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QQ 注册 我的订单 投诉建议 帮助中心 手机版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内领先的12306网上订火车票官网--114票务网!

火车票预订手机版
政府网站查询
云抢票客户端
当前位置:114票务网 > 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南宁政府网 > 宾阳政府网
中文名:

宾阳县政府网

官网:
www.binyang.gov.cn
地址:
宾州镇永武街235号
车牌:
桂A
区号
0771-8229671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宾阳县政府介绍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距广西首府南宁市有70公里。宾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宾阳县有广西少有的双子城镇,宾州镇和黎塘镇,两镇相距30公里,是宾阳经济发展的双核心引擎。其中县政府驻地宾州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亦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宾阳县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黎塘镇为广西工业重镇、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全国重点镇,是宾阳的交通、工业和物流中心,南广高铁和南柳客专,湘桂线和黎湛线穿境于黎塘镇交汇,并设立高铁宾阳站和普铁黎塘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宾阳县城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北部湾地区最大县城,黎塘镇为广西非县城类第一大城镇,到2020年,宾州镇总人口规划40万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黎塘镇总人口25万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秦一统后(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西汉时属郁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治所位于今宾州镇古城村一带。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南宁市区、武鸣县、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

宾阳思远路

宾阳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

宾阳力沃广场州,属广西两江道。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自治州)管辖。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行政区划编辑宾阳县辖16个乡镇:宾州镇:全镇面积228.59平方公里,总人口22.47万人,辖临浦、新城、永武、枫江、兴仁、同仁、镇兴、中靖太、建设、商贸城、城中、三联、南街、仁爱、中和15个社区居委会;芦圩农业村、新宾农业村、陆村、新廖、宝水、北街、新模、蒙村、顾明、黄卢、国太、蒙田、古城、王明、吴村、六明、碗窑、恭村、六岭、勒马、长岗、呇塘、展志、文伟、太乡、基塘、三韦、七里、六和、河田、中兴、德明、南山33个村委会。黎塘镇:全镇面积219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辖金龙、永安东、永安西、解放、民主、建设、中营、城南9个社区;14个行政村:司马、帽子、龙胜、农业、启明、新圩、风鸣、青山、三李、补塘、三和、吴江、龙公、欧阳、三择、义和14个行政村。新桥镇:全镇面积 91.628 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街(居)民委员会新圩镇:全镇面积 66 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人,辖6个村民委员会共5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大桥镇:全镇面积105.3平方公里,总人口7.04万人,辖17个村(居)委,135个自然村邹圩镇:全镇面积154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辖邹圩社区居委会;六新、新华、永和、长安、长新、高龙、中南、同仁、同礼、同德、七星、古连、白山、古塘14个村委会,118个自然村、316个村民小组。甘棠镇:全镇面积189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多人,辖15个村(居)委、96个自然村。古辣镇:全镇面积112.74平方公里,总人口4.96万人,辖义陈、古辣2个社区居委会;联泉、马界、新胜、刘村、平龙、龙额、稔竹、六窑、新兴9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536个村民小组。露圩镇:全镇面积129平方公里,总人口3.44万人,辖露圩社区居委会、浪利、周黎、上塘、百合、八凤5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洋桥镇:全镇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2万人,辖洋桥社区居委会;赤坭、葛村、茂凌、那马、坐椅、凌达、蓬塘7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216个村民小组;廖平农场园艺场。王灵镇:全镇面积148.52平方公里,总人口4.09万人,辖1个社区,9个村委,共69个自然村,229个村民小组。武陵镇:全镇面积151.4平方公里,总人口5.75万人,辖13个村委,1个社区委会,104个自然村。中华镇:全镇面积74.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87万人,辖三军、上施、育才、蒙记、新塘、老卢6个村委会,82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思陇镇:全镇面积173.34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77个自然村。和吉镇:全镇面积150.2平方公里,总人口4.01万人,辖大邦社区居委会;燕山、华罗、伶俐、平桥、三民、新安、惠良、岭甲8个村委会。陈平乡:全镇面积106平方公里,总人口13375人,辖陈平社区、高田社区;名山、上峰、文华、和平、义平、平天、新安、五星8个村委会,共65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编辑地形地貌

