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湖北政府网 > 襄阳政府网 > 樊城政府网
中文名:

樊城区政府网

官网:
www.fc.gov.cn
地址:
屏襄门街道长虹路23号
车牌:
鄂F
区号
0710-3220407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樊城区政府介绍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樊城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中心城区,是襄阳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自古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美誉。樊城区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面积5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占襄阳市区人口的70%。行政区划编辑樊城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共计79个社区、78个行政村。

位置境域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 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东与襄州区城关镇、西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接壤,南与襄城区隔江相望,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距襄阳市政府约3.5公里,距湖北省政府驻地武昌348公里。

地形地貌

樊城区地质经过多次构造运动,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今日宏观地貌轮廓。樊城区全境位于襄阳市中部岗地平原,又叫鄂北岗地,俗称“三北”(襄州、枣阳、老河口三县市区北部)岗地,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荆山山脉之间。第四纪黄褐土沉积层受地表水切割,浸溶形成波状起伏的垅岗地貌。海拔在85~14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岗坡一般在10°左右,区内植物稀少,水土易流失。

气候特征

樊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气候较温和。 日照樊城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48%,年总辐射量在101~110余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的年变化呈双峰型。8月份,有一个高峰值,另一个高峰值在10月份。夏季的日照时数占年总时数的34%,6至8月日照时数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日照时间短,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20%;春季日照时数比秋季日照时数多190左右。 气温樊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5℃~16℃。气温的年变化,以7月最高,1月最低。12月至2月一般2℃~3℃,3月至5月15℃~16℃,6月至8月27℃~28℃,9月至11月16℃~17℃。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日最久气温一般在15时~16时之间。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因季节而异。7月最早,在5时;4至10月居中,在6时;冬季最晚在7~8时。气温日较差全年平均一般在8~10℃左右,以6月最大,为11.6℃;9月最小,为9.5℃。 无霜期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终霜日一般出现3月中、下旬。有霜日多年平均为50天,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 降水樊城区境内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100之间。年际变化显著,多雨年份可达1200毫米以上,少雨年份只有500毫米左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春季稍多于秋季。7、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左右;强度大,月平均可达10.8~15.4毫米/日。降雪一般始于11月底或12月初。断雪一般在3月上、中旬。历年平均降雪日为13天,最多为28天(1956年末至1957年初),最少3天(1960年末至1961年初)。 风樊城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樊城位于高压的东南部,故地面多吹偏北风。夏季,高压移至大陆东部太平洋上,故风向多为偏南风。9月至次年2月以偏北风为主,3月至8月以偏南风为主。风向、风速受地形影响,受南北向的汉水河道狭管效应所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一般在3米/秒以上;秋季平均风速最小,一般不超过2.5米/秒。出现8级大风的日数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全年大风日数多年平均4至5天。 灾害性天气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冷害、冻害、大风、冰雹等。干旱为最常出现的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危害严重的是夏旱和秋旱,夏秋连旱危害俞甚。夏秋连旱一般五年二遇。一般干旱每年都有发生,平均一年1.5~2次;大旱3年一次,中旱2年一次,严重干旱约8至10年一遇。洪涝基本出现在4至10月,集中时段为6至7月。樊城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兼有南北气候特征。该地域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东南、西北辐合气流,秋季西南低涡东移,台风深入内陆影响,以及局部对流产生大暴雨,形成大洪水。洪水按其来源除本地暴雨洪水外,过境大洪水占有相当比例。早春低温冻害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年4至6次。春季连阴雨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平均每年2次左右,长连阴雨平均二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多集中在9月中旬。秋寒(日平均气温小于20℃),开始出现于9月中、下旬,9至10月冷空气活动平均每年5至6次。寒潮在11月份出现最多。冷空气发生频率一般二年五遇;寒潮发生频率为五年二遇。大风和冰雹为局部地带灾害性天气,常有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出现。在春季,冷空气南下一般伴有阴雨大风,有时出现“浮尘”(黄沙),对蚕、豌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危害较大。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春季多为区域性冰雹,夏季多为局部性降雹,夏季降雹约占全年降雹的53%。

人口编辑2006年末,樊城区总人口56.7万,人口出生率7.77‰,死亡率2.33‰。2009年,樊城区总人口约80万人,其中区属人口595563人,区属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10455人,农村人口185108人;常住流动人口47286人。总人口中,99.5%以上为汉族,19个少数民族居民共计约3100人。

自然资源编辑水资源

境内水系均为汉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0102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樊城区因地处秦岭褶皱系,地层内含丰富的石膏、岩盐、钙芒硝等化工、蒸发岩类矿产。太平店镇、牛首镇境内汉水拐弯处的内环和河心沙滩中,有河漫滩沉积型金矿。

生物资源

樊城区生物资源种类南北兼有,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属、3200种;动物资源120多种,其中人工饲养的动物37种,野生药用动物6种;森林资源广,林地面积13.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69%。交通运输编辑综述

樊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它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一条汉江、二座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武当山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是樊城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真实写照。

水运

穿境而过的汉江属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

航空

襄阳刘集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能够满足波音757以下机型全载起降的技术要求,配合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构建支干结合型航线网络。机场位于襄阳市区东北角,距离市中心18公里,辐射人口2200万,1989年12月建成通航。地理位置和净空条件良好,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停机坪2.47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通讯导航、气象雷达、I类盲降、空中管制、机务油料、安检运输等设备。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多个航班。 襄阳刘集机场2013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724架次,旅客吞吐量600073人次,货邮吞吐量2147.3吨,三大生产指标增幅明显,分别为:41%、49.18%、109.4%,旅客吞吐和货邮运输双双创新高。

