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柳州政府网 > 柳江政府网
中文名:

柳江县政府网

官网:
www.liujiang.gov.cn
地址:
拉堡镇柳北路45号
车牌:
桂B
区号
0772-7215905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柳江县政府介绍

柳江县是举世闻名的“柳江人”遗址所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面积2504平方公里,辖八镇五乡,总人口50多万,全县壮族占的76.99%,其他少数民族占1.26%,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城。县城于1950年3月迁至拉堡镇,1983年柳江县划为柳州市辖县,是柳州市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中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唯一获得外贸出口权的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卫星城的规模。

中文名称柳江县外文名称Liujiang County别 名拉堡行政区类别柳州市辖县所属地区广西·柳州下辖地区11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拉堡镇电话区号0772邮政区码545100地理位置桂中盆地东南部面 积2504平方公里人 口50多万方 言壮语、西南官话—桂柳片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百朋酒壶山、龙怀水库、北弓水库等车牌代码桂B行政代码450221目录1 历史2 区划3 地理▪ 位置▪ 气候4 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5 人口6 经济▪ 农业▪ 工业7 交通8 教育▪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师资力量9 文化▪ 民间艺术▪ 文物古迹10 旅游历史编辑

柳江县城夜景秦,今柳江县属桂林郡,尚未建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以县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郁林郡,为柳江县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县名,县境大体即今柳州市区、柳江县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柳州府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柳州县。23年柳州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为柳州区治所。26年4月7日,柳州县改名柳江县。29年,柳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四区治所。31年,第四区改称第二区,柳江仍为区治所。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1984年至今,1984年10月4日至14日,撤销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全县设1镇9乡;1987年9月,新建白沙、流山、里雍3个乡,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县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2005年9月,撤销福圹乡,至2006年底,全县辖11个镇1乡。

区划编辑1949年12月—1950年3月,全县分为6个区,18个乡:一区辖里雍、穿山、中团3乡;二区辖进德、百朋、小山3乡;三区辖思贤、成团、六道3乡;四区辖洛满、流山、福塘3乡;五区辖三都、水源、土博、里高4乡;城关区辖广源、平川2乡,共辖214个行政村(街)。1950年4月—1951年1月,全县分为8个区,18个乡:一区辖里雍乡;二区辖百朋、小山2乡;三区辖六道、成团2乡;四区辖洛满、流山、福塘、土博4乡;五区辖三都、里高、水源3乡;六区辖进德、思贤2乡;七区辖穿山、中团2乡;八区辖广源、平川2乡。1955年5月19日起,各区名称一律按区公所所在地地名称呼。全县一至八区同时分别改为里雍、百朋、成团、洛满、三都、进德、穿山、土博8个区。1961年10月,增设横山、大田、四连、思荣、新隆、拉堡镇六个公社。这时全县共25个公社。1962年10月,恢复区、乡体制,全县又划分为里雍、百朋、成团、洛满、三都、进德、穿山、土博8个区,下辖以1955年—1957年的小乡为基础划分的94个人民公社(1964年3月,撤销龙怀公社,建立凤山公社),共辖2642个生产队(以上公社、生产队数是1966年的统计数)。1968年12月,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各区改为公社。其中洛满区分为洛满、福塘两个公社,其余规模不变。这时全县共分为里雍、百朋、成团、洛满、福塘、三都、进德、穿山、土博9个公社。原94个公社改为105个大队,下辖2642个生产队。1980年9月,设拉堡镇,辖拉堡1个大队,20个生产队,两个街委会。这时全县共9个公社1个镇,123个大队,3521个生产队,两个街委会。1982年底统计,全县共有1227个村(街)、其中解放后新建村69个。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全县设立里雍、百朋、成团、洛满、福塘、三都、进德、穿山、土博9个乡及拉堡1个镇。1985年乡镇下共设123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共有1225个村(街),2707个村民小组。

柳江县位于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处北纬23°54’30”~24°29’00”、东经108°54’40”~109°44’45”之间。北面紧连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社冲乡;东北隔柳江与鹿寨县江口乡、导江乡相望;东及东南部与象州运江镇、马坪乡相邻,南面与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乡、凤凰镇、北五乡、七洞乡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忻城县安东乡、大塘镇、欧洞乡、宜州市屏南乡、三岔镇。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总面积2539.16平方公里。

气候

柳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20.4℃,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332天。柳江县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其气候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湿干燥少雨。一月平均气温10.4℃,七月平均气温28.9℃,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5mm,年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频率为13.5%,静风频率为28%,年平均风速2.0m/s。

