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河北政府网 > 邢台政府网 > 威县政府网
中文名:

威县政府网

官网:
www.weixian.gov.cn
地址:
暂无
车牌:
冀E
区号
暂无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威县政府介绍

威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东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市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2013年威县总人口60万人,面积为1012平方公里。 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2010年,威县完成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总值14亿元,第二产业总值10.2亿元,三产业总值9.8亿元,产业结构由45.6:27:27.4调整为41.2:30:28.8。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2009年增长41.7%,占GDP比重比2009年提高0.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0%。行政区划编辑2014年初,威县辖7个镇、9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贺营镇、侯贯镇、七级镇、张家营乡、方家营镇、常庄乡、第什营乡、枣园乡、高公庄乡、固献乡、赵村乡、常屯乡、贺钊乡。[5-6]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威县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

地貌

威县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30至50米,西南部第什营乡康洼村南为最高点,海拔43.8米,北部赵村乡北辛庄海拔29.4米,为威县最低处。威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宜牧。微地貌中,黄河故道纵贯县境而形成的缓岗坡地至今明显,因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故而又形成局部洼地。城东老少河为漳河故道,河床遗迹未消,因积沙甚多,土质沙化,沿岸呈现出沙丘起伏的微域变化。与广宗县交界的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岸边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状洼地。纵穿县境中部的东风渠两侧鱼脊高地较为明显。

气候

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人口分布编辑2013年,威县总人口60万人,洺州镇人口4.4万人,第什营乡人口4.1万,方营乡人口2.6万,七级镇人口3.2万,高公庄乡人口3.1万,赵村乡人口3.3万,章台镇人口3.5万,张营乡人口2.68万,侯贯镇人口3.6万,常庄乡人口2.8万,常屯乡人口3.2万,贺营镇人口3.3万,贺钊乡人口3.4万,梨元屯镇人口3.2万,固献乡人口3.3万,枣园乡人口3.66万。

交通运输编辑2013年,威县境内有各类公路1448.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三条(大广高速、邢临高速、青银高速),全长70.7公里;国道1条(106线),全长48.39公里;省道2条(邢临线、邢清线),全长48.4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5条(邢临高速连接线、大广高速威县连接线、青银高速连接线、大王连接线、吕清连接线),全长38.2公里;县道4条(东大线、武馆线、杨官线、大牙线),全长35.6公里;乡道34条,全长254.7公里;村道522条,全长975.5公里。威县初步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公路交通主框架。

经济概况编辑综合

2010年,威县完成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总值14亿元,第二产业总值10.2亿元,三产业总值9.8亿元,产业结构由45.6:27:27.4调整为41.2:30:28.8。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2009年增长41.7%,占GDP比重2009年年提高0.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0%。

第一产业

威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威县共有耕地114万亩,初步形成棉花、畜禽、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80万亩左右,建成6个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河北省第一产棉大县,素有“冀南棉海”美誉;蔬菜瓜果业蓬勃发展,培育了莲藕、桑蚕、金叶榆等特色种养业,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5项,“三白瓜”作为河北省唯一瓜果类对象,通过农业部“地理商标”认定,建成草楼科普示范地,2012年河北省老科协在威县召开现场观摩会。先后被评为“中国棉花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西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

第二产业

2009年,威县实施了“项目开工建设年”、“项目投产达效年”,争取土地指标5778亩,协调金融机构贷款23.3亿元,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362个,其中省级重点16个、市级重点28个,建设美达空调、艾德照明、路坤电动车等亿元项目19个。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由4.02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建成“五纵十二横”道路51.8公里,入区企业总数达到107家,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第三产业

2009年,威县以新合作威远农资为龙头的农资销售网络实现全覆盖,四星级华威大酒店极大提升了接待餐饮档次,总投资2.1亿元的三好物流园建成启用,总投资1.5亿元的信和商厦投入运营,总投资9亿元的财富中心正在快速推进。2012年,全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外贸企业4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8.1%,为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

社会事业编辑卫生事业

2012年,威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所,政府主办医疗机构35所,分别是县人民医院1所、县中医医院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1所、县第三人民医院1所、基层医疗机构31所,特别是建成了河北省一流的县医院病房楼、新中医院,极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水平;现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进修学校、新农合管理中心各1所;村卫生室568所,个体办医机构81所。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2030张,在职人员12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63人,占总人数的91%,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9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16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9%。村卫生室在职人员573人,个体办医机构从业人员8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6%。

