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贵州政府网 > 黔东南政府网 > 锦屏政府网
中文名:

锦屏县政府网

官网:
www.jpzf.gov.cn
地址:
三江镇
车牌:
贵H
区号
0855-7227158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锦屏县政府介绍

锦屏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隅,依黔面楚,东界湖南省靖州县,南邻黎平县,西毗剑河县,北抵天柱县。地跨东经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距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239公里,距贵州省会贵阳434公里,距黎平飞机场65公里,距湖南省靖州火车站79公里。

锦屏县下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483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22.7万人(2012)。锦屏县被誉为杉木之乡的美称。

1972年县敦寨水泥厂出土的磨制石斧和2006年茅坪镇阳溪出土的陶瓷器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锦屏地区即有人类生息。

春秋战国时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荆州武陵郡镡成县。

三国前期属蜀吴角逐之地,后期归吴。晋与汉同。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485),析武陵、牂牁二郡置东牂牁郡,县地属东牂牁郡平阳县。南梁属武陵郡龙标县。隋代同梁。

唐贞观时随龙标改属巫州,武则天时又改属沅州,代宗大历时再改属溆州。天宝时于亮司地置羁縻亮州,属黔州都督府。五代时属诚州十洞地。

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于铜鼓置铜鼓寨,属靖州。南宋大观元年(1107),于湖耳地置隆州,遥属绍庆府。唐宋两代,县地均为朝廷羁縻统治。

元置亮寨、湖耳、新化、欧阳寨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改置湖耳、亮寨、欧阳、新化四蛮夷长官司,属湖广靖州卫;五年(1372)置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十八年(1385)废以上五司;二十年(1387)置铜鼓、新化、亮寨二千户所,属五开卫;三十年(1397)改铜鼓千户所为卫,隶湖广都司;永乐元年复置以上五司,属思州宣慰司;十一年(1413)以五司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隶黎平府。

清雍正五年改隶贵州,并撤销铜鼓卫,改设锦屏县,属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撤销锦屏县,改由开泰县锦屏乡县丞分驻。

民国二年移开泰县治于锦屏,改为锦屏县,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以后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将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将天柱县分出。

锦屏县

行政区划

20146月,锦屏县辖7个镇、8个乡:三江镇、茅坪镇、敦寨镇、启蒙镇、平秋镇、铜鼓镇、平略镇、大同乡、新化乡、隆里乡、钟灵乡、偶里乡、固本乡、河口乡、彦洞乡。

锦屏县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境内一般海拔高度400-800米,最高海拔1344.7(西南固本乡龙干山),最低海拔282(东部阳豆溪清水江山境处),南北最宽39.6公里,东西长55.5公里,总面积有1600.85平方公里。

水文条件锦屏县锦屏县境内清水江干流河长57.45公里,流域面积1596.9平方公里。清水江在境内共接纳大小支流147条,河长10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总长411公里。其中大的支流有乌下江、八洋河、小江、亮江4条。锦屏县境内主要河流除八洋河(含其支流)外,其它河域均有客水流入境内,全县共计有13627平方公里集水面积所产客水量流入县境。其中清水江区客水用锦屏、施洞二站径流估算为62.20亿立方米。乌下江区水量采用乌下江区径流估算为5.097亿立方米。小江河区客水采用小江河区径流估算11.94亿立方米。亮江区客水采用亮江区径流估算为7.372亿立方米。锦屏县客水总量为86.61亿立方米,加上境内产生的地表水资源量9.964亿立方米,总的出境水量约为96.57亿立方米。锦屏县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9.964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624.0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913立方米/·年。

气候条件

锦屏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境内植被条件较好,对气候的分配有了相应的调节,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受到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明显的山地主体气候和林区气候的特点。

气候温和: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均气温16.4℃,气温年21.4℃,全年温度大于或等于30℃94天,小于或等于0℃17天。

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境内常年降水量在1250-1400毫米之间。4-9月为一年中的温湿季,降水量占全年70%10-3月为一年中的干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0%

