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西藏政府网 > 拉萨政府网 > 达孜政府网
中文名:

达孜县政府网

官网:
www.dazi.gov.cn
地址:
德庆镇德庆中路21号
车牌:
藏A
区号
0891-6142199
百度分享
分享到:

达孜县政府介绍

  达孜,藏语意为“虎峰”。隶属于拉萨市,达孜宗初建于1354年,1959年民主改革后,原达孜宗、德庆宗合并为达孜县。 达孜县城距拉萨市20公里,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全县平均海拔4100米,河谷最低海拔3730米,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日照3065小时,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全县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万亩。截至2013年,全县共辖5乡1镇,总人口29152人。 达孜县境内共有寺庙、日追拉康14座,其中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黄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在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354年初建达孜宗。1959年民主改革后,原达孜宗、德庆宗合并为达孜县,县府驻德庆。 1997年,辖9个乡,12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德庆乡。2000年,达孜县辖1个镇、5个乡。其中各乡镇: 德庆镇、塔杰乡、章多乡、唐嘎乡、雪乡、帮堆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全县共辖5乡1镇,共20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其中各乡镇:德庆镇、塔吉乡、章多乡、唐嘎乡、雪乡、帮堆乡。县人民政府驻德庆镇。

  地理环境

  达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

  河中游。达孜县城距拉萨市20公里,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万亩。东靠墨竹工卡县,南接扎囊县,西与城关区毗邻,北与林周县相连。北纬29.40°-29.667°、东经91.21°-91.35°。

  地形地貌

  达孜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间为拉萨河谷地,是典型的“U”型地貌,全县平均海拔4100米,河谷最低海拔3730米。

  气候

  达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气温7.5 ℃,年平均日照3065小时,平均降雨量450毫米。。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444毫米,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山洪、泥石流冰雹、霜灾、虫灾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达孜县主要有獐子、野羊、雪鸡、虫草、贝母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达孜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金等。

  人口民族

  人口2013年,达孜县全县总人口29152人。2000年,达孜县全县总人口24906人。2003年底,达孜县全县总人口为258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其中,德庆镇总人口7382人、塔杰乡总人口2852人、章多乡总人口3965人、唐嘎乡总人口683人、雪乡总人口2471人、帮堆乡总人口3553人。民族民族以藏族为主,还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达孜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亿元,比2009年增长15.02%,其中第一产业达到8150万元,与09年持平,第二产业达到25600万元,比2009年增长20.41%,第三产业达到15250万元,比2009年增长15.5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6万元,比2009年增长30%;实现税收收入4183万元,比2009年增长54%;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4.8元,比2009年增长23.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9亿元,比2009年增长8.45%。

  第一产业

  2010年,达孜县全年共落实粮食作物种植4.51万亩,经济作物1.34万亩,饲料作物1.02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到65:20:15。粮食作物产量达4630万斤、油菜籽产量达310万斤、蔬菜产量达5029万斤。全年分别完成一万亩山冬六号标准化种植和一万亩藏青320标准化种植。通过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标准化种植的农田平均产量分别达到1000斤/亩和700斤/亩。全年牲畜存栏量12.05万头(只、匹),新生仔畜1.55万头(只、匹),牲畜成活率达96.1%。牲畜出栏数达4万头,出栏率达33%以上。猪羊肉产量达540万斤,奶类产量达920万斤。全年完成国债项目623口、完成扩大内需项目1457口,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并对全县2006年、2007年修建的出现弓盖漏气、池底漏水、管件破损严重等问题的676口沼气池进行了全面维护。全县注册成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9个。

  第二产业

  2010年,达孜县全年新引进项目12个,协2010年,达孜县全年新引进项目12个,协议资金6.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2亿元(含09年续建扩建项目),比2009年增长21.97%。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36家,协议总投资11.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2亿元。全年园区完成销售4.59亿元,比2009年增长51%;实现工业增加值1.74亿元,比2009年增长51.3%。现已有12家企业建成投产运营,即将投产运营的企业6家,在建企业5家。同时,2010年镇江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期间随团企业与达孜签订的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7亿元。

  2010年,达孜县园区企业收购青稞6730吨,带动了1.5万亩青稞转化,支付收购资金1682.5万元;收购羊毛2000吨,支付收购资金1600万元;收购羊绒80吨,支付收购资金2080万元;收购牛绒90吨,支付收购资金216万元;带动了140万只规模的牛羊养殖。

