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青海政府网 > 海西政府网 > 大柴旦政府网
中文名:

大柴旦行委政府网

官网:
www.hxdcd.gov.cn
地址:
大柴旦镇
车牌:
青H
区号
0977-8281392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大柴旦行委政府介绍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区。青新(315国道)、柳格(215国道)公路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其中315国道和215国道于柴旦镇交汇。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柴旦镇,东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约20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732公里,南距格尔木市约190公里,西北距甘肃省敦煌市320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

历史沿革

建国以前

大柴旦历史悠久,早在2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现小柴旦便保留有旧石器文物遗址。

隋唐时期(公元329至663年),先后为吐谷浑、隋朝、吐蕃辖区。后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统治。元、明、清时期,为蒙古族左翼和硕特部北左旗驻地。

新中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青海省都兰县管辖。

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纷至沓来。

1956年,大柴旦为柴达木工作委员会、柴达木行政委员会驻地。

1958年,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迁至大柴旦。

1959年,设大柴旦市,成为当时柴达木盆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962年11月12日,柴达木工行委撤销,同年11月17日,中共海西州委员会、海西州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驻地大柴旦。

1964年,撤消大柴旦市,改设大柴旦镇,由海西自治州直辖。

1992年6月14日,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成立,为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县级派出机构。

位置境域

大柴旦行政区地域辽阔,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区。东部自科克希里山脉的羊肠子沟山顶与德令哈相连;南部自达布逊湖北堤至西台吉乃尔湖与格尔木市接壤;东南部自埃姆尼克山西段至达布逊湖北堤与都兰县相接;西部自当金山口经赛什腾山中部,西台吉乃尔湖西岸与冷湖镇分界;北部自当金山口经党河南山西段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大柴旦行政区东西最大直线距离250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210公里。地理坐标 :东经90°10′至96°22′,北纬37° 35′至39°12′之间,总面积为2.10万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大柴旦行政区海拔在2829—5655米之间,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 区内山高水净,风光独特。大柴旦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贫地特有的现代自然荒漠景观,其中南八仙雅丹地貌地最典型、最奇特的地貌之一,有“帝王坟”、“千军帐”等自然景观。

气候

大柴旦属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气候,四季不明,紫外线强,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多风寒冷,含氧量为73%,年平均气温为1.4℃,年均降水量为83.5毫米,无霜期为108天。

水文

大柴旦行政区河流属柴达木内陆水系。有大小河流3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6条,区内河流年均总流量19.79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鱼卡河、塔塔棱河、波门河、嗷唠河等,湖泊有伊克柴达木湖、巴嘎柴达木湖、德宗马海湖和西台吉乃尔湖等。由于盆地区降水稀少,边缘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山区河流汇集了山区集岩地下水流入盆地,成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柴旦行政区境内高山纵横,盐湖遍布,地质结构和土壤结构复杂,成矿条件好,因而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截至2008年,已编入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3种,盐类矿产7种。有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4处。铅、锌、岩金、重晶石、伴生银、伴生铬等7种矿产位居青海省之首;湖盐、芒硝、溴、锂、铬等多种矿产也位居青海省前列。优势矿种为铅、锌、岩金、硼、锂、煤。潜在优势矿种为钾盐、镁盐、重晶石、芒硝、溴等。大柴旦温泉是天然的泉水,富含有益微量元素20多种。

土地资源

截至2008年,大柴旦行政区共有可利用农业用地19.7万亩。草场面积为568.5万亩,草场可利用面积为300.2万亩。

动物资源

大柴旦境内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雪豹等兽类40余种,野鸡、雪鸡等禽类50余种。

水利资源

大柴旦地下水资源量为2.65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为2.87亿立方米,水资源储量为3.5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储量十分丰富。

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大柴旦辖两个镇(柴旦镇、锡铁山镇),两个行政村(柴旦村、马海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户籍人口10127人,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女性4765人。少数民族人口1657人,年末全区共有449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14.4‰,人口出生率6.2‰,计划生育出生政策符合率达100%。

民族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居住有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回族、满族、土族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以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人口居多。