水热同季,温暖共节。境内4-9月平均降水量均大于年平均数,气温升高,降水量也随之增多,反之减少。

光照偏少,但较集中。锦屏地区光照资源是全国最低值区第一,年日照数为1086.3小时,占全年可照数的25%,但日照比较集中,75%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旺盛期的4-9月。

山区凉,河谷坝区热,局部小气候明显。境内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高低两地农事季节相差达15-30天,水稻收获是:平坝收白露,山上打秋分,故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之说。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建成水利工程6048处,有效灌溉面积4.753万亩,保灌面积4.733万亩。全县现有蓄水工程58处,其中小()2座、小()9座,山塘47处,正常蓄水位库容505.6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9.47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79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1.778万亩;引水工程5971处,其中小()型以上49处,小()型以下5922处,引水流量2.398立方米每秒,有效灌溉面积2.08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085万亩,提水工程19处,小()18处,小()型以下1处,有效灌溉面积0.87万亩,保证灌溉面积0.87万亩。现建有水电站109座,装机容量8900千瓦,年发电量5942万度,由中南设计院设计的三板溪水电站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森林资源

锦屏县锦屏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境内植被共分为8种主要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竹林、油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林以及草坡。据调查,全县树种资源有70余科300多个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11种,省级保护植物61种。主要植物种类包括杉木、马尾松、樟树、紫檀、青桐、黄檀、白杨、梧桐、槐、柞木、乌桕、檫木、鹅掌揪、马蹄参、喜树、竹类等。

根据2011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结果得出,锦屏县国土总面积239535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80781.7亩,占74.34%;非林业用地614568.6亩,占25.66%,森林面积1704511.8(含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森林覆盖率71.16%。活立木总蓄积927.07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924.45万立方米,占99.72%;疏林地蓄积2.62万立方米,占0.28%。林木绿化率71.68%

人口

锦屏风雨桥锦屏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以侗、苗、汉为主要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9.45%(2007),其中侗族占49.37%,苗族占37.57%,汉族占12.51%。此外,还有水、布依、彝、壮、瑶、土家、仡佬、黎、白、回、满等16个少数民族。苗族大致在宋元时期从湖南、广西和清水江中上游地区陆续迁入县境。汉族则在明代以后通过随军征苗、经商、逃荒等形式陆续进入锦屏地区。

2012年末,锦屏县总户数60360户,总人口2272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33人,占总人口的11.5%。男性人口120533人,占53.0%;女性人口106701人,占47.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9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1.8%2012年末常住人口15.34万人,比2011年增加0.08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5‰,死亡率为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

交通

1980年代初,锦屏县内只有两条过境公路、两条县内公路,总里程142公里,有9个乡镇所在地和33个行政村通公路,而且公路等级都很低。在1980年代中期,县政府利用林业经费和国家的粮棉布款,采以工代赈等方式将公路修通到固本、河口、新民、裕河、九南、高坝等边远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1990年代后,又进一步完善县内公路主干道,并开始建设通村公路。

2007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80公里,实现了三横四纵四出口的交通建设目标,全县有89%的行政村和70%的自然村通了公路,县内公路网络基本形成。2007年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672辆,是1978147辆的4.7倍。

2012年底,锦屏县通车里程达1556.6公里,其中通村油路(水泥路)通车里程201.5公里 ,全县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车建制村的比重均达到43%2012年末拥有各类营运车辆871(其中:客运车269辆,货运车602),比去年增加57辆,各类营运船只27艘。全年全社会运输总周围量1373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413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1%,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914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0%,完成水路客运周转量73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4%,完成水运货物周转量8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2%

经济

综合

锦屏县2012年,锦屏县生产总值201981万元,比2011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43万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76180万元,增长 19.3%;第三产业增加值92557万元,增长14.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6.4637.7245.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47.143.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3201(按当年价格和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约合2095美元(按年末汇率折算)

第一产业

2012年,锦屏县粮食种植面积16321公顷,比2011年增长0.1%,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164公顷,比2011年增长0.1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946公顷,比2011年增长0.36%;蔬菜播种面积 4418公顷,比2011年增长5.67%