  第三产业

  2010年,达孜县第三产业达到15250万元,比2009年增长15.53%,建成休闲度假林卡8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西藏民俗风情园也正在积极的建设之中。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0年,达孜县有广播站18座,电视单收站75座,文化室23个。 开展宣讲活动248场次,宣讲覆盖面达到100%,经过对宣讲内容测试,测试合格率达100%。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资金达55.88万元,发放各类藏、汉文宣传资料6115套,制作小康规划、计划镜框6095个。

  教育事业

  2010年,达孜县全县有各类学校28所,其中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1所,有专任教师276人,全县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为753人。

  医疗卫生

  2010年,达孜县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6所,其中县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 全县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村民28人,行政工勤人员14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社会保障

  达孜县2012年开展0-6岁儿童先心病筛选工作,近30名患儿赴援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救治。2013年“三八”妇女节干部下基层与妇女群众收听《西藏妇女》节目。2013年达孜县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3年达孜县廉租房项目包括48套廉租房,建设面积2629.04㎡,总投资585.2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和设备购置费用520.34万元,招标最高期限价定为519.5万元。

  基础设施

  2010年,达孜县全年完成重点区域造林任务10775.3亩,完成防护林面积5000亩,封育2000亩,荒山荒坡造林任务5000亩,植树造林成活率达80%。修简易水渠25500米,蓄水池520立方米,机井l座,调用移动式提灌设备13台,调用水车3辆,使用水管1.2万余米,购买网围栏8万米,水泥柱3586根,投入劳动力6万余人次。达孜县兑现2010年退耕还林粮食折现和现金补助资金40.74万元,兑现08年野生动物肇事损伤补偿资金116.6万元。达孜县新建苗圃100亩,扶持个体苗圃192.3亩。

  交通

  2005年至2010年,达孜县共争取投入各类项目168个,总投资达15.75亿元,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农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解决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著名的川藏公路(318国道)贯通境内,属近郊县。

  民俗文化

  藏族人名和汉族人名不同,他们一般没有姓,有的以房名、籍贯等为类似的姓,如昆、噶尔、雪康、德格等,但和姓有不同。一般藏族群众多以四字为一名,如扎西多吉、丹增平措、罗布桑布等,为了便于呼唤,往往称呼两字,如扎西、丹平、罗布等。

  藏族的名字一般都有很深的含义。有的名字含宗教意义,如多吉是金刚、丹增是主宰圣教、卓玛为救度母、达瓦是月亮、白玛是莲花、扎西是吉祥、罗布是宝贝、拉巴是星期三。由于没有姓,所以藏族同名较多,为此,多在名前加大、中、小区别。

  一般称呼比自己大的女性为“阿佳” (姐姐),称比自己小未婚的女性为“婆姆”、未婚的男孩为“璞”,祖辈上的男性称“波”(老爷爷或爷爷),称祖辈上的女性为“嫫啦” (老奶奶或奶奶),称父亲为“爸啦”,称母亲为“阿妈啦”,凡属于父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阿古啦”(叔叔);女性均称为“阿尼啦”(姑姑);属于母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夏乡啦” (舅舅),女性均称为“索姆啦”(姨妈),这里“啦”是敬语词,无特定意义,在称呼别人的名子时,总要在前后加点什么以示尊敬和亲切,在拉萨地区喜欢在名后加“啦”,如“扎西啦”“拉巴啦”“罗布啦”等;后藏地区则在男性名前加“阿吉” 或“阿觉”;贡布地区名前是“阿达”,昌都地区名前一般为“夏布” 等。在一般家庭中,除对长辈是用敬语称呼外,长辈对晚辈或同辈间,是直截称呼的。

  风景名胜

  甘丹寺

  在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坳。明水乐七年(1409年)由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为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群楼重迭,外观巍峨。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三千三百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中。寺内所藏明代以来的文物甚多,有保存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遗体的灵塔九十余座。

  扎叶巴寺扎叶巴寺距拉萨市36公里,位于达孜县帮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拉萨河东北面,全寺建筑紧嵌在崖峰壁间,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也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历史鼎盛时期查叶巴寺有僧人108名,1986年10月经达孜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该寺内主供弥勒佛,并建有很多修行洞,是高僧大德修炼的地方,据西藏宗史记载,历代高僧大德如藏王松赞干布和第一位王妃蒙萨在这里修过禅,藏传佛教前宏期开山祖师来自印度乌仗那地方的莲花生也在这里留下了身影。扎叶巴寺是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为赤尊公主建造的修行神庙之一,因坐落于叶巴沟而得名。后来由于先后有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后弘期第一传人阿底峡、藏王松赞干布以及莲花生大师等多位著名人物在此苦修,因此这里又成为了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