资源编辑水资源

城市照片 (2张)

县内水资源比较缺乏,水资源总量20.37亿立方米,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12.65亿立方米,地下水7.71亿立方米。辖区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即:柳江河、龙江河、逢吉河、凤山河、大桥河、里雍河、王眉河、水源河和大渡河。其中,柳江、龙江两条为过境河。9条河流境内总长335.63公里。全县库区水能可开发量为20万千瓦,有龙怀、北弓工农和逢吉水电站4个,装机14台容量2335千瓦,年发电量402万度;境内柳江河段建有红花水电站,年发电量9.02亿千瓦时;全县总库容为1.35亿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1公顷。

土地资源

田野2010年末耕地面积为86620.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1%;园地面积为2451.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林地面积为116128.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8%;草地面积为17087.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0197.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4690.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596.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其他土地面积为8955.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

森林资源

全县有三伯岭、龙汉岭、冲马岭、鹿岭等4个国有林场;有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桉木、荷木、樟木、香椿、苦楝、椎木、柠檬桉、泡桐木等;经济林有油茶、柑桔、沙田柚、龙眼、柿、桃、李、梨等。2010年,全县林地面积12.24万公顷,森林面积11.10万公顷,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20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60%。全年完成造林1120.70公顷,其中:荒山造林完成269.10公顷,人工迹地更新(含人工促进更新)851.60公顷,封山育林3213公顷。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确权面积94.50万亩,发证86.60万亩。

矿产资源

柳江县境内的主要金属矿产有锰矿、铁矿、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建筑用灰岩、溶剂用灰岩、饰面用生物灰岩)、方解石、砖瓦用页岩、硅土等。八一思荣锰矿、柳江县锰矿开采于上世纪50年代,经60余载,累计开采锰矿石数百万吨,经检测评估,矿区尾残矿储量在60万吨左右。柳江县石灰石开采正在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年产石灰石约250万吨。里高大理石(生物灰岩)以独特的花纹优势进入东南亚市场,利用大理石开发石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年产销6500台。

人口编辑

柳江县城区2010年,柳江县少数人口434472人,占全县总人口78.24%。全县有27个民族,汉族人口120852人,占总人口21.76%;壮族人口427538人,占总人口76.99%;仫佬族人口3589人,占0.65%,瑶族人口1364人,占0.25%;其他民族人口1981人,占0.36%。

经济编辑农业

柳江县甘蔗民国22年(1933年)以前,柳州县政府由建设局管理农业。27年增设农业管理处,配主任、技正、技佐负责农业技术推广。30年撤销,只在建设科内配农林技士1人,技佐3人,专管农业和林业。35年,县政府设立农林推广所,专管农、林业的技术推广,直到解放。解放后,1950年12月,柳江县人民政府设立建设科分管农业。1953年改设农建科,以管农业为主,下辖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县农场。1954年10月,改为农林水利科。1955年专设农业科。同年10月,又改为农牧科,管理农业和畜牧业,下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配种站、县农场以及8个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增设畜牧兽医站、种子站、农具推广站。1958年,农牧科与林业、水利科合并,组成农林水利局,增设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1959年12月,又单设农牧局。1963年2月改为农业局。“文化大革命”中,农业行政、事业机构全部瘫痪。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农林小组管理农、林、牧业及水利工作。1972年5月恢复农业局。1985年农业局有干部9人,下辖农业技术推广站、病虫害测报站、种子公司、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8乡1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些机构共配有干部106人(其中技术干部103人),工人43人。1954年起,中共柳江县委设立农业部,1955年改为农村工作部。1965年8月又改为农村政治工作部。1976年5月改称农村工作部。1979年撤销。解放以来,柳江县境内国民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1978年,农业总产值8654万元,占社会总产值13447万元的64%(按当年价计算);净产值5940万元,占国民收入7708万元的77%(按当年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10130万元,农业总产值占74%(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农业总产值15137万元,占社会总产值25208万元的60%;净产值10890万元,占国民收入14558万元的75%(按当年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14988万元,农业占69%(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柳江县农业人均产粮339.8公斤,为国家提供征购粮2823.87万公斤,人均口粮292公斤。农业内部以种植业为主,种值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最低年份为62.88%;最高年份达74.58%;一般为70%左右。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最低年份为0.27%;最高年份为5.0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最低年份为14.35%;最高年份为29.46%;一般为20%左右。副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最低年份为5.75%;最高年份为15.88%。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最低年份为0.02%;最高年份为1.33%。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64.66%(其中粮食占43.08%);林业占5.01%;畜牧业占17.21%;副业占12.21%;渔业占0.91%。农业总产值比1950年增长3.69倍,比1978年增长73%。

