个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