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2010年1月1日开展以来,参保人数已达到2762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均有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2011年7月份在威县开展以来,参保率达93.6%,发放率达100%。

科技事业

威县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威县为目标,谋划实施创新项目,巩固发展创新平台,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地方荣誉编辑

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乱弹艺术之乡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书画创作基地、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乱弹艺术之乡、威县荣获河北省级园林城市(县城)之一、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河北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中国毛白杨繁育基地、中国三白西瓜之乡、中国棉花之乡、“2013中国最美城镇”等。 威县:河北省唯一获得2013中国最美新城镇的县。 威县:荣获2012至2013年度省级文明县城[13-14] 威县:荣获2013-2014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奖。

风景名胜编辑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威县县城内黄街中段西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由时任威州知州王伯大携黄阿訇所建,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威县是全市最大的回族群众聚居地,黄街清真寺也是邢台市最早的清真寺。该寺对于研究元代威县的社情民俗以及伊斯兰教传入经过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

范质墓范质墓位于贺营乡袁庄村正北127米处,距范质故乡范家营1.5公里,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质(916年—964年),字文素,北宋建隆时曾登相位,后为太子太傅,继封鲁国公。

定陵古迹定陵位于县城西北2公里洺州镇大高庙村西360米处,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陵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后,今仍保存下来台高15米、直径54米的陵墓实属不易。对于研究西汉晚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及威县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和利用价值。

王亚平故居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0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鲧堤遗址鲧堤是威县历史上有名的古迹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鲧治水时所筑,清代文献记载,长堤蜿蜒数百里,是先民御洪的屏障。南源自临西,沿经威县去至南宫。据康熙《威县志》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者,三面濒堤。上宽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县境内,鲧堤遗址长约20公里,自邵固村南经全礼村西,过孙庄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村,而后入南宫境内,现在邵固至孙庄一带,鲧堤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大致规模十存五六,高7米,宽15米,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犹能显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迹。也显示出威县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奋斗和宏大气魄。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义和团运动纪念馆位于威县城关。规划面积150亩,距邢台77公里,现有义和广场、纪念馆、赵三多故居、纪念碑、墓地、"义和团议事厅"和部分文物。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孙中山称其为辛亥革命起示范作用,-总理称"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同志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义和团运动电视剧正在拍摄,义和团运动纪念馆景区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绍氏酥鱼威县的酥鱼是威县河鲜中的代表,以“绍氏酥鱼”冠名而闻名国内外,“绍氏酥鱼”源于乾隆十六年间到上虞白马湖吃酥鱼而得以成名。一条普通的草鱼,通过秘门的刀工、油炸和调料,做出外香里嫩、鲜酥可口、甜咸兼有、香味浓郁的酥鱼。“绍氏酥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核酸和钾、钠、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加上汤料中的各种滋补调料,故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绍氏酥鱼”既是一道下酒菜,又是一样绝美的休闲小吃,以色泽黄亮、色香味美、骨酥肉嫩、溢香爽口、久吃不腻而著称,同时可做成咸、甜、鲜、麻、辣等多种口味,能让喜欢各种口味的人。

三白西瓜威县特产“三白西瓜”个头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我国餐桌上独具风味。

千康粥粉千康粥粉源于北方名吃“小拐磨”,一种小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千康粥粉结合中国千年粥文化及现代营养学平衡膳食理论,把小米、大米、江米、绿豆、大豆、青豆、黑豆、芝麻、花生、杏仁、枸杞等原料均匀搭配,开发出早餐粥粉、晚餐粥粉、胡辣粥粉、绿豆粥粉等多种粥型,满足了大众口味。

历史文化

乱弹乱弹是地方戏曲之一,是深受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它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东路乱弹的活动范围是邢台、邯郸以东,石德线以南及鲁西北一带。西路的活动范围是山西上党以东及石家庄地区东北一带,现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梨花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它产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书画艺术威县素有“书画之乡”美誉。威县有威县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65名;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17名;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46名。威县发展书画爱好者近千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河北省群艺馆定为书画培训地。 威县书画交易的集散地冀南书画城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