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南部为高低丘为主的丘陵区。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桥、宾州、大桥、武陵、古辣、甘棠等镇,海拔高度在100米~120米之间,虽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内,起伏甚微。宾阳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积446平方公里,地表平坦,堆积层厚度较大。北部、东北部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延伸至邹圩、新圩、宾州、洋桥、和吉、黎塘、王灵等镇,海拔85米~110米之间,面积816001公顷,东部低山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山坡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间,面积2074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6%。县境内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脉分两大支。东支镇龙山脉,盘踞于县境东和东南部边缘,与贵港市、横县交界,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7公里,山沟深壑狭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半在100米~200米以上,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米,为全县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脉,绵亘县境西南与南部,其扭轴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上林、武鸣两县交界处,东分支在新桥、芦圩、武陵、古辣等镇,长43公里,宽13公里,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为宾阳县与邕宁、横县的界山,主峰白凿山海拔1041米,为宾阳县的第二高峰。

气候特征

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宾阳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热量多,不仅盛夏炎热,冬季有时也颇温暖。雨量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宾阳城区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

宾阳美食街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全县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带。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黎塘、王灵、露圩、甘棠、陈平、思陇、武陵、中华、古辣等乡镇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洋桥、和吉、邹圩和中部的大桥、宾州等镇。200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56万公顷。

水资源

宾阳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县境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

城东新区建设溪江纵横,流量丰富。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

城东新区建设加快流。全县有中小型水库127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83座,水库集雨面积520.48平方公里,总库容33882.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691.41万立方米。此外还有小塘库622座。全县最大的水库清平水库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23万立方米。全县90%以上的水库分布在县南部山区。有地下水42处,主要分布在黎塘镇及和吉、洋桥、邹圩、宾州、大桥、王灵、古辣等乡镇的岩溶区内,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个。地下河11条,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积为47平方公里,姚村地下河流量为123/秒。全县地下泉34处,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还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6.7千

凤凰湖瓦。可开发6480.7千瓦,已开发利用3345.5千瓦。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全县平均年降雨量1552.9毫米,产生的径流总量20.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2422立方米,公顷均耕地占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亿立方米。引水流量4.64亿立方米,年可利用径流量7.06亿立方米,占产水量的35.2%。

植物资源

宾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夏温冬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终年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2009年,全县有林面积8.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9%。

动物资源

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属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雉鸡(山鸡)、八哥、大山雀、喜鹊、画眉、赤鹿、豹猫、黄鼠狼、中华竹鼠、泽蛙、沼蛙、大树蛙、花姬蛙、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灰鼠蛇、百花锦蛇等。

矿产资源

宾阳县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钨、钼、铋、铜、铅、锌、锑、锰、三水铝、褐铁、流铁、金、银、白砒、石灰石、花岗岩、石英、毒砂、铝士、瓷土、煤、磷、钾、重晶石、页岩、粉砂岩、铅土、膨润土、高岭土、砂、粘土等。其中探明金属矿床(点)31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3处,矿点15处),但品位普遍较低。查明非金属矿床94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49处,矿点41处)。

人口民族编辑人口变化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本州有17460户,91658人;三十九年(1774年),18236户,92625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7万人。 1933年,本县有48707户,245651人;1943年,46949户,258112人,其中:男性132996人,女性125116人。1938年(1949年) 85527户,375119人,其中:男性188505人,女性186614人。 2009年,宾阳县人口103.25万,其中农业人口87.73万人、非农业人口15.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9‰。

民族

2009年,县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25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8%。除世居的壮族、瑶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200人以下,2009年壮族人口19.1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69万人。在人口分布上,汉族多居平原,壮族多居边远山区,瑶族主要聚居在邹圩镇白山、龙塘村。

经济概况编辑

宾阳城区 (11张)

年度数据2008年,宾阳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85.8亿元,比2007年增长20.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猛扩大,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7%。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收入5.02亿元,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2.03%。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3元,比上年增长24.18%;农民人均纯收入4169元,比上年

宾阳文化广场增长19.49%。城乡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全县城乡市场同步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15.1%;全部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7.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37.62%;完成财政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26.83%;农民人均纯收入6121元,同比增长17.5%。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亿元,达到172.9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亿元,同比增长14%;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1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94亿元,增长30.81%;财政收入12.67亿元,增长23.46%;规模

宾阳临浦大道以上工业增加值22.79亿元,增长1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3亿元,增长5.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3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1元,增长12.94%;农民人均纯收入7187元,增长16.3%。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294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GDP增速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从分产业数据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284万元,增长5.1%,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7479万元,增长13.2%,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65719万元,增长7.2%,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6.56:36.45:36.99,与2012年相比,第一、第二产比重有所回落,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15%、61.79%和26.05%,分别拉动GDP增长1.13、5.76和2.43个百分点。