2012年,锦屏县粮食总产量53579吨,比2011年增长23.23%,其中:夏粮产量10297吨,比上年增长7.96%,秋粮产量43282吨,比上年增长27.84%。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58423万元,比上年增长9.6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6938万元。

第二产业

2012年,锦屏县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987万元,比2011年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7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500万元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完成31814万元,比上年增长23.8%;私营企业增加值完成38173万元,比上年增长25.1%。电力生产、木材加工支柱产业主导明显,电力生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625万元,木材加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549万元,分别占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8%45.1%

第三产业

2012年,锦屏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62.6万元,同比增长16.32%。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51505.1万元,同比增长16.44%,乡村零售额12957.5万元,同比增长15.8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937万元,零售行业零售额53417.5万元,住宿业零售额652万元,餐饮业零售额7456.1万元,分别增长18%15.65%40.82%18.73%

社会

教育事业

锦屏中学综合楼2012年末,锦屏县拥有基础教育学校156所,在校学生34141人,其中: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含学前班)4425;小学112所,在校学生14244;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15426;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6人。拥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980人。学前一年入园率及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为91.2%55.6%,比上一年分别提升了1.55.1个百分点。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74%,初中纯入学率85.7%,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1.1%,义务教育巩固率87.6%,高中毛入学率63.2%

文化事业

锦屏县2012年末,锦屏县拥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完成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发展规划编制。全年共播出《锦屏新闻》2091314条,《一周要闻》43359条、各类专题20期。上传新闻稿件160条,州电视台用稿 97条,省电视台用稿5条。实施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第一期安装任务1130户。全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2244场次。

卫生事业

2012年末,锦屏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2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中医医院1个,疾病预防机构1个,计生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178所,诊所、医务室9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全县实有病床759张,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2人,注册护士143人,药师23人,技师()59人。 

旅游

隆里古城锦屏县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春蕾林场森林公园)。风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进入《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A级景点3(隆里古城、三板溪湖区、文斗)B级景点1个,C级景点3个。景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烈士故居,贵州省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村镇、中挪文化合作项目——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重点民族村镇()有隆里、文斗、韶蔼、裕和、党艾、瑶白、茅坪、固本、河口等。

锦屏县的旅游景区有:文斗苗寨、清水江、青山界、九寨北侗、锦屏风雨桥、隆里古城等。

著名人物

龙大道吴慕姚(1871~1915),原名尚隆,苗族,锦屏县钟灵乡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吴慕姚赴日考察学务,受孙中山学说影响,立誓为拯神州于水火,敢将铁骨碰刀枪。民国元年(1912),吴慕姚加入同盟会南社,任《国风日报》主笔,发表文章揭露袁世凯投靠帝国主义,对革命实行政治欺骗和军事威胁、阴谋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的阴谋。

龙大道(1901~1931),原名龙康庄,字坦之,侗族,锦屏县茅坪镇人。他自幼刻苦好学,关心人民疾苦,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3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之一。

黔东南雷山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522634
官网:www.leishan.gov.cn
地址:丹江镇南门坝
邮编:557100
车牌:贵H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明洪武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

永乐十一年(1413),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正统九年(1444),置施秉、永从2县。

弘治七年(1494),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置镇远县。雷山县地图万历二十五年(1597),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清雍正七年(1729),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

同治十一年(1872),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民国二年(1913),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民国三十年(1941),撤销丹江县,并入台拱、八寨两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设置雷山设治局,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至今。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地貌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

气候

雷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行政区划

2012年,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雷山县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雷山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山县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千瓦。

土地资源

雷山具林地面积占雷山县总面积的19.0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雷山县跨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含7个土类,33个土属,77个土种。

生物资源

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50余种。雷山县内有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天麻、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

人口民族

2012年末,雷山县总人口153031人。县境内世居苗、汉、水、侗、瑶、彝等6个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2.32%

经济概况

综合

雷山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3年,雷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财政总收入2.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534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雷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3亿元。