铁路

樊城是中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汉(武汉)丹(丹江口)、焦(焦作)柳(柳州)、襄(襄阳)渝(重庆)三条铁路在襄阳交汇;襄阳北铁路编组站是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 襄阳火车站是进出川、陕、豫、鄂的咽喉通道,也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客货运输总量最大的车站,属客货一等甲类车站,管辖襄阳南、枣阳、随州等16个中间站。车站候车室总面积10940平方米,分为贵宾、软席、母婴、军人、老弱残、普通候车区,最高可同时容纳13600人候车,站内共有客车到发线7条,旅客站台4个,每日办理通往全国各地的始发列车12对,中转列车41对,年旅客总办理量1600万人。车站货场是办理整车、集装箱到发及全路中转的综合性货场,货场总面积137172平方米,其中集装箱货场面积1197平方米,货场有货物线6条,整车仓库4座,整车雨棚4座,笨零作业区1个,集装箱货场1个。一次堆货量达20895吨,年办理量1651000吨,主要发送货物品类有河沙、磷矿、粮食、化肥、轻纺及其他机械工业产品和部分钢材、军用品、零担、集装箱等。车站客流、货源主要吸引范围在襄阳市和谷城、南漳、保康、房县、河南省新野、镇平县以及部分边远地区如老河口、枣阳、荆门、沙市等地。

公路

樊城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网中心之一,襄(襄阳)十(十堰)、襄(襄阳)荆(荆州)、孝(孝感)襄(襄阳)、樊(襄樊)魏(河南魏集)四条高速公路及316国道和207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并与京珠和武黄等高速公路网相连,是湖北省“1-3小时交通圈”的重要节点。

旅游编辑概况

樊城区南与气势恢宏的襄阳古城隔江相望,西南濒临诸葛亮躬耕垄亩之地古隆中,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依城而过。樊城区拥有国家3A级景区一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处。域内西周邓国遗址、米公祠、水星台、陈老巷等底蕴丰厚的文化古迹与悠悠汉江、人民广场、诸葛亮广场、明珠广场、沿江大道等现代都市观光景点相互交融,演绎着樊城独特的城市文明。道教圣地武当山、原始林区神农架、长江三峡,与古隆中、古襄阳和樊城连为一体,形成一条黄金旅游观光带。同时,作为三国文化、汉江文化、米芾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樊城也是湖北重点精品旅游线——三国·世界文化遗产线的重要站点。樊城积极整合区域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特色,着力打造以汉江风光带、米芾书法文化旅游区、老樊城商贸文化旅游区、太平店牛首生态旅游区为主的“一带三区”,初步形成了“商贸旅游、文化休闲、农业观光、现代娱乐”的旅游特色。同时,旅游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辖区拥有49家旅行社和众多星级宾馆,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随着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推进,樊城积极实施“旅游活区”战略,启动了米芾国际文化创意园、老樊城“九街十八巷”等一批旅游项目,正成为鄂西生态旅游圈中的重要一环。

景点

襄阳古隆中国家4A级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有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古隆中的武侯祠,系明代重建,并在嘉靖,万历及清康熙时重修,乾隆时定名为“汉诸葛丞相武侯祠”。武侯祠系四进三院的四合院建筑,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格,祠前有石狮一对。 米公祠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的祠宇,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兵燹,明代曾重修,并由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郑继之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前 619 年)撰书《米氏世系碑》,记述米氏故里的沿革。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米公祠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邓城遗址邓城遗址位于樊城西北6公里的罩口川、赵家桥、鏖战岗、余岗到团山铺一带,乃关羽水淹七军之古战场,当年关羽水淹曹操七军的“五堰二池”水源建筑工程至今保留下来,即黄龙堰、白龙堰、黑龙堰、青龙堰和普陀堰及金牛池和莲花池。留下的名胜古迹还有关羽擂鼓台、马棚、磨刀石等,以及在古战场出土的箭镞、刀、枪、剑和铜制“扎马刺”等。邓城还是西周时期邓侯国的首都,秦时设邓城县,唐改邓城为安养县。今古城遗址清楚,遗留古迹丰富,如烽火台、玉带井、九冢、宁国寺、城北山湾的古墓群。邓城出土各种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上府簠”、“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这里规划建设邓城文物公园,关羽水淹七军古战场博物馆,重现当年古战场之雄风。

特产编辑凉面

樊城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樊城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

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

牛油面

牛油面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舒服。

襄阳夹沙肉

相传三国时,徐庶在刘备推荐诸葛亮下前,辅佐刘备打败了曹仁,夺取了樊城。当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贺虎绩时,刘备见一气宇轩昂的英俊少年侧站一旁,经问,乃知是刘泌之甥寇封。宴间,随军厨役上菜时,因不慎将肉块遗落在地,寇封意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事后刘备问及寇封:“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即随口吞食,是何意也。”寇封答曰:“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座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寇封的宽容大度和爱民之德,引起刘备的爱慕,遂收为义子,并改名刘封。此事传至军中上下,莫不为之感动。于是,军厨们特地烹制一种名为“夹沙肉”的菜肴,送给刘封品食,以表对小主人的敬意。夹沙肉在樊城乃至襄阳市享有盛誉,该菜品以肥膘肉和绿豆沙为主料,以肉裹沙,入锅炸制而成。制作讲究选料、刀功、火候,成菜色泽金黄,沙馅饱满,外酥里嫩,肥而不腻,香甜爽口。

金刚酥

金刚酥的特点是金黄色泽、自然清香味、酥酥脆脆。这种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其久远的历史无处考证,但单说传到陶家一门的手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孔明菜

孔明菜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有些人直接称"芥菜"。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屡获省、部及中国名优产品称号,被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