工业

解放前,柳江县所有工厂和多数手工业都集中在当时的县城柳州,只有棉纱、棉布纺织、竹木器制作、打铁、车缝、建筑、烧砖瓦、大米加工等少数手工业分散于县境内农村(柳江县),进行农副产品加工。这些手工业多数为家庭副业,少数为独立手工业者。据《广西年鉴》记载:民国16年(1927年)有天然、鸿利、泰和3个私营矿业公司,由刘范成、刘春声负责经营开采锰矿,22年因欠税被取消“矿业权”。解放后,195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4万元(1979年以前按1970年不变价,1980年以后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3%。1951年欧文锋等集资创办民力锰矿公司,1952年7月,覃汝清等集资创办集成锰矿公司,用手工工具在穿山开采锰矿。1954年12月1日,民力与集成两公司合营称民集锰矿公司。1956年民集锰矿公司因亏损破产,矿区收归国有。同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县手工业者组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3个,1957年变为33个。1958年以后并入人民公社,成为社办工业。1952年,以兴建大米加工厂为起点,开始兴办地方国营工业,开创柳江县使用机器生产的新时代。1958年“大办工业”,先后增建有锰矿场、农械厂等,年底共有14个企业一齐上马。由于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没有过得硬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以及必要的管理人员,1959年至1965年,先后陆续下马8个企业。1966年至1970年又恢复和增建5个企业,1970年总产值才恢复并超过1957年的水平。吸收一哄而起的教训,1969年,贯彻“工业学大庆”精神,以后兴建的工厂,均先派人前往外地学习,这样办的厂才得到稳步的发展。1964年,以兴建县农具厂为起点,兴办县集体工业企业。1958年以手工业合作社为基础“大办”起来的公社工业企业,1961年调整后,大批下马。1970年后,再度陆续恢复和发展。村办工业企业1978年后不断扩大。个体工业1981年后“春风吹又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5年,全县已形成锰矿采选、建筑材料、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食品饮料加工、缝纫、木材加工、造纸纸制品和印刷、化学肥料、医药、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全县工业企业共119个,含国营企业22个(其中独立核算单位16个);县办集体企业9个(其中独立核算单位8个);乡镇企业88个(其中乡镇办48个,村办40个)。另有个体工业户2111个。主要产品有电力、铁制农具、木制农具、大米、食用植物油、酒、印刷品、锰矿石、机制纸及纸板、各类糕点、酱料、服装、红砖、瓦、石灰、河沙、片石、机制糖、酒精、人力打谷机、面粉、淀粉、合成氨、碳酸氢铵、木材、水泥、中成药、日用玻璃、水泥纸袋、塑料制品、石米、石粉、重晶石粉、水果糖、果脯蜜饯、自来水、猪肉等37种。锰矿石、重晶石粉、石粉、石灰、机制糖、糯米蜜酒及中成药板蓝根、桉叶止咳露等产品,远销区内外。全年工业总产值320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72%。在工业总产值中,县办国营工业占51.8%,县办集体工业占13.41%,乡镇工业占34.8%。

柳江县位于广西中部,湘桂、黔桂、枝柳铁路及332、209国道过境。辖11个镇和1个乡和1个开发管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拉堡镇,距柳州市商业中心仅10公里,有10、40、43、71、81、87、99、102、103路公交车往返市内,交通便利,各类专业市场密集于市县结合部,市县已融为一体。县城距市中心10公里,柳州白莲机场在柳江县境内,距县城仅7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方便。柳江县是柳州市市辖县,三面环抱柳州市,是“桂中商埠”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南大门,县城距市中心仅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与柳州市同等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条件。县内322国道、209国道与穿越县内的宜柳高等级公路、南柳高速公路和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可直达南宁、北海、湛江、梧州、广州、桂林和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市;湘桂、黔桂、桂柳三条路线穿越境内7个乡镇,9个车站,与我国中西南交通枢纽-柳州市结成网络,铁路可直达北京、西安、郑州、襄樊、长沙、上海、无锡、广州、湛江、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1994年10月建成通航的柳州白莲机场就在县内,离县城不到7公里,可供WD-82及波音系列737、757飞机全天候起降,柳江河航运已开升到5级航道,全年可通250吨级船只,可直达梧州、广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