第一产业

2012年,雷山县全年粮食总产量4.44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23.2%。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万亩,完成低产及幼龄茶园改造2万亩,完成无公害茶叶一体化认证面积2万亩。雷山县茶青产量5848吨,同比2011年增长30.1%,茶叶产品产量1387吨,同比2011年增长32.72%,实现茶业综合产值5.0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3%。雷山县肉类总产量6853吨,水产品产量680吨,果品产量5194吨,天麻产量350吨。雷山县现有州级重点茶叶龙头企业4家,山野菜龙头企业1家,实现经济总收入2114.8万元,带动农户31001.26万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新增入社社员441户,带动农户9433700余人。

第二产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乌开工业小区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乌开工业小区和红屯堡特色工业小区标准厂房建设。累计为企业兑现和协调贷款资金2.9亿元。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60个,引进工业企业16家。2012年,雷山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同比20111年增长22.58%

第三产业

2011年,雷山县接待游客达350万人次,是2006年的16倍,年均增长78.5%;旅游综合收入达20.3亿元,是2006年的30倍,年均增长90.3%201215月期间,雷山县接待游客18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310.09%

2012年,雷山县共接待游客601万人次,同比2011年增长7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0.5%

社会事业

编辑

城镇建设

2012年,雷山县完成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维修改造工程;完成县城大十字片区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装和铜鼓广场、教厂坝片区、县城水体景观等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建设;完成达地乡民族文化广场、道路硬化工程和永乐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县城郎当河口至陶尧城镇主干道、丹江镇省级示范小城镇、西江安置新村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黄里坳隧道建设;完成塔石至达地通乡油路和黄里坳至乌东旅游公路建设;完成通村油路建设50公里。完成固鲁110KV变电站等城乡电网工程建设。

教育事业

截至20146月,雷山县中小学、幼儿园共94所,教职工1629人,专任教师1520人。20101月至20146月,雷山县争取或筹措资金24643.8万元,完成教学楼建设28560.93平方米,完成学生宿舍楼建设15512.48平方米,完成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项目建设831套,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食堂67个。

文化事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10个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和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西江博物馆、郎德上寨民俗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雷山苗族歌舞成功到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钓鱼台国宾馆等进行展演。西江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控拜、上郎德、格头苗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卫生事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和望丰等4个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州推行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6.08%。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完成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考核评估,雷山县人口出生率为10.45‰,同比2011年下降1.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8‰,低于州责任目标3.72个千分点,实现了计生双降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

2012年,雷山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基本完成2011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各类救灾救助、资助补助资金6540万元,发放救济粮279万公斤。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44%95.86%,累计发放养老金96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59户,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643套。新增就业1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民族文化

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比如丹寨县片区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陇、乌湾、孔庆等苗寨,和雷山县片区的独南、乌的、桥港、新桥、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显、略果、岩寨、桃江、干脑、南脑、等苗寨。

古瓢舞

古瓢舞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古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芦笙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 简单而纯朴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9月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使藏在苗岭深山的苗族古瓢舞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出诱人的幽香,很快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铜鼓舞

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

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 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芦笙,用同

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芦笙舞。早在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

风景名胜

郎德上寨

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

雷山县点村寨之一。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

雷公山日出山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11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

独南苗寨

独南苗寨 ,这里是锦鸡苗族儿女生活的地方,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人类在此活动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独南苗寨,这是一块奇崛而神秘的土地,曾经诞生雷山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共和国政府县长杨昌伦同志,并连任六届,更是大型纯文学刊物《雷公山诗刊》的发祥地。这里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全村辖党古、作谷、同南三个自然寨,共九个村民组,现有300余户,总人口约1500人,全系苗族中的锦鸡苗,锦鸡舞是这里最重要的芦笙舞蹈。民风淳朴,外界人士涉足较少,是黔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之一,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因此,中国当代苗族作家、知名记者南往耶说:独南苗寨,这是蚩尤最后歇息的圣土。

地方荣誉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7年,西江镇被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上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乌东村被中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20094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