农业

本县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较多,日照充足,对发展农业生产颇为有利。农作物以粮食为主,1950年至1985年的36年间,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90.03%。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占耕地面积64.47%。其次是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黄(红)麻、烟草、木薯、桑、茶、果、瓜、药材等。1949年,粮食亩产137斤,总产12539.86万斤,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下同)2500.54万元;1983年亩产523斤,总产68968.08万斤,总产值21018.53万元。比1949年分别增长2.96倍、5.50倍和7.41倍。1985年因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原因,亩产487斤,总产53177.08万斤,总产值283.6750万元,比1984年,亩产增2.51%,总产减2.09%,总产值增126.96%。 2013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8.15万亩,比上年增长0.8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06.16万亩,比上年增长1.44%;花生播种面积8.67万亩,比上年增长2.05%;甘蔗播种面积33.22万亩,比上年减少9.17%;蔬菜播种面积38.52万亩,比上年增长8.13%。全年粮食总产量37.91万吨,比上年增产6.32%;蔬菜产量达到50.39万吨,比上年增长4.81%。畜禽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受H7N9疫情影响,生猪、家禽市场价格出现了周期性波动,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进入7月以后,禽流感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家禽市场价格回升,家禽生产明显恢复。三季度末,全县肉类总产量6.42万吨,同比增长2.04%;蚕茧产量2.03万吨,比上年增长2.78%。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8%。初步统计,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58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农业产值356900万元,增长4.76%;林业产值27009万元,增长5.14%;牧业产值227442万元,增长2.25%;渔业产值36190万元,增长10.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21万元, 增长4.8%。

林业

民国时期,县政府建设科下设农业技术推广所,配技术员2人,从事林业苗圃工作,供应一年一度“植树节”种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设立实业科,分工专人管林业。1955年设林业科。1956年2月在山地面积较多的高田、太守、武陵、古辣、甘棠、黎塘等6个区设立林业工作站,每站配林业干部3至4人,协助区公所编制年度林业生产计划,指导群众采种、育苗、造林、护林防火,培训农民林业技术人员。同时,在芦墟及武陵的平天、黎塘的新埠,建立3个国营苗圃,各配技术干部1人,工人3至5人,负责采种、育苗,供应群众造林。1958年2月取消县林业科和区林业工作站,林业与农业,水利合并为农林水利局。1959年分出成立林业局,配林业干部2人,33个公社各配林业委员1人。1962年林业局改为林业科,配技术干部3人,继续经营芦墟、新埠苗圃。1964年林业科改为林业局,配技术干部8人、公路绿化员10人,12个区各配林业助理员1人。1968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设农林小组,除留1名林业技术干部外,其余于10月下放“五·七干校”。1973年农、林分开,又成立林业局。1977年11月,县成立林业科学研究所。1979年林业技术干部增加到20人。1983年成立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配技术干部5人,并在高田、思陇、甘棠公社成立林业技术推广站,每站配干部1至2人,全县林业技术干部增加到24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2人,技术员4人。1985年,全县有林业干部22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1人。

民营经济

俯拍县城民营经济是宾阳一大特色和优势。宾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县城芦圩镇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宾阳货”以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扬名于世,使得“宾阳货”自古以来兴盛不衰,也使宾阳赢得了“小香港”的美称。早在唐宋时期,宾阳的布匹和竹编就被列为贡品,至明、清两代,宾阳产的陶瓷、壮锦、纸扇、纸伞、毛笔、小五金等行销区内各地及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壮锦、竹编、瓷器堪称宾阳“三宝”。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聪明灵巧的宾阳人通过引进技术,大力改造和创新传统手工业,创出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品牌,形成了建材、陶瓷、壮

俯拍县城编、竹编、皮革、纸品、小五金、农机具、卫生香、毛笔毛刷、鞭炮、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30多个行业,花色品种730多个的民营企业产品系列。“红水河”牌水泥、广西著名商标“百娇”纸品,“美洁”牌瓷器、“广力”牌电杆、“檀香”牌卫生香、“金玉”牌餐巾纸、“宏伟”牌农机具等30多个品牌成为区内外响当当的“品牌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远销欧洲、东南亚各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宾阳把民营经济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经贸两会这个平台,大力改善软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