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甘肃政府网 > 平凉政府网 > 灵台政府网
中文名:

灵台县政府网

官网:
www.lingtai.gov.cn
地址:
中台镇东大街52号
车牌:
甘L
区号
0933-3621124
百度分享
分享到:

灵台县政府介绍

灵台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个镇、8个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9752人,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2012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93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4%。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2年,灵台县辖5镇(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8乡(新开乡、西屯乡、上良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百里乡、蒲窝乡)、1个街道,共4个社区、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

地貌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除西部基岩隆起外,其余塬区及丘陵梁峁地带全被第四纪黄土覆盖,按地貌可分为残塬、丘陵、川台三大类型 ,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

气候

灵台县属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全年无霜期159天。

水文

灵台县境内河流主要有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190条支流。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土地2796758.3万亩,其中按生产形态分:耕地面积666216.7万亩,园地67800.2万亩,荒地258440.7万亩,林地1160842.7万亩,牧草地643458万亩。

植物资源

灵台县植物有乔木、灌木、经济林木,乔木以白桦杨、柳树、核桃、犁树、杜犁树等树种为主,灌木以酸刺、酸枣、狼牙刺、栒子、木瓜、山楂、山桃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

矿产资源

灵台县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碳、天然气、石油三种,其中煤碳资源在灵台县南部山区14平方公里的邵寨、蒲窝、百里等乡镇地下煤碳储量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藏煤深度在600-700米之间,煤层厚度8—10米,储量在15亿吨以上。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高热值。

人口民族编辑截至2012年末,灵台县共有73989户,总人口229752人,其中:男120457人,女109295人;非农业人口24703人;年龄18岁以下48104人,18-35岁59915人,35-60岁89873人,60岁以上31860人。 灵台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交通编辑2012年,灵台县营运汽车拥有量655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0742万人公里,较2011年增长10.2%;货运周转量31926万吨公里,较2011年增长41%。

经济编辑2012年,灵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93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444万元,较2011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611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16.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26元,按不变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7.6:23.6:38.8,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1和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201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12年,灵台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807万元,较2011年增长52.4%,公共财政收入完成8251万元,较2011年增长57.2%;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49371万元,较2011年增长32.4%,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6567万元,较2011年增长10.1%;教育支出35286万元,较2011年增长65.1%;医疗卫生支出10413万元,较2011年增长61.3%;农林水事务支出23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1.3%。

第一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62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7.9%,增加值9744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6%,按可比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7.9%。 2012年,灵台县粮食播种面积75.24万亩,较2011年增长0.24%,粮食总产量18.37万吨,较2011年增长4.97%;蔬菜种植面积12.69万亩,较2011年增长5.75%,蔬菜产量为15.42万吨,较2011年增长3.49%;油料种植面积16.01万亩,较2011年下降6.04%,油料产量为2.04万吨,较2011年下降2.39%。 2012年,灵台县水果产量为4.6万吨,较2011年增长2.13%,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4.68万亩,新增水平梯田3.44万亩。 2012年,灵台县大牲畜存栏11.36万头,较2011年增长0.62%,其中牛存栏11.30万头,生猪存栏1.92万口,羊存栏3.9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7935.67吨,较2011年增长5.44%,鲜蛋产量384.9吨,较2011年增长6.03%。水产品产量220吨,较2011年增长4.76%。

第二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5690万元,较2011年增长30.5%,完成工业增加值32800万元,较2011年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790万元,较2011年增长41.6%,完成增加值1819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25.3%。 2012年,灵台县原煤产量32.6万吨,较2011年下降3%;瓦楞纸产量15500吨,较2011年增长1.3%;面粉产量9630吨,较2011年下降35.2%。 2012年,灵台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860万元,较2011年增长17.6%,实现利税4932万元,较2011年增长4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187万元,较2011年增长40.6%,实现利税3103.4万元,较2011年增长45.5%。 2012年,灵台县资质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7590.2万元,较2011年增长54.2%,实现营业收入50233.6万元,实现利润9476.3万元,上交税金2753.5万元。在资质内建筑业企业的带动下,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300万元,较2011年增长50.1%。

第三产业

2012年,灵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10万元,较2011年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556.1万元,较2011年增长27.4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453.9万元,较2011年增长9.1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18.2万元,较2011年增长16.53%;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116.4万元,较2011年增长17.2%;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9万元,较2011年增长33.51%;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36.4万元,较2011年增长26.8%。 2012年,灵台县接待旅游人数94.8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21%,旅游业总收入46498.2万元,较2011年增长21%。 2012年,灵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844万元,较2011年增长26.0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2335万元,较2011年增长26.6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1445万元,较2011年增长19.62%,其中短期贷款37214万元,较2011年增长100.5%,中长期贷款104231万元,较2011年增长4.56%。 2012年,灵台县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7.38%,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6.15%;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7%。全年赔付额为557.8万元,比上年下降11.74%,其中人寿保险赔付额314.8万元,比上年增长68.34%;财产保险赔付额234万元,比上年下降45.39%。

社会事业编辑科技事业

2012年,灵台县农业新技术成果普及率84.7%,农业新技术成果应用率88.1%,农业科技进步速度7.59%,农业科技贡献率50.8%;工业科技贡献率50.3%,工业科技进步速度6.9%。

教育事业

2012年,灵台县参加高考考

灵台县第一中学生2167人,其中录取高职以上2016人(本科以上1270人,其中重点以上226人),其中本科以上比上年增加193人,增长17.9%。 截至2012年,灵台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4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小学132所,职业中专1所,幼儿园43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44万人,其中:小学1.35万人,初中0.96万人,普通高中0.58万人,职业中专0.12万人,在园(班)幼儿0.4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7%,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4%。

文化事业

2012年,灵台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1座,电视发射台2座,发射机5部,发射机总功率4千瓦,有线电视网络总长64.2公里。广播综合覆盖率99.5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11.8%。

医疗卫生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妇幼保健站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床位69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98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88人,其中医院、卫生院5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7人。县乡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数24.94万人(次),业务总收入6365.8万元。

体育事业

2012年,灵台县参加了全市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了9金、7银、8铜、团体总分第四的成绩。

社会保障

2012年,灵台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09人、6514人、10878人、4903人和316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74人;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1523人,参保率95.02%。为107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893万元;为82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金63万元;为739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支付医疗保险待遇245.28万元;为956名城镇职工支付医疗费56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57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21万元;为27959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1505万元,发放率100%;为26670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370万元。

历史文化编辑文化遗产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灵台县共保护收藏出土文物上万件,国家、省、市调展及收藏约3000件,县博物馆收藏7000多件,其中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事唢呐曲牌、木偶戏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麦秆画等95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

民俗文化

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戏剧:木偶戏;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 宫灯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因此,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香包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黄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 灵台剪纸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 泥塑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 皮影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中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台独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 麦秆画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

名优特产

灵台县特产有:牛心杏、薄皮核桃、灵台砀山梨、灵台红枣、灵台柿子、灵台长面 、大锅盔、油糊圈、死面油饼 、小笼包子、油糕 、酿皮 、荞面煎饼、清炖甲鱼、蒸鸡肉、手工面等。

名胜古迹编辑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

名胜古迹 (12张)

城中心,座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 “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牛弘墓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密须国遗址古密须国遗址在灵台县县城西20公里的百里乡。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著名人物编辑皇甫规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 皇甫谧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牛弘(公元545—610)。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完整。 皇甫松皇甫松,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之子。其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其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重杨重,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张文明(?—1930),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 杨子恒杨子恒(1898—1961),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永祥高永祥(1915—1945),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1931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1932年随部于宁都其一,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