社会事业教育

截至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有各类学校3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所。在校学生77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85人;初中在校学生188人;小学在校5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104%,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比例为100%。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共招收各类学生197人,其中:普通高中31人,普通初中59人,小学生107人。大柴旦行政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49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30人,专任教师25人;完全小学教职工19人,专任教师17人。另外,有代课教师30人。

文化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阅览室1个,藏书量2336册。无公共图书馆。

卫生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4所,病床数202张,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人,注册护士31人。

环境保护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国家重点公益林67.81万亩,新增绿化面积214.6亩, 种植乔木及花灌木1647955株。2013年,重点企业污染排放达标率稳定在 90%以上,二氧化硫最终排放1607.66吨,同2012年比上升57.2%;化学需氧量最终排放403.68吨,同2012年比下降4.16%。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6092人,2013年扩面净增 1544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2142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220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5876人,其中农民工4339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1791人,比2012年增加65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359人,比2012年增加25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86人,参保率达99%。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732人,参合率达100%。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1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58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381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6人。

就业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2人,20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76人,培训下岗及城镇失业人员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6%。

市政

截至2010年,柴旦镇区供水能力已达到5000吨/日供水能力,主管网覆盖率100%。程控电话装机3000余门,移动通讯覆盖大部分工矿区。电力供给以35KV和110KV输电线路供给,湟源---乌兰---锡铁山---西台330KV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之中。

经济综述

经济总量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6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0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9304万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38893万元,增长10.1%。人均GDP280465元,增长43.9%。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0.8:87.4:11.8转变为0.6:90.2:9.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2%、96.4%和3.4%,拉动经济增长0.1、24.4和0.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工业贡献率93.3%,拉动经济增长23.6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102万元,增长35.14%。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1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0034万元,增长32.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958万元,增长45.6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4555万元,下降22.71%;民间投资287354万元,增长121.41%,外商投资11193万元。2013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3个,比2012年增加27个。其中:续建项目29个,减少8个;新开工项目44个,增加19个。招商引资2013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签约资金达126.16亿元,其中,煤炭化工业项目2个,金额121.2亿元,化工业项目2个,金额0.96亿元,新能源项目1个,金额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63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8.63亿元。

第一产业

2013年牧业总产值3642万元,牧业增加值2500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4.3%。2013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59万头(只),其中:能繁殖母畜3.73万头(只)。2013年共繁殖各类仔畜3.09万头(只),育活仔畜2.67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86.41%;成幼畜减损0.14万头(只),成幼畜减损率1.96%。2013年内出栏各类牲畜3.14万头(只),出栏率43.92%;出售各类牲畜2.92万头(只),商品率达40.84 %。

第二产业

2013全年,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47530万元,比2012年增长30.2%;其中行属工业增加值273963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43.2%,高于大柴旦行政区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行属工业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9%,较2012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大柴旦行政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6802万元,增长32.4%,其中行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3235万元,增长44.3%。大柴旦行政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2450万元,增长18.96%;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65842万元,增长220.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29238万元,增长7.2%。大柴旦行政区工业经济中,五大支柱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6946万元,同比增长44%。其中:煤炭采选业67467万元,增长54.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8163万元,增长47.57%;非金属矿采选业2816万元,增长93.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5036万元,增长158.15%;电力生产业19896万元,增长19.74%。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1488万元,其中行属工业总产值465955万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41017万元,增长1.13%,其中行属工业销售产值234866万元,增长3.83%。大柴旦行政区产品销售率达60%。大柴旦行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299万元,下降17.1%;实现利润87623万元,下降26.3%。2013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101万元,增长11.7%。大柴旦行政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77万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7万元,同2012年比增10.41%。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95万元,增长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98万元,增长17.0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040万元,增长 14.99 %;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64万元,增长14.52%。 交通和邮电业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87万元,增长6.7%。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邮电业务总量2252万元,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量172万元,下降8.59%;电信业务量2080万元,增长1.46%。20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42户;移动电话用户1815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42户。 金融和保险业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319万元,下降29.6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394万元,增长20.25%;贷款余额91870万元,增长27.54%。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41万元,下降29.37%。已决赔款